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曾提出过“能量层级论”。一个人的能量层次越低,他的情绪就越悲观,对待生活也越消极。反之,能量层次高的人,往往热情洋溢,对待生活积极乐观。
作家冯唐说过,人的能量,比情商、智商更重要。如果你感觉生活灰暗,做事打不起精气神,说明你该补充能量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419183142702ff92fc0bcee95723b3.jpg)
补充能量的最好方式:天补自补人补
1、天补
作家毕淑敏在《旅行是一味草药》中,谈到一位女白领的故事。这位女白领因为长期遭受抑郁症折磨,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在毕淑敏的建议下,她出发去海南旅游。一个月之后她回来了,整个人变得神采奕奕。见到毕淑敏,她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在海南遇到的台风,狂风夹着暴雨,掀起惊涛骇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b2e83a9c7a03a70ef1f90042b1c34a.jpg)
在大自然的威力下,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随后她又去了西北,西北荒凉的美和夜空闪烁的群星,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虽然她整个人被晒得黝黑,但脸上的笑容却比以往多了。这个长期被抑郁笼罩的女孩,在清脆的鸟鸣声中,在清风明月中,治好了自己的抑郁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fff62f44de9d04474e0fff2a0f0cfd.jpg)
毕淑敏说:旅行是一味药,可以治愈生活的苦。其实,我们呼吸的新鲜空气、脚下踩踏的土地、山川河流、大海,即便是风雨雷电,都具有强大的治愈力。当你开始亲近大自然,闻着花草的清香,听着鸟儿的啼叫,心情自然就会变好。
美国企业家威廉,虽然家庭美满、事业成功,但他却时常感到闷闷不乐。医生在听完他的讲述后,并没有给他开任何药物,而是让他每天去海边坐坐。接连几天,他都会抽出时间,独自去看海。他坐在礁石上,听着海风拂过的声音,看着翻涌叠起的浪花,忘却了所有烦恼。他拾起树枝,在沙滩上写下自己的烦心事,不一会儿写下的苦恼都被海水淹没,消失得无影无踪。慢慢地,他的心情开始变得开朗起来,之前的阴霾也一扫而空。
马德里大学和挪威生命科学大学联合研究发现,仅仅是观看自然景观,就可以加速缓解焦虑和精神疲劳。作家毛姆也说过: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当你感到闷闷不乐时,不妨去看一次海,看一次日出日落,去看一朵花的绽放,去听听溪流的声音、鸟儿的啼叫。给自己疲惫的身心放个假吧,用天地自然能量疗愈身心。
2、自补
心理学上把生命能量场又分为,睡眠能量、运动能量和情绪能量。莎士比亚说: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我们通过睡眠来补充消耗的能量。作家林清玄年轻时,有段时间无精打采,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他上山请教禅师,禅师一句话就点醒了他:“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充足的睡眠,让他收获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拥有了乐观的心态。睡眠质量越好的人,对应的能量级别也就越高。曾国藩年轻时经常“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加上父亲猝然离世,让他的心情变得愤懑、郁闷,整个人日渐消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88b738a585379ed066164d1b7beb74.jpg)
无意间,曾国藩得到碧云观丑道长点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长时间坚持早睡早起,让他的气色变得越来越好,心态也更加稳定。除了睡眠,关于补充能量,中国民间一直都有“吃补睡补运动补”这一说法。
《世界日报》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经常运动者会比“四体不勤”者快乐感多出52%,足够运动者的快乐感,比不运动者多了29%。美国神经科学家温迪·铃木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她神经紧绷,整个人变得愁眉不展。朋友看她如此消极,建议她:“不如你去运动吧。”就这样,温迪开始走进健身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7b33f198ea23972396d790150df1fc8.jpg)
