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2023年8月23日17时01分06秒,我们迎来了处暑节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0a4ac33197f7722c5d8923a45806b4.png)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8b40fb3f50fd11e24389e2554eac027.jpg)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牵连拉扯。
虽然秋在名义上早已来临,但暑气只是稍减。“处暑处暑,热煞老鼠”“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气候特点是午后闷热,早晚才有风吹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1b47e3105fc4d940e6866f7820a0db.jpg)
处暑·三候
汉代《礼记》的《月令》篇,详细记载了处暑的物候: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c9dd023d46be82d2c2a88522a509154.jpg)
一候“鹰乃祭鸟”,到了初秋,鹰开始捕猎鸟类,但鹰捕获猎物之后,不是马上就吃,而是码放在一边,就像在祭祀一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c135f75065eff31c076e9647032f51.jpg)
二候“天地始肃”,字面意思是说“天地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也就是说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泛指谷物开始成熟,但并不是所有谷物开始成熟,而是特指“五谷之首”的稷的成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ad98fd6f7d27df3990ff903ba6e3d06.jpg)
处暑养生
调整作息,缓解秋乏
处暑期间,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人们在处暑后常常会伴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6bb95bedb0636dcdbc08d46c5a2b8b.jpg)
为防止秋乏影响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需要调整夏天以来的作息习惯和方式,尽量做到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多伸懒腰,有助于我们缓解秋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7bce4f73b09e9d17918b3ecd0879d16.jpg)
饮食清淡,润肺防燥
处暑后燥气明显,肺易受伤,容易出现咳嗽、肠胃炎、支气管炎等症状。此时饮食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少食辛辣、烧烤类食品,以免加重秋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8683a5fb9f99cc3cdec3e1a2066c129.jpg)
多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菠菜等,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早上起床后可喝一杯温水,平时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fc2308576f63b896fdeb206c698426.jpg)
品秋梨
“处暑秋梨最养人”,在逐渐步入干燥的季节,长辈们总会让孩子多吃梨。切成片,用牙签戳起一块一口咬下,爽脆多汁,清甜滋润,也可榨汁、炖煮,对脾胃虚寒的人很有帮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be072308dfeb47e75a7c20514e6065.jpg)
处暑饮茶
处暑之后,季节交替,余热未消,气候逐渐干燥,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疲乏无力,中医上称之为“秋燥”、“秋乏”,此时饮茶养生讲究温润之道。
1、乌龙茶 润肺防燥抗秋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227a0523250de3047b540eb736c336f.jpg)
秋天适合喝乌龙茶,汤色清冽,香高味爽,有秋高气爽的味道。
秋天本是凋零衰落的季节,一杯乌龙茶却能够让人打开心境。乌龙茶适合男士或重度喝茶人群饮用。对于茶龄多年的老茶客而言,岩茶更适合他们的“重口味”。而中年人士也更喜欢乌龙的沉稳、霸气以及岩茶的岩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5a2a4fd7c598ec8feb26f6e262f34d.jpg)
古汉语中,秋者,揫也。万物于此而揫敛也,自然万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同时,人体的阴阳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而饮茶,也同样讲究四季有别,有“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的说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a055f9b4f25ce897eee730f306fdb4.jpg)
处暑节气一到,此时饮茶养生最讲究温润之道。而这里首选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青茶汤色金黄,内质馥郁,其味爽口回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2833276af2a3a02ea56ab1ed11b662.jpg)
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温热适中,常饮能益肺,生津润喉,有效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对金秋保健大有好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201d5b3230d43d5ea13843df36bba9.jpg)
2、熟茶、黑茶 告别秋膘调脾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4326b39a6454bf3c45ddf3f1587635.jpg)
