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有多猛,后期就有多拉胯,反常的大唐皇帝唐宪宗

皖北小哥故事汇 2023-06-02 10:04:00

贞元21年3月,唐顺宗李诵主导的“永贞革新”以失败告终。藩镇叛乱,太监专制,已经存在了很久,就像是一种顽疾,根深蒂固,李诵想要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却是不可能的事情。原本辉煌的中央王朝,在安史之乱之后,已经是岌岌可危。至于所谓的“永贞革新”,更是一次理想派毫无结果的孤注一掷。

藩镇的实力还算可以接受,因为这些武将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对于朝廷的变化并不是很敏感,所以很难影响到他们的军力。不过,李诵想要夺回太监手中的权利,让宦官们大为恼火。玩归玩,闹归闹,想要权力那是不可能的。那些太监觉得,皇帝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待在蜜糖瓦罐里享受生活,何必要权势?

这位皇上自然是冤枉的,毕竟大权本来就是他的,只是前几任皇上都放松了警惕,这才给了太监们机会。这些从封建社会走出来的东西,说白了就是给主人当仆人的,凭什么在皇上面前耀武扬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长安城里绝大多数的禁军,都被太监们控制着。枪杆子里出政权。有武器的人,才是硬道理。而李诵说出要将那些为非作歹的太监全部斩尽杀绝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居然是要再选一位新的皇帝。狂妄,实在是狂妄。

何止是狂妄,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听都没听过。俱文珍瞒着皇帝把广陵王李纯封为太子,没过多久,俱文珍就以顺宗之名,下旨让李纯登上了皇座。“被禅位”的事情,让唐顺宗李诵有些莫名其妙。可是他也没有什么好的法子,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军力去对付那些太监,而且这群朝廷里的官员想怎么废就怎么废。唐帝国连年征战,早已让那些官员失去了理智,他们根本不在意外界的风吹草动,也不在意自己的皇帝陛下是生是死,更不在意自己的生命,或者说,他们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李诵一命呜呼。

他做了二十五年的储君,积累了足够的底蕴,登基之后便打算重振大唐的雄风,结果只做了186日,便被自己的宦官好友逼得走投无路。再后来,他在帝位上闷闷不乐地坐了五个多月,终于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唐宪宗李纯也是一脸的茫然,他竟然在一夕之间登基为帝。他曾经想过无数种登基的方法,比如继任,比如造反,比如众臣拥护,唯独没有想过自己会被一帮太监给捧起来。

你或许会认为,太监掌权,唐宪宗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

有的王朝,之所以会出现乱臣,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皇帝无能。只有弱小的皇帝,才能让朝廷无法掌控。至于那些实力较强的皇帝,比如雍正,永乐,太宗,那些大臣就得乖乖听话,不能为所欲为。天家的权威不容侵犯,在某些方面,皇上才是真正的一言九鼎。相比之下,李纯之前的那些师兄师姐,像是肃、代、德、顺等,都属于比较温和的一类,要让他们真正与宦官势力为敌,难度很大,可李纯却是一个性情火爆之人。虽然我是你支持的人,但你也不能控制我。再愤怒,也要流血。更别说皇帝陛下的愤怒了。李纯抱着一种“人犯我我不犯人”的心态,所以在登基之初,他就掌握了很大的话语权。他不但痛恨宦官,还痛恨遥远的藩镇。

纵观唐代历史,我们会看到,唐宪宗李纯并非世人所认为的那样庸碌不堪。

这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在人事体制方面,他以杜黄裳,裴度,李绛等三位大臣的身份,突破了官僚体制,使大唐政治面貌发生了变化。在史书中,每当提及中晚期,都会出现藩镇叛乱的情况。事实上,李纯在上、中、下两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藩镇,都被他征服了。除了河朔三镇这种桀骜不驯之辈,其余人都是忠心耿耿之辈。直到黄巢之变,藩镇叛乱,方元都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开始的。李纯若是能以现在的样子,继续统治大唐,绝对是一位英明的君主。这对那些中后期的皇帝来说,无疑是一种鼓舞。结果李哥有了一点成就,就变得趾高气扬起来。