一开始,她也像其他人一样,每次运动都十分痛苦。可坚持一段时间后,她慢慢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每次运动后心情格外舒畅。她在分享这段经历时说:有件事会对你的情绪产生积极作用,这件事就是运动。除了充足的睡眠和运动,自补能量的方式,也可以是吃一顿美食、阅读书籍、冥想、听一场音乐会等等。去做那些能让你感到身心愉悦的事情吧。当你心情变好了,能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你的身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75c1350fd831d1f44540557e26d92c.jpg)
3、人补
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能量比你低的人,怀疑你、否定你、评判你、嫉妒你、攻击你;能量比你高的人,理解你、包容你、守护你、扶持你、成就你。
史铁生在20多岁时,因腰腿病重导致双腿残疾,只能依靠轮椅度日。刚坐上轮椅的那些年,他整日心情低落,对生命失去了热情。直到有一天,他听到柳青的一番话:你为什么不写点东西呢?我看你是有能力写点什么的。史铁生听后陷入了深思,没过多久便开始动笔,记录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随后,写出了影响无数人的著作《我与地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eafcc4e632b6f0d009418e4f60ec24.jpg)
每当柳青去北京时都会去看望史铁生,鼓励他尝试电影剧本,创作小说。一开始,史铁生写的剧本虽然出色,但距离拍摄用还差得很远。柳青见状继续鼓励他:我看你行,依我的经验你肯定可以干写作这一行。柳青一次次的肯定,让史铁生多了一份自信,也重新点燃了他对生命的希望。后来,史铁生在书里写道:柳青,是我写作的领路人。
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负能量的人放任你悲伤的情绪,正能量的人会鼓励你振作起来。正能量的人,会在你跌入低谷时,赋予你能量,支持你走出消沉。与乐观的人在一起,你会更加坚韧,更加勇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67b19b986497ae5ce4ef2a878a3060.jpg)
莫言和余华年轻时,一起就读于鲁迅文学院,成为睡在上下铺的室友。
当其他人都在忙着谈恋爱、聊八卦消极度日时,他们却在宿舍里聊文学写小说。在两人的互相鼓舞下,莫言创作出了《酒国》,余华创作出了《在细雨中呼喊》。这两部作品,也让他们在文坛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人与人之间的能量,本身就会相互传递,相互影响。当你与高能量的人深交,就会不自觉地按高标准要求自己,提升自己。作家刘震云说:要跟能从他身上,得到温暖和教益的人相处。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你也会变得充满能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841974b128d4aed272e4d2feff32c43.jpg)
法兰克福大学曾经有一项研究成果,意思是:生命的真相就是能量。 能量层级,决定你一生的情绪和心境。命运的好坏,也都会跟你的能量高低相匹配。提升自己内在能量:多给自己赋能,而不是负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9608b130c1649f56d8d90356522837.jpg)
走出舒适区,不让自己废掉的10个方法
世界潜能专家托尼 • 罗宾斯(Tony Robbins)说:所有的成长,都是从走出舒适区开始。舒适区是一种心理状态,最早由管理思想家朱迪思 • 巴德威克提出,指的是一种中立状况下的行为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感到舒适、没有风险,并能控制我们的环境,避免受到伤害。
我们的舒适区可以是「身体上」的,例如每周五都去同一个地方吃饭,而不是尝试新餐厅;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例如避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等。
由此,人们构建了两种舒适地带:行动习惯和思维习惯。
行动习惯可能包括:按部就班的回家路线,固定的吃某些食物,或从事常态的娱乐活动;
而思维习惯则可能是:按照自己熟悉的价值观和方法,去处理遇到的任何情况。
舒适区的好处可能是:熟悉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而坏处可能是:风险最小,回报最小。尤其是考虑到整个世界都在变化,保持不变,可能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
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们开发舒适区,以保持自己的安全和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也会使我们陷入一种无聊和自满的状态。
因此,如果我们对成长感兴趣,对我们的生活有更大的追求,或者想要更高层次上的成就,就必须要走出舒适区,探索新事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fa5619c49661c4573f79d5e21d12ac3.jpg)
