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第11天,影片票房破7亿元,其豆瓣评分也从上映之初开分8.0升至8.2,成为暑期档评分最高的国产院线影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033d2208ddf708c4347ca5ea549c2d.gif)
电影以众诗人为主角,讲述诗人们追逐理想的恢弘故事。影片前后共吟诵了48首诗词。主创们巧妙地将诗词,随人物的经历沉浮和心境抒发,配以身临其境的动画,让观者深入理解这些诗词的背景和情感,但当熟悉的诗句响起的时候,看电影的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7b6baf181c8e889d9079cf98c8ec34.jpg)
尤其是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吟诵起来,在各个社交网络平台上,影院里银幕上下共同背诵古诗成了独特的观影体验,不少家长也是被朋友圈或短视频网站推荐,看到评价说这部电影,能让孩子情不自禁读诗背诗,选择带孩子进电影院,上一场别样的“语文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b1dc8bba981a6f3804f39f52f47ccc.jpg)
唐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诗,唐朝写茶诗也不在少数。茶兴于唐,又适逢陆羽《茶经》问世,饮茶风盛,茶与诗词,两相推波助澜。杜甫就写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之名句。今天不妨品读一番唐诗中的茶味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069c86790e9b418aed40b3a04e038c5.png)
1
李 白
诗仙李白,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都知道他好饮酒作诗,千古名篇《将进酒》足以证实这一点,殊不知李太白也嗜好名茶。李白著有写茶诗两首《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前者寥寥数语写茶会,后者已成为咏茶名篇,并作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参考。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 · 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李白的这首咏茶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名茶“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详细描述了“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是我国历史上“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858a1e86e476d91ececdfa7ec721917.png)
2
杜 甫
诗圣杜甫,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杜工部集》,《全唐诗》中共载有杜甫九首茶诗,为《重过何氏五首·其三》《巳上人茅斋》《进艇》《夜宴左氏庄》等。
出自《重过何氏五首·其三》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为人称道不已。一杯春茶,道不尽杜工部感念天地运行无常,人事变动不居之忧怀。
《进艇》
唐 · 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安史之乱后,杜甫避乱成都,北望长安,昔日盛景已然是满目疮痍!索性携妻儿乘艇游江,以茶求乐,品茶解愁,杜甫诗中的茶,浓郁醇厚,且带有苦味……
《重过何氏五首·之一》
[唐]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表现了诗人在夕阳余辉的春天里,因茶而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03dfbda59e3ad157c74281527b7db8.png)
3
高适
高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最初不擅写诗,奔波于报效国家,光复家族,所著之诗多为边塞诗,一生言茶的诗仅有一首《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
唐 · 高适
驾车出人境,避暑投僧家。
裴回龙象侧,始见香林花。
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
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
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则是无心地,相看唯月华。
这首诗描述了高适避暑开善寺,于世间清净之地,远离尘嚣,饮酒品茶,谈空持诫,聊以避世。“饮酒不胜茶”足以见得他爱茶胜过酒。
4
白 居 易
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据统计,唐诗中共有684首茶诗,涉及诗人97人,而白居易一人便著有65首,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白居易著有《一碗茶》《两碗茶》《琴茶》《山泉煎茶有怀》《萧员外寄新蜀茶》《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睡后茶兴,忆杨同舟》等茶诗代表作。
《山泉煎茶有怀》
唐 · 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唐·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
[唐] 白居易
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
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
龙头画舸衔明月,鹊脚红旗蘸碧流。
为报茶山崔太守,与君各是一家游。
[尝羡吴兴每春茶山之游,
洎入太湖,羡意减矣。故云。]
作为唐代写茶最多的一位诗人,65首写茶诗足以证明他是个隐藏“茶痴”,在诗歌中创造了“别茶人”、“爱茶人”等词汇。在《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中,白居易写道:“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可见,他爱茶已经到了自己开茶园、种植茶的地步了。
5
皎 然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唐代著名诗人、茶僧。九月九日重阳节,从唐时起就有在重阳节登高赋诗、插茱萸或饮酒之风俗。皎然在重阳节同陆羽品茗、赏菊、赋诗,以茶代酒,移风易俗。
《顾渚行寄裴方舟》
唐·皎然
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
鶗鴂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由来惯采无近远,阴岭长兮阳崖浅。
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
吴婉携笼上翠微,蒙蒙香刺罥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
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
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
《饮茶歌送郑容》
唐·皎然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6
卢 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
唐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卢仝,唐代诗人、文学家,自号玉川子。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七碗茶诗》也叫《七碗茶歌》,是唐代卢仝的作品。这首诗朗朗上口,文字优美,境界深远,可以说是历年历代的茶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其实,《七碗茶诗》并不是单独的一首诗,它其实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节选。卢仝的好朋友谏议大夫孟简派人把得到的新茶送给卢仝,卢仝饮用之后,即兴而作此篇。
关于“七碗茶”的一段因为太过精彩,所以常常被人取出来单列成篇。
“一碗喉吻润”
第一碗茶一喝下去,喉咙就被滋润了,这不仅仅是茶水本身的滋润,更是喝茶带来的回甘生津,令喉咙润泽而舒适。
“二碗破孤闷”
哪怕自己一个人喝茶,喝到第二碗,也能打破孤寂郁闷的心情。因为茶就像一个老朋友,与茶交谈,让你感觉到越来越畅快。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第三碗下肚,越发感到心潮澎湃,恨不得“搜枯肠”,把心中所感所想全部都表达出来,心中仿佛有几千卷文字想要书写。正是因为茶,才激发了这么多的情绪与灵感。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喝到第四碗茶,不免让人感慨良多。人生在世,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承担很多责任。有时候想一想,就觉得很不容易。但不管有多难,只要能喝上一杯茶,心也能渐渐平静下来,所有的不顺心仿佛都会随着汗液从毛孔中散去。