事实上,这并不是他的错。

在那样的情况下,一心一意地处理政务,实在是太累了。一份一份的公文被他看过,一份接着一份,没完没了的政务事务被他一个接一个地解决,李纯觉得有些累了。他总算是知道了,为何历代皇帝宁愿藩镇造反,太监们称王称霸,也不愿自己执掌大权。毕竟,做一个一声令下,事事由自己做主的皇帝,真的很累。

明君不好做啊。若仅仅只是一个皇帝疲倦,需要歇歇,倒也说得过去。君王也是人,他也要休息。但是,李纯的目的,明显不仅仅是为了“休息”。他要隐退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纯为了摆脱繁重的工作,又将手中的权利交给了太监。一个对太监的权力深恶痛绝的人,现在又相信了太监。

唐宪宗像

对于李纯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对于整个大唐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让曾经伺候过自己的太监吐突成欣当了左右司马,不但让太监统领长安城里的所有军队,而且还让太监统领着所有的军队。真的搞不懂李纯到底在想些什么。他很明白,如果一个太监当政,会给唐帝国带来多大的麻烦,但他还是选择了这样做。群臣也对皇上的做法表示怀疑,纷纷告诫皇上不要让这只老虎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要阻止太监权力的进一步扩张。李纯对此并不在意,他告诉大臣,在自己眼中,这些太监都是自己豢养的一条走狗,哪怕是给予再多的权利,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轻易的将他们除去。一只忠于自己的狗狗绝不会向他的主人露出自己的尖牙。

只是,李纯却没有想到,如果自己身为天子,能够将太监们牢牢掌控在手中,让他们乖乖为自己卖命,那么,一旦自己回去,新君登基,那么,大唐之中,太监们是否还会听从自己的命令?大臣可以不断地换,一位皇帝,另一位大臣。但是,宦官们就不一样了。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唐国的一颗毒瘤,笼罩着唐国的一片阴影。对于这一点,李纯并不理解,只是他在从政这么多年之后,早就将身为一国之君的激情给熄灭了。他改变了自己。他不再出山,而是潜心修行,更是一心向道,寻求永生。

然而,秦始皇以来,一直在追寻的至高境界,终究只是一场白日梦。没有人可以永生,唯有岁月,才是永恒。而历史则代表着时光。而且身为一国之主,若为君不仁,那还有什么意义?而李纯,则是将一枚枚的“仙丹”都给吞了下去。所谓的丹药,实际上是由朱砂、丹红、符石等多种重金属混合而成。放在现在,一个正常人,一颗丹药就会呕吐,更别说那些身体孱弱的古人了。但李纯却是无动于衷,早晨醒来,中午休息,甚至是睡觉之前,都会吃一颗。奉行“一颗醒脑,两颗永不疲倦,三颗长生不老”的宗旨,他把“仙丹”一颗接一颗地吞下去,但他的健康状况却一天不如一天。

元和15年1月27日,唐宪宗李纯暴逝在大明皇宫,具体原因尚无定论。

不过,我们也能猜到,皇上的死因,肯定和灵丹有关。唐宪宗李纯身为皇帝,有他的治国之道,也有他的平庸之道。在他刚刚登基的时候,他确实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时间,扭转大唐的衰败局面。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纯却是失败了。或许这不能归咎于李纯。他的人生,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或许他只是希望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他要永生,要安逸,要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这些都是对的。这是一个错误。

昙花一现的盛世,是不会留给后人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代皇朝的命运,都是早已被书写好,早已决定的。不管是宰相,还是将军,又或者是太监,皇上。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这一代的风云人物,他们都认为自己不是普通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庸才,而这正是一个庸才的时代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