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猪肉引起的战争?塞尔维亚-奥匈帝国关税战

北街老酒 2024-09-11 15:52:09

20 世纪初的欧洲,风云变幻,各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这片充满纷争与变革的大陆上,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之间的一场“猪肉战争”,虽看似只是一场经济冲突,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与民族矛盾,对塞尔维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塞尔维亚,在 20 世纪之初还是一个经济上依赖于奥匈帝国的国家。其出口的猪肉大部分销往奥匈帝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塞尔维亚逐渐意识到这种过度依赖的危险性,开始寻求摆脱奥匈帝国的控制,建立与保加利亚和德法等国的联系。

为了减少对奥匈帝国的经济依赖,塞尔维亚从法国等国进口军火。1904 年,塞尔维亚与德国签订了商业条约;1905 年,又与保加利亚建立了关系同盟。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奥匈帝国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匈牙利,难以接受塞尔维亚进口奥匈高关税商品的局面。于是,奥匈帝国决定对贝尔格莱德实施制裁,通过对猪肉的关税封锁来惩罚塞尔维亚,这场“猪肉战争”由此爆发。

这场战争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数十年来,塞尔维亚内部一直有相当数量的人对奥地利存在不信任。例如,1791 年斯维什托夫合约的签署,让奥军从南方撤军,致使塞尔维亚的科奇娜、克拉伊纳反叛失败。

许多塞尔维亚人失望地回到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塞族贵族内纳多维奇曾说道:“再也不要相信德意志人了。”改革者卡拉季奇也指出,从科奇娜克拉伊娜起义起,赛族人终于学会了如何作战。但由于维也纳强大的影响力,很多人又不得不贴近奥匈帝国。

俄国与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的博弈历史悠久。由于历史、文化、语言等原因,俄国在对塞的不少方面的影响超越了奥匈帝国。但因为地理和直接影响力等因素,塞尔维亚的大部分出口都流向北方。当时很多奥地利塞族人可以通过移居塞尔维亚担任高级官员,这使得更多人相信与奥地利合作才是应该的。然而,变化即将到来。

东方危机和波斯尼亚吞并事件成为两个关键转折点。东方危机爆发期间,俄国支持建立一个大保加利亚,这让很多塞尔维亚人不满,进一步促使塞尔维亚贴近北方。奥布伦诺维奇王子对俄国产生了不信任,抛弃了自己建立在危险斯拉夫情感之上的外交政策。塞尔维亚外长里斯蒂奇前往维也纳和柏林,寻求支持。

在柏林会议上,奥匈帝国支持塞尔维亚,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塞尔维亚获得的新领土,但同时要求塞尔维亚签署贸易协定和铁路公约。塞尔维亚虽极不情愿,但最终同意。然而,塞尔维亚要求在条约的经济合作过程中保持对等,却遭到奥匈帝国的拒绝。

在化解危机的过程中,塞尔维亚曾寻求俄国帮助,但俄国的态度让塞尔维亚疑惑。俄国建议塞尔维亚保持谨慎,遵守柏林条约,并在遭受北方压力时寻求其他国家支持。1880 年,俄国外交部向维也纳发出外交召回,指责奥匈帝国对待塞尔维亚如同附庸国。奥布伦诺维奇对俄国感到不满,俄国也对柏林条约不快,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对保加利亚的支持进一步增强。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塞尔维亚陷入经济困境,急需俄国投资以抵抗奥匈压力,但努力无果。1879 贸易协定未能取得实质成果,塞尔维亚没能摆脱对奥匈市场的依赖。

为了解决问题,奥布伦诺维奇下定决心调整策略方向,与奥匈帝国交好。1881 年,协议达成,同年经济协议扩展,签署了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秘密公约,奥赛友好时期开始。但这种友好极不稳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王的手腕,而非长期战略合作的基础。政府高层权力亲奥,罢免亲俄官员,遏制俄国在塞尔维亚的影响,但民众内部仍有不少人对俄国抱有好感。

