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此怀念小时候的酒席,可不仅只是因为那时的饭菜好吃?

家乡风土 2024-11-16 11:05:03

老家的同学今天向我吐槽,现在吃酒席真没意思,不管你这桌子上的饭菜吃的咋样,人家呼啦啦给你端上来,爱吃不吃,上完菜人家的工作就结束了······

小时候可不是这样,先不说凉菜,一道热菜上来,看吃得差不多了,焗长师傅这才开始做第二道菜,每一道端上来,也都是热腾腾的,哪像现在······

真的想念小时候的酒席啊,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同学感叹道!

听了同学的话,我也陷入了沉思,说到酒席,我们总是很怀念小时候的酒席,哪怕当时的酒席饭菜的种类和量的大小不及现在的十分之一,可没有人不说小时候的酒席好。

难道仅仅因为那时的饭菜都是新鲜的,没有预制菜,我想这只是其一,真正的原因很多,无忧无虑的童年,渐渐远去的乡愁,而更具体来说,是酒席上那些让人细思极暖的细节,那种普通人之间相互照顾体谅的温暖。

以前写到酒席中的甜米河南老家:小时候酒席上最盼望的一道菜,宁愿不吃凉菜也等着它上桌,有两则评论值得分享出来:

【一般是南方人开着手扶拖拉机到村里小麦换大米。甜米饭在老家喜宴上作为菜上桌叫“让菜”,意思是不算在多少道菜的总数内,有时上两次,一般就是加大米拌白糖蜜枣,现在时尚撒点彩针。】

让菜,在我们老家叫“rao”菜,意思是多给一道菜,上街买东西,谈好的价格和数量,央求商家多给一个,或者商家主动多给一个,就叫“rao”一个。

甜米饭为什么被当成让菜,一是甜米饭做法简单,作为厨艺高超的焗长师傅来说,把这当成一道菜,有些勉强。另外甜米饭中的米饭,在老家时很稀罕的,如此贵重稀罕的饭菜,作为让菜,有时还出现两次,这是主人家对酒席的重视。

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至今没有看到任何与此相关的话题,对豫东乡土人情比较了解的老乡们,包括一些对此有研究的学者老师们,可以说一下您的理解。

下面这位老乡的留言,则说出了当时的大人们对于孩子心照不宣的爱,而今,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以小孩为先,当然现在物质富裕了,在当时的条件下,过够了苦日子的大人们,依然把“甜食”会留给孩子,更让人动容。

【物质缺乏的年代,在豫东我们坐桌有二道菜叫"甜碗"和"扣碗"相对应,一甜一咸,甜碗以蒸煮糯米为主材,辅以其它豆类、青红丝、花生干果,是坐桌小孩的期待。

大人一般不舍得吃,都说"让小孩"、"我不爱吃甜的"的托辞,让给同桌的小孩子。

有的小孩强势一些可能会多㨤两勺子,有的小孩没吃到会哭会闹,大人们则会说"还有好的,在后面,到时候不让他们吃,咱吃完"……】

下面这位老乡的留言有些长,但每一段都是那么感人,那些看似普通的对白,却包含着太多的深情,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温暖。

【丸子一上来,后面就没有菜了,最后一个滚蛋汤一喝大家都主动离席。主人这个时候就会现在门口送客,关系好的哥们亲戚朋友,尤其老年人手拉手哭,都说一句话:上屋去吧?还能见着你呗?最后一面了……

自家堂兄弟老表开始收拾桌子凳子,婶子大娘们开始吃饭后刷碗筷。因为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吃席,待大客,客人都会等着上菜吃到最后。甚至等人离桌还能搜些剩饭回家热热吃,折点半瓶的酒水,我也吃过,哪怕是喂个猫狗也不会浪费。

那时候是正经打包,绝对不会一端上来就倒进袋子里。也不会明明饿了还不好意思夹菜,更多的是:将好吃的放在别人面前,而那个人往往会说一句还礼的话:够的着!

开心愉快,不问你买房子否,不问你婚否,不问你在哪上班,只会说看你瘦的!今年十几了?

谁家的酒席好不好,不是看你一桌多少钱?而且你家上了多少道菜,因此数盘子不准确,往往以丸子和滚蛋汤为准。酸酸的,有菠菜,黄花菜,很好喝!】

【是的。那时候贫富差距大不大,谁家都一样,只是有的人吃的好点而已。没有攀比风,盖房子的时候亲戚朋友,邻里都会帮忙。】

怀念酒席上的菜肴,怀念酒席上互相让菜的瞬间,甚至怀念酒席后剩菜的分享,因为那何尝不是一种温暖。

【以前家里都穷,酒席菜少,但是都互相帮忙,氛围好,最后剩的菜,一般都是主家收拾,酒席过后,主家会把剩菜分类以后挨家再送,是一点心意。现在不一样了,都有钱了吃的好了,但是人心不是以前了,没吃一半呢,就开始拿袋子兜菜了,人越富心越贪,以前的规矩也不讲了。】

【2007年初,我孩子做酒儿(满月酒)时,折的菜还收集到一起,半黑儿在大火上一热,就裝桶里抬着给本家的去送,一家一碗(这种菜我们叫:下山虎,感觉可好吃,荤素都有,再配个馒头,那叫一个得劲)。 后来有了包厨,加之塑料袋盛行,折桌子上的菜送人,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或许为了延续酒席上的氛围,延续酒席上折菜的味道,据说老家现在有人专门做那种大锅菜。“10块钱一碗,馒头管够”,只是这样的大锅菜,还能吃出昔日酒席上的温暖和感动,还有那轻松惬意的氛围吗?

0 阅读:14

家乡风土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