你让我朝东我偏朝西,不跟你玩了,先逝为敬

皖北小哥故事汇 2023-05-31 13:43:23

任何一个母亲,都会疼爱自己的孩子,这份慈爱,同样是一种崇高的美德,但是身为王者的母亲,想要展现出自己的慈母之心,就有些困难了。而顺治帝与孝庄皇太后之间的矛盾最终演变为"你说东我说西"的局面。

顺治帝在此矛盾中苦苦挣扎,以情感和生命为代价抑郁而死。这里的情感并不是单纯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母子之间的亲情。在早期的皇室关系中,顺治与孝庄皇后之间的关系是融洽而和谐的。自从顺治当上了皇帝,权力一旦渗入情感这种失去亲人的感觉就变得更加凄惨,更加痛苦。第一次是由僧人五世入京(1652年)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引起的。

只是这次,情形略有变化,那就是:僧人五世提议,在“归化”或“代嘎”的地点,请顺治皇亲自前去接待(参见《清实录·世祖实录卷三》)。孝庄皇太后、索尼和鳌拜都以为顺治陛下应该亲自出马相迎,以示尊敬。可是,以洪承畴为首的群臣,觉得“皇帝是君王”,不能亲自出马。顺治帝夹在中间,进退两难。让顺治下定决心不去的,钦天监向他报告太白与日争光,流星入紫薇,乃不祥。于是,顺治皇帝以“天命所归”的理由,并未亲赴僧人五世的接见,只是派遣了一位使者。至此,他与生母孝庄太后之间,首次出现了明面上的冲突。从孝庄皇太后的角度来看,顺治并非孤军奋战,他的背后有洪承畴和其他一些汉族大臣,他们正在影响着幼帝的选择。

对于孝庄皇太后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警告,清朝究竟是属于谁的?孝庄把“婚配”看作是“政事”和“权势”的体现。她马上为顺治挑选了两个皇后,一位是她侄女,另一位则是她的远房亲戚。可是顺治却奋起抵抗,把这个倒霉的侄女革职为静妃。其间,顺治为满足自己的私情看中了鄂硕之女董鄂氏。这位幸运儿成为他的妃子,王位之争更加激烈。不过,这种僵持的局面,暂时还没有被打破。两黄旗官员中,对孝庄皇太后忠心耿耿的索尼和鳌拜,更是阻碍了顺治的自由统治。1653年6月,顺治皇帝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在内阁之外设立太监机构,即“十三司”。

应当说,十三司的设置,既是为了巩固皇室权力,又是为了分散权力。然而,令孝庄皇帝感到悲哀的并不只是十三司之事,更令他感到悲哀的是,当时的顺治皇帝竟然任用了一些明代的老臣子,自成一派。王位之争归根结底是一种文明之争,而母与子之争则是上升到文化层面。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但顺治却没有解决的意思。将其与1659年3月的行动相结合,我们会看到,顺治再一次展现出了一位年轻皇帝的凶残。在此期间,顺治帝当众降罪于自己的两位叔父,一位是亲王吴克善,另一位是郡王满珠习礼。这两个人的罪名,就是没有按照圣旨准时到京城。

顺治用自己坚定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皇家的尊严,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人都必须捍卫,无论是血缘关系的叔父或母亲。其后,孝庄皇太后身边的大学士及刑部侍郎图海,内侍费扬古,以及郭迈,都被打击。他们之间的恩怨,只能以死来解决的地步,1661年,顺治帝病逝。顺治皇帝的这道遗嘱被公布出来,让所有人都震惊了,这道遗嘱居然被称为了史上最残忍的遗嘱。顺治帝的这封遗嘱,其内容可谓是一种自我检讨与自我反省。“我命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忠心耿耿,力挺君王,协助国事。

这确实是一封精心准备的遗嘱,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封遗嘱出自顺治,也没有任何证明这封遗嘱出自顺治之手。历史的奥秘总是在黑暗的房间中被揭开,它只能给出一个结局,而不能给出一个过程,自然也就不能给出一个原因。在顺治皇帝的葬礼上,孝庄皇后冷冷的念出了这道旨意,当时在场的人都是一脸的淡漠。他们要活着。此时正值顺治历十八年春,一场母子之间的争斗突然结束。一位少年皇帝,在短短六天之内,就莫名其妙的死去了,只有二十二岁。六日之内,他写下了一封疑窦丛生的罪己诏,然后就病逝了。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