1889 年,奥布鲁诺维奇国王退位,俄国影响力逐渐上涨。奥匈帝国更加依赖经济控制,通过控制 86%的塞尔维亚出口市场来保持其对贝尔格莱德的影响力。此时,塞尔维亚的公众意识到危险,但由于对北方的恐惧,未能采取强有力的抵抗。

帕西奇领导的激进党认识到奥匈帝国决不会支持塞尔维亚的“老塞尔维亚计划”,于是通过向法国购买装备,引入法国的影响,减少奥匈的影响。维也纳强烈反对这一计划,并限制了塞尔维亚的产品进出口。在压力下,帕奇奇仍推进了采购计划,与法国签署了价值 1.1 亿法郎的贷款和军购协议,这在国内引起极大震动,激进党失去议会和公众信任下台。独立党组成多数政府后,撤销了与法国的协议,但与奥匈帝国签订了高价值的采购合同。

此时,旧的经济协议即将到期,新的协议谈判尚未开始,德国提高了对奥匈的农产品关税,匈牙利农民希望通过限制塞尔维亚来弥补损失。奥匈帝国在与塞尔维亚的谈判中要求提高塞尔维亚的农产品关税,而塞尔维亚则希望对奥匈工业产品加关税以保护新兴工业部门。在匈牙利农民的劝阻下,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奥匈帝国以塞保关税同盟协议威胁塞尔维亚,要求其书面承诺在签署新经济协议时接受所有要求,塞尔维亚拒绝,最终导致 1906 年 1 月关税战爆发。

危机爆发后,塞尔维亚积极寻找新的市场,将农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虽然俄法等国态度友好,但由于自身也是农业生产国,无法提供太多支持。塞尔维亚设置贸易代表处,开展经济合作,推广产品,商人们成立出口商联合体,政府提供优惠贷款支持并严格检查产品质量,加强运输网络建设。

虽然对奥匈的出口减半,但总体上保持了出口的相对稳定。1906 年 3 月,塞尔维亚取消与保加利亚的协议,奥匈暂时解除封锁。但在缓和期内,双方未能就武器采购达成一致,奥匈在下半年重新对塞实施封锁,塞尔维亚采取对等封锁并取消所有现有协议,最终与法国和德国签订装备采购合同。

1907 年底,双方基本确定新协议,奥匈同意塞尔维亚限量进口牛和猪,塞尔维亚通过较高关税限制奥匈工业品进口。看似关税战即将结束,但 1908 年奥斯曼吞并波黑,导致先前的协议被废除,关税战继续,甚至差点演变为武装冲突。1909 年 3 月,危机以塞尔维亚屈服而告终。

从 1904 年到 1910 年,塞尔维亚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 8 倍多,工业生产工人人数几乎增加 4 倍,外国资本逐渐取得奥匈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成为主导力量。法英两国开始在塞投资,推动了塞尔维亚矿业和工业发展。塞尔维亚逐渐摆脱了奥匈帝国影响。1909 年,塞尔维亚决定为新军购以及修建通向南亚的里亚海铁路而大额贷款,奥匈公开反对这条铁路的修建,但贝尔格莱德完全不接受。最终,塞尔维亚再次向法国采购装备,并为铁路建设组建财团。

然而,塞尔维亚的经济独立性仍然相对脆弱,缺乏出海口是最大的原因之一。农民和工人阶层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促使贝尔格莱德更加积极地寻找出海口。这场“猪肉战争”作为欧洲各国在巴尔干角逐的一部分,虽在后世可能不那么被注意,但它预示着更大危机的到来。

这场战争标志着塞尔维亚在摆脱奥匈帝国控制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尽管过程充满曲折和困难,但塞尔维亚人民的努力和抗争为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也让我们看到,经济冲突的后果往往超越武装冲突,其对历史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同样错综复杂,我们可以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更加谨慎地处理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避免冲突的升级,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