精神病学家阿比盖尔 • 布伦纳 (Abigail Brenner) 博士,概述了走出舒适区的五大理由,如下:你的「现实生活」,是你所有生活经历的集合,而不仅仅是你感到舒服的经历。全面体验「现实生活」,对于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很重要。
其次,追求自我实现的人生,需要走出舒适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我们应该将自我实现,视为一个持续的旅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迎接挑战,以充分发挥人生潜力。而强迫自己去做不适应的事情,会释放你「个人未开发的知识和资源储备」。从而让你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真正的能力。
走出舒适区,拥抱不确定性,还能增强一个人的弹性和精神力量。研究发现,韧性是一种可以学习的内在力量。你越是敢于挑战自己,越是敢于走出舒适区,就越能增强你的弹性肌肉。
自信和舒适区直接相关。你越频繁地面对恐惧并挑战它们,你就会变得越自信。每次实现新目标,每次学习新技能后,你的自尊和自信都会得到加强,你会为自己的成就和行动而感到自豪。
经常走出舒适区,经常拥抱更多可能,意味着少一些人生遗憾。一项心理学调查发现,人们在死亡来临时,往往后悔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而不是那些做错的事。
因为在布伦纳博士看来,失败意味着「尝试学习」,风险意味着成长经历,害怕结束而拒绝开始,则意味着从未生活过。
事实是,未经检验的舒适地带,束缚着我们的生活。正如约翰 • 肯尼迪所言:行动是有风险和成本的。但远低于安逸和不作为,带来的长期风险。
如果你也渴望为生活注入新鲜空气,如果也拒绝敢于平庸,那么这篇文章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帮助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进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9bae815228bff2a923fa1721d73726.jpg)
1、进行成本 / 效益分析,找到一个改变的理由
2、衡量舒适区内外情况,找到保持平衡的方法
3、做一件你一直想做的事,浅尝走出舒适区的快感
4、学会走进学习区,不断扩大舒适区
5、设定个人的目标,制定可管理步骤
6、采取成长心态、发展增长思维
7、了解神经可塑性,重新构造应能力
8、重塑你的恐惧,进行暴露练习
9、提高自我的效能感,重建对自己的信任
10、学会释放控制,用心体验新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472fcc4ce42abbd6a420b038e301d74.jpg)
从过往的生活中,学到的十个教训
作为《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果敢的活法》和《重塑幸福》等畅销书的作者马克 • 曼森在30岁生日来临时,总结了自己20多岁时,从生活中学到的10个教训,希望能用过往经历,帮助那些还在辛苦打拼的年轻人。
后来,他又发起了一个活动,向那些37岁及以上的读者,征求人生建议和生活经验,以帮助年轻人在30岁时,能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马克 • 曼森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那些中年读者的人生经验,告诉年轻人们:「过去的故事定义了我们,未来的故事定义了希望。我们将这些故事付诸实践,使之成为现实,使得我们的生活有了意义。」
「我很快就要30岁了。在过去的10年里,我做过很多生意,在世界各地生活过,并成功地开启了自己的作家生涯,这些都是我未曾预测到的。
在我们盛行「即时满足」的文化中,很多人容易忽视的是,大多数重大意义上的个人变化,并不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漫长的、逐步的演变,就像海洋中推来推去的海沙,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地积累成新的轮廓和形式。
只有当我们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回顾过去时,我们才能注意到那些变化。我20多岁时,确实经历了很多,以下是我学到的一些教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44b1adbf786003aaed256bb36c3bdf.jpg)
1、越早失败越好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
年轻时,你最大的财富不是你的才能,不是你的想法,不是你的经验,而是你的时间。时间让你有机会冒险,时间能给你还有犯错的成本。
只有在你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才能扔掉一切去环游世界,才能和朋友狂欢一整夜,以及随心所欲的从一个城市去另一个城市,经历创业和失业,去做那些想做的事情。
