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骗我低保,今天必须教育他一下,给他点颜色看看

皖北小哥故事汇 2023-05-26 15:31:30

从明朝开始,不管是朱元璋多次深入漠北,还是成祖朱棣五次御驾亲征,都是为了击退蒙古人。一个国王能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还是个未知数,但一个国王,要是连蒙古人都防范不了,这个国王恐怕有点问题。

残兵败将逃到了漠北,但他们并没有选择在荒原上安安静静的过日子。而是秉持着“内斗就会消亡,消亡也要内斗”的理念分裂成鞑靼和瓦刺两个部落。鞑靼是一个被动的部落,他们没有野心,慢慢的迁移到了西亚,甚至是中亚,而瓦剌部落却相反,他们希望能够恢复元朝的荣耀,而瓦剌太师也先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已经做好了推翻大明,一统天下的准备。我们的也先,并不是一个拿着剑,叫嚣着要把大明朝廷赶尽杀绝的莽夫,而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政客和商人。在没有和大明开战前,他还和大明有过一次亲密接触,当时他向大明投降,以示效忠,不会耍什么阴谋诡计。不过,他这么做,却并不代表着他对大明王朝有多大的信任,他只是想要用自己的卑躬屈膝,来获得更多的贡品而已。大明自称是天下之王,若周边国家肯归顺,大明皇帝为表大国风范,当他国来人进贡时,大明皇帝常以宝物相待,有明珠、美玉、宝石、粮食、马、丝、盐等等,数不胜数。作为资源丰富的国家,对于来此进贡的使节,从来都是财大气粗,从来都不会小气,而且,这样的奖励,没有任何的限制,只会根据人数来分配。

一开始,也先远道而来,还只是三五成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都会带来更多的人。试想,这支队伍从大草原来到大明,拿出几头牛和几头羊,就能得到明朝朝廷的重赏,简直就是一本万利。但是,明朝皇帝和官员又不是笨蛋,也先是在用人数来骗取赏金,所以他们立即做出了改变,大幅减少了对也先队伍的赏金。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斗米恩,斗米仇”。正统14年瓦剌恼羞成怒举兵攻入山西大同,当时的风声传到京城,形势立刻变得紧张起来。虽说战局很紧张,但对于那些朝廷官员而言,也不是很重要。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骚扰大明边陲了,大明边陲的粮食产量很低,一些部落忍无可忍,经常来内陆打劫,一般打劫之后,他们都会离开,也不用太在意。再说了,如果他们这次不是来抢劫的,而是来侵略的,也没什么好惊讶的,明军也不会坐以待毙,分分钟就能把他们打趴下。于是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所有人都一致认为,不必在意,先看看情况再说。可现在,六部和内阁在大明的势力,都被大大地削弱了,他们的看法和话语权,都变得微乎其微了。

而在朝廷里,最有权势,最受皇上信任的,就是一名太监,名为王振。王振出生于河北蔚县,早年是一位教书先生,在永乐朝时,他再也无法忍受,于是自阉入了皇宫,做了一位太监同志。这位王太监深得英宗朱祁镇的器重。陛下到底有多相信王振?简单来说,就是:天地之大,皇帝之大,父母之

而在朝廷里,最有权势,最受皇上信任的,就是一名太监,名为王振。王振出生于河北蔚县,早年是一位教书先生,在永乐朝时,他再也无法忍受,于是自阉入了皇宫,做了一位太监同志。这位王太监深得英宗朱祁镇的器重。陛下到底有多相信王振?简单来说,就是:天地之大,皇帝之大,父母之亲,王振最亲。也不知道王振是脑子进水了还是抽西北风,听到瓦刺要入侵,他非常的高兴,甚至还鼓动朱祁镇亲自出马,前往瓦刺。可惜,王振是个愣头青,但是皇上更愣头青,王振的话一出口,皇上就同意了,朱祁镇立刻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动身了,他要好好教训一下那个骗低保的家伙。

王振之所以会让皇上亲自出马,也是因为他被戏称为“死太监”,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雄心壮志,也不影响他为国效力的野心。如今,他有了权势,有了身份,但却没有任何成绩。自己只需要协助陛下将也先击败,便可以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实力,让所有对自己狗叫的官员都闭上嘴巴。

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要亲自出马,原因很明显,以他现在这个年纪,没有什么根基的皇帝,只有在北疆建功立业,才能让这些经历过好几个朝代的老臣信服。

虽然群臣都在抗议,但是他却没有理会,而是带着王振,迅速的集结了二十万的兵马。从京城出发,前往山西的大同,当他们到达大同的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瓦剌大军的踪迹,而是一片狼藉,尸体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很明显,这次瓦剌大军进攻的消息早在几日之前就传到了京城,只不过朱祁镇来得有些迟,而此时,大同的驻军和瓦刺军几乎已经打完了。朱祁镇和王振都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他们做梦都想赢下这场战争,再扬眉吐气的回来,但是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就这么灰溜溜的退走,恐怕会被满朝文武耻笑。

王振并不打算那么快撤退,于是他迅速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暂时将自己的行军当成一次旅行,反正是要撤退的,不如从蔚州绕行。至于为什么要绕路,主要是蔚州是王振的家乡,王振想着,要是能带着皇上回家见一面,也算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甚至超过了沙场得胜的荣耀。所以,在得到陛下的首肯后,王振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千辛万苦的从蔚州绕了一圈,可是,当军队行至半途的时候,王振却忽然改变了想法,因为他觉得,如果让明军二十几万人全部进入蔚州,岂不是要踏平自己故乡的田地,所以,在最后关头,他还是决定从原来的地方,沿着来时的路线往京城赶去。或许王振喜欢种植庄稼,但是对于行军打仗,他就是个榆木脑袋。

几个月来,连绵不绝的大雨,让人寸步难行,再加上王振的来回奔波,明军终于是筋疲力尽,不得不在河北怀来的一座城池中休养生息,等待已久的瓦剌大军发动了偷袭,将猝不及防的明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蒙古铁骑虽然不如以前那般声势浩大,但毕竟是天下间最精锐的铁骑,面对着瓦剌大军的冲击,明王朝的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再也没有了任何的还手之力,溃不成军。这支军队全军覆没,王振在混乱中阵亡,而那位曾经口口声声说要好好教训一下瓦剌人的明英宗朱祁镇也被抓去做了俘虏。伏击得手的也先欣喜若狂,没想到自己竟然能把大明皇帝给活捉了。他盯着明英宗朱祁镇,嘴角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一个有意思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他完全可以用大明皇帝来要挟朝廷,勒索一笔巨款。在他看来,这是上天的眷顾。瓦剌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不断的朝着大明的方向前进。这一刻,明英宗朱祁镇终于醒悟过来:他很希望自己能够和曾祖朱棣一样,做一个伟大的皇帝。

莫言老师曾说,一位优秀的锻造师,永远都希望有一块好钢出世,再通过特殊的方法,让其顺从自己的心意,成为一柄好剑。而此时,他手中的这一把长剑,斩破了大明王朝的第一道屏障。至于朱祁镇,他还只是一个锻造师的徒弟。曾经称霸欧亚的家族,现在虽然不复往日的辉煌,但五下漠北,六下西域,却是很久之前了。所有人都已经衰老,所有人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但这也说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没有真本事,谁也不会去做。可如今,却是要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灾难了。至于明英宗朱祁镇,他的气数将会在这次大劫中不停地波动,最终走到尽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