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了不少时间,还是官宣了,华商周海栋正式离职!
3月12日,华商基金正式公告,宣布权益投资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周海栋因个人原因卸任全部在管基金,即日起离任且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对于周海栋离职后的产品管理,华商基金做了如下安排。

可能都是大家没怎么听说过的人,业绩最优秀的华商新趋势由童立接任。
童立拥有13.5年证券从业经历,现任华商基金公司研究总监、研究发展部总经理。
手上管理的基金不少,业绩算还行吧!

但是如果和周海栋比起来,肯定是比不过的。其他接任的业绩怎么样,大家自己去看吧,反正肯定都不如周海栋。
周海栋是少有的“双十”基金经理,他要是离开公募行业,那对基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

周海栋的投资风格独树一帜,擅长以自上而下的宏观周期分析为核心,通过动态捕捉行业景气拐点,进行左侧布局,持仓均衡分散,兼具周期与成长风格。以他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为例,自2015年5月接手以来,任职回报超过360%,年化收益率接近17%,并且在2019年至2024年连续6年实现正收益,展现出强大的抗跌能力和卓越的投资眼光。
在管理规模上,截至去年底,周海栋个人管理规模约为290亿元,这一成绩在基金经理行列中亦是名列前茅,彰显了市场对他投资能力的高度认可。
在知道周海栋离职的消息后,相关基金社区里面都是不解和吃惊的声音,甚至有的基民直接要转换基金。

有的基民都在开始找平替基金了。说实话,周海栋的平替真的很难找。
老K自己也不敢乱找,直接问了下DeepSeek,答案如下:




周海栋作为“双十”基金经理(从业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其投资风格以周期研究为核心,擅长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行业轮动和左侧布局,且业绩连续6年正收益。
若需寻找平替人选,需综合考量长期业绩、投资风格相似性、回撤控制等维度,以下为可参考的替代方向及基金经理:
一、底仓型替代:稳健价值派
徐彦(大成基金)
核心优势:与周海栋同为“双十”选手,连续5年正收益,注重逆向布局低估值标的,行业分散且回撤小,适合长期底仓配置。
差异点:牛市跟涨能力弱于周海栋(如2020年跑输),但熊市防御性更强,代表产品大成睿享年化收益约12%。
风格契合:部分重叠周期股研究,但更偏向消费领域供需周期分析。
鲍无可(景顺长城)
核心优势:连续6年正收益,以安全边际为核心理念,行业分散(覆盖科技、医药、周期等),回撤控制优异。
代表产品: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A,长期年化约14%,持仓分散且波动率低于同类。
适用场景:适合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
二、行业轮动型替代:周期与成长兼顾
胡中原(华商基金)
内部接棒者:作为周海栋的“弟子”,胡中原延续了行业景气度投资逻辑,擅长科技、消费电子等赛道右侧介入,代表作华商润丰近1年回报近60%。
局限:当前管理规模集中在固收产品,权益投资经验尚需验证,且对周期板块的深度研究不及周海栋。
董辰(华泰柏瑞)
核心优势:擅长有色、机械等周期股布局,持仓爆发力强(如华泰柏瑞富利2024年单年回报超40%)。
风险提示:近期有离职传闻,需警惕人员变动风险。
三、组合型替代:风格互补搭配
若单一基金经理难以完全替代周海栋,可考虑“深度价值+周期成长”组合:
刘旭(大成基金)+韩创(大成基金):刘旭深耕制造业低估值标的(如家电、汽车),韩创擅长周期成长股轮动,两者结合可覆盖周海栋的周期与均衡风格。
徐彦+胡中原:前者提供长期稳健底仓,后者增强行业轮动收益弹性。
四、需谨慎考虑的“网红基”
金元顺安元启:虽为“神基”,但限购且风格偏向小微盘,与周海栋的均衡配置差异较大。
国金量化多策略:量化策略与主动管理逻辑不兼容,长期持续性存疑。
总结:周海栋的不可替代性与应对策略
周海栋的独特之处在于宏观视野与中观行业周期的精准判断,其离职对华商基金投研实力和规模稳定性均构成挑战。
投资者若需平替,建议:
优先选择内部接棒者(如胡中原),因其更熟悉华商投研体系;
分散配置,避免单一基金经理依赖;
关注接任者调仓动向,尤其是周海栋原重仓的有色、交运、电子等板块。
看下来,DeepSeek总结的挺全面的,就是可能一些基金经理的基金业绩数据有滞后性。
持仓的基民可以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