“五碗肌骨清”
脱离了世俗的烦恼之后,喝下第五碗茶,心境又上了一个境界。身体的肌肤与筋骨放佛都被荡涤,只觉得神清气爽,从内到外都焕然一新,超脱世俗,宛若新生。
“六碗通仙灵”
“灵”是一种高妙的状态,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喝下第六碗茶,心境变得清明而透亮,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放佛可以与神明对话,感知天地万物,达到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要是喝下第七碗茶,腋下就会徐徐升起清风,化作羽翼,乘着风张开翅膀,就跟大鹏鸟一样逍遥遨游去了。第七碗茶恐怕是喝不得了,喝了便会进入如梦如幻的世界,放佛离开人间,羽化登仙,简直妙不可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2499efe414e104acbce952e8c2259d6.jpg)
明 钱选 卢仝烹茶图
卢仝在茶界的大名仅次于陆羽,被尊为“亚圣”或 “茶仙”。与中国茶文化一脉相承的日本,对这位“亚圣”也非常尊敬。卢仝的 “七碗茶诗”的“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成为日本茶道内容之一。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并立其为煎茶道祖师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93119901e0a2f67b24d6e495c74d49.jpg)
7
元稹
《宝塔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铫:[diào],煮开水熬东西用的器具。)
“一至七言诗”是隋唐时期的一种诗体,也就是我们常说“宝塔诗”。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
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第二句写了茶味香和形美。第三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于醒酒。
8
贯休
《山茶花》
唐·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酬周相公见赠》
唐·贯休
三界无家是出家,岂宜拊凤睹新麻。
幸生白发逢今圣,曾梦青莲映玉沙。
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平茶。
喜擎绣段攀金鼎,谢脁余霞始是霞。
9
刘叉
《冰柱》
[唐] 刘叉
不为四时雨,徒于道路成泥柤。
不为九江浪,徒为汩没天之涯。
不为双井水,满瓯泛泛烹春茶。
不为中山浆,清新馥鼻盈百车。
不为池与沼,养鱼种芰成霪霪。
不为醴泉与甘露,使名异瑞世俗夸。
华丽的辞藻,苍凉的诗境。只有双井水,才能煮茗煎好茶。好茶还须好水烹,欲品春茶先品水,茶水相宜味更醇!
10
李郢
《茶山贡焙歌》
[唐]李郢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
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先及清明宴。
这首诗比较长,把当时成千上万人采摘、制作、吃茶、进贡春茶的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闻到“香胜梅”的春茶,见到“万人争啖”的喝茶场面,驿站的骑手扬鞭催马行程四千里要赶在清明节前,把春茶运到京城。把一番争先恐后的“春茶大战”的场面写得极妙。
11
张继
《山家》
(唐)张继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2
储光羲
《吃茗粥作》
(唐)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避炎晖。
淹留膳茗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13
皇甫冉
《寻戴处士》
(唐)皇甫冉
车马长安道,谁知大隐心。
蛮僧留古镜,蜀客寄新琴。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思君一相访,残雪似山阴。
14
张蠙
《夏日题老将林亭》
(唐)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15
陆龟蒙
《茶具十咏·茶坞》
唐·陆龟蒙
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
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
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
何处好幽期,满岩春露晓。
《茶具十咏·茶人》
唐·陆龟蒙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
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茶具十咏·茶笋》
唐·陆龟蒙
所孕和气深,时抽玉苕短。
轻烟渐结华,嫩蕊初成管。
寻来青霭曙,欲去红云暖。
秀色自难逢,倾筐不曾满。
《茶具十咏·茶籝》
唐·陆龟蒙
金刀劈翠筠,织似波文斜。
制作自野老,携持伴山娃。
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争歌调笑曲,日暮方还家。
《茶具十咏·茶舍》
唐·陆龟蒙
旋取山上材,驾为山下屋。
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
朝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
不惮采掇劳,只忧官未足。
《茶具十咏·茶灶》
唐·陆龟蒙
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
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
奇香袭春桂,嫩色凌秋菊。
炀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茶具十咏·茶焙》
唐·陆龟蒙
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
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
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
见说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茶具十咏·茶鼎》
唐·陆龟蒙
新泉气味良,古铁形状丑。
那堪风雪夜,更值烟霞友。
曾过赪石下,又住清溪口。
且共荐皋卢,何劳倾斗酒。
《茶具十咏·茶瓯》
唐·陆龟蒙
昔人谢塸埞,徒为妍词饰。
岂如珪璧姿,又有烟岚色。
光参筠席上,韵雅金罍侧。
直使于阗君,从来未尝识。
《茶具十咏·煮茶》
唐·陆龟蒙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16
皮日休
《茶中杂咏·茶坞》
唐·皮日休
闲寻尧氏山,遂入深深坞。
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
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
好是夏初时,白花满烟雨。
《茶中杂咏·茶人》
唐·皮日休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
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颖子遮,果任獳师虏。
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茶中杂咏·茶笋》
唐·皮日休
袖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茶中杂咏·茶籝》
唐·皮日休
筤篣晓携去,蓦个山桑坞。
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
歇把傍云泉,归将挂烟树。
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
茶中杂咏·茶舍》
唐·皮日休
阳崖枕白屋,几口嬉嬉活。
棚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
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
《茶中杂咏·茶灶》
唐·皮日休
南山茶事动,灶起岩根傍。
水煮石发气,薪然杉脂香。
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
如何重辛苦,一一输膏粱。
《茶中杂咏·茶焙》
唐·皮日休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茶中杂咏·茶鼎》
唐·皮日休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
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湲声。
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
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茶中杂咏·茶瓯》
唐·皮日休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
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