年轻人总是害怕失败,却不知道越早经历失败,越多经历失败,越多积累经验越好。推向你走向成功的,有时恰恰是那些以失败为基石的垫脚料。
如果你不能接受失败,那么你也只能保持一般水平。如果你想成长为一个非凡的自己,你必须接受失败 —— 很多次。失败会带来谦逊,它能培养你的性格,它能帮你笑对自己的错误,从此完整的看待人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6cc0c544836d40e0bdcbff7c6b8d24.jpg)
2、交友贵在自然
挚友不必强求
有意义的联系,对于我们的幸福至关重要。友谊的魔力在于,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安慰和支持。然而,真正有意义的友谊的唯一途径,是让友谊自然发生。
在过去的几年里,马克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这也意味着他在很多地方都交到了朋友。他发现有两种类型的朋友:一种是当你离开一段时间,回来时感觉一切都没有变;另一种是当你离开一段时间,回来时感觉一切都变了。
「我还发现,你很难预测哪些朋友会支持你,哪些不会。我于2009年秋天离开波士顿,8个月后回到波士顿。很多离开时最亲近的人,甚至在我回来后很难回我电话。这并不是说这些人,都是坏人或坏朋友。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这只是生活。」
年轻的时候,会对友谊有一种执念,理解不了为何曾经的朋友会走散。但随着经历越来越多,才会明白当我们放弃期望,让关系自然发展时,就能找到持续一生的有意义的友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edb3282f8d04178bf7795dc899ff298.jpg)
3、你不必完成所有目标
你只需走在对的路上
如果你想成功,你需要设定目标。没有目标,你就缺乏专注和方向。设定目标不仅可以让你掌握生活的方向,还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基准,来决定你是否真的成功。
然而,如果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你就得接受无法达到的痛苦。因为现实情况就是,大部分目标,能够完成一半甚至70%,就已经成功了。
当你制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时,需要再花一些时间去思考:这些目标是否真正想要的,没有完成的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分别是什么。
要记住,有时没有达成的目标,会告诉我们两件事:不要随波逐流。追求你热爱的、真正让你感兴趣的东西。人生很长,你不必短时间内完成所有事,重要的是你一直在路上,在正确的路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bf775bc6a1d31c902fc7b8f999abc6.jpg)
4、很多人二十多岁时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坚定的目标,对人生有清晰的规划,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因为对于大多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当下正在做什么。
这也是为何多去体验,对于青年是如此重要。因为他们需要在不断与世界碰撞的过程中,弄清自己的形状。
马克希望年轻人,如果一时没有目标,不要陷入自我怀疑。当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时,是你需要不断去尝试的时候。一个简单的法则:不知道方向的时候,做那些能让你向上的事情。
离开人群,选择学习和自我教育,而不是娱乐和消遣。你坚持下去的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选择放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68dc78d16d7682892af987b2452974.jpg)
5、世界上大多数人
都想要一样的东西
马克去过世界各地,在50多个国家呆过,学会了很多语言,与一些富人和名人,还有穷人都有过接触。
他发现从广义上看,人类大体都是一样的,只是覆盖着看起来不一样的文化风格而已。大多数我们认为如此重要的差异,是地理和历史的偶然副产品。
而当你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对人性以及人类的需求有直观的洞察时,你就会对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自己应该做的事,有着更清晰的的认知。
明白人类本质是一样的,人类在精神上的一致性,让你不至于遇到不同的人,就心生胆怯,无从交流。而当你克服对人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后,要学会以人为本。抛开性别和外表,你要和正与你对话的,那个真实的人相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43924a98338a5116888743e8af9747.jpg)