普洱熟茶、黑茶甘润淳厚,生津不断。同时,普洱熟茶、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有助于消化,可调节脂肪代谢,提高胃液分泌,也能帮助增进食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2d98a126de99dd8a52301908c69831f.jpg)
秋天喝柑普茶,既能滋阴养颜,又能润心润肺,非常符合立秋这个节气的养生原则,就像为秋天量身定制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676c7ad06a8c1f43a29b1e5df2d600.jpg)
熟普属发酵茶类,熟普五行归土,口感甜,气味香腻;入脾经,通胃经,故熟普能调理脾胃,帮助消化。适合夏秋交界的仲夏时节(亦称“长夏”)饮用,能够固脾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79fbb9da9d64e9c45b2e5f2283b048.jpg)
除此之外,发酵的普洱熟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普洱茶的益生菌群多是在熟茶发酵的过程形成的。通过发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茶叶中的香气成分、茶多酚等化学物质发生了结构转化,会呈现出来别具韵味的茶品特质和养生效果。
3、普洱生茶 拒绝悲秋综合征
处暑喝普洱茶,既能养胃护胃,又能养心定神,再加上,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带给我们的人生领悟是不一样的。特别适合在这个“悲秋”的季节,品一品人生的滋味,提醒我们爱惜生活,珍惜当下,减少“再品已是茶中人”的遗憾。
普洱茶界流传这样一句俗语:“没喝懂麻黑,别妄谈易武”。可见麻黑茶在易武茶区乃至普洱茶中的重要地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25d8e781c4e526bd178a3864b34bba.jpg)
麻黑村属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易武镇,距离易武镇仅11.9公里,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海拔约1700米,平均树龄约150年,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2100毫米。由于交通便利,自古便是易武茶的核心产区。六大茶山鼎盛时期,麻黑凭借着优秀而稳定的口感品质,广销四方,有口皆碑,是易武茶区的典型代表,如今则号称是易武“七村八寨”之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75c8af5c8392139fffe3d07a1dc747.jpg)
鲜明“独特”的茶种。麻黑茶的品种是最纯正的易武绿芽茶,叶形呈长椭圆形,条索纤长,叶齿是浅锯齿,叶尖有个长长的细尖,宛如一条条细细长长的尾巴。
易武绿芽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后期陈化效果非常好,存放一些年以后,茶汤会变得非常醇厚,滋味也越来越浓,增值的空间比其他茶更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708a7e76b83636338fa84482786952.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f5332166ea7ac37c5c8d1a91df06a6.jpg)
麻黑是易武茶的标杆和典范,麻黑茶高香,水柔,苦涩度低,回甘持久,适饮性很好,真正把易武茶“香扬水柔”的特点发挥到极致。通过存放,兰花香逐渐淡去后蜜香会格外显著,醇厚感越加明显,回甘更显著,韵感突出,非常适合品饮与收藏相结合。
爱茶的你可以一边品尝新茶的鲜爽甘甜,一边静待藏旧后的醇香茶韵。其茶汤糯、柔、清、雅,花蜜香气极好,口感更是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06c420c13efdc1b1e7031599ab597a.jpg)
“麻黑,是一份能让所有人都接受的味道”。麻黑茶的口感,最重要的特点莫过于“甜”。刚开始接触茶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们都会喜欢既香又甜的东西,追逐的是入口舒服而非难以下咽,而“甜韵”恰恰能带给茶客们各方面的享受。
作为“易武正山”的核心区域,麻黑种茶早、规模大、产量丰、工艺精,为易武贡茶提供了优质而稳定的原料来源,奠定了易武贡茶的底色,并延伸到此后的号级茶时代乃至复兴时代,诸多经典名品,皆来源于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e2614fd5014294ca6642074d82d276.jpg)
人间最美是清秋,处暑诗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546aaab73cbc0fa2f71ae0dcc539596.jpg)
《题秋江独钓图》
王士祯「清」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0d4d063d48779ba9cc843c65a99174.jpg)
《夜书所见》
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92ac904c5999514ebbe9c05f90c8f7.jpg)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f2f985caefe4655cf38811996f1b26.jpg)
《秋凉晚步》
杨万里「宋」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c335f1be971325162ba00d97de1ce1e.jpg)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320c41f446ebd5fa29916a98dcd9f7.jpg)
《秋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983e2caa5cd9336c9a62fe50eb2f8f.jpg)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4059fab9fe1599ce7617d89cc8d39d.jpg)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27eb0330fd2744292c48f92a542dfa.jpg)
《秋思》
张籍「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419183142702ff92fc0bcee95723b3.jpg)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唐」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23b20cf680d1305d50cdef0ae8fdad4.gif)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