6、世界不在乎你是谁
你应该试图做你自己
世界不知道你是谁,当你渴望取悦全世界时,这句话会让你感到沮丧,但当你试图做自己时,这句话会带来解脱和自由。
我们的抱怨如此之多,是因为我们渴望别人的认可,这正在扼杀我们创造自己故事的能力。
当你意识到,生活平等的不在乎每个人,这意味着你懂得站出来,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正如大卫 • 福斯特 • 华莱士所说:当你意识到别人其实不那么在乎你时,你也就不会再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了。
所以,诚实地面对自己,走你自己的路。其他人前进多快并不重要,你自己有多快也不重要。如果继续看别的车道,你会撞车的。专注于你自己,尽你所能学习、实验、失败,发现什么是有效的。很快,你就会建立起动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641d4cd291a1fa87254e9e4d1f1767.jpg)
7、网络文化充满极端
请适度参与和融入
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上网越久,你越会发现,网络上的信息,大多由5%的极端构成,到处都是天灾人祸、男女对立、阶级分化、资本阴谋,各种夸大其词,以及粗暴简单的标签。
总之,如果沉浸网络已久,会发现世界大战即将来临,处处都是阴谋和操控。然而,回归现实生活,你会发现90%的生活,都发生在安静的中间地带。这里也有家长里短,但没有过于戏剧性的冲突,大多数时候,生活是相对平静的。过去,人们需要上网喘口气。现在,人们需要放下手机,回归现实的平静生活中,喘口气。
退回那90%的生活,并时刻提醒自己:生活简单,大多数人是善良的。将我们分开的鸿沟,往往只是裂缝,而非天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0b515d167f5973046087d5712b36e1.jpg)
8、干成一件大事
来自无数件小事
Facebook 的联合创始人,达斯汀 • 莫斯科维茨,在接受采访时,被记者问道:作为 Facebook「一夜成名」的一部分,是什么感觉?他回答到:如果「一夜成名」是指连续六年,每晚都在写代码,那么感觉真的很累,很有压力。
我们有一种倾向,认为事情就像现在发生,仅仅是现在一样。但作为外部观察者,我们只看到了事物的结果,没有看到产生结果的内部过程是如何艰难,以及往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我们年轻时,都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一件大事,一件彻底改变世界的大事。但事实上,我们的梦想太大了,我们还太年轻,没有意识到那些看起来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由数百数千件小事,日复一日累计而成。
这必须依赖长时间默默地、坚持下去,而不是大张旗鼓。所以,慢慢干吧,而不是用于空想和焦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5dd5da17226f96fed2697f917bbac1.jpg)
9、世界不是一个
可怕的地方
马克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当你有机会的时候,不管情况如何,一定要多出去走走,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你不需要住在五星级酒店才能出远门,因为那是度假,而你是为了旅行。
认为世界完全友善,没有风险是天真的。但当你走出去后就会发现,世界并不像媒体上描述的那样分裂和可怕。去陌生的地方,和人们交谈,了解不同文化,你会发现,无论他们说什么语言,有什么信仰,住在哪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友善的。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关注长寿,却永远不知道如何活得更好。而二十多岁选择旅行,是年轻人能给自己的最好的投资。如果你害怕世界,害怕冒险,害怕生活,那你打算怎样生活一辈子呢?
一定要反复告诉自己,世界并不可怕,它只是美丽中,充满了贪婪、腐败、不合逻辑和无情,但终究它还是美丽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31d873f3b5d40616b69439c241386a.jpg)
10、你的父母也是人
他们也会搞砸一切
也许,对于年轻人来说,20多岁时最幻灭的认识,就是发现爸妈不像你小时候以为的那样,是你人生的保护者和支持者。相反,他们有时是独裁者和摧毁者。往往让你陷入缺陷、脆弱、孤立和挣扎。
这个时候,请记得提醒自己,你不是一个人,也不是独自经历这一切。父母也是人,也会搞砸一切。有时他们完全不负责任,有时他们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和环境。
20多岁时,认识到这一切是痛苦的,但也是走向成长和成熟,以及接手自己人生的必要历程。成年期的首要责任是:承认、接受和原谅父母的缺陷,然后将接力棒紧紧地握在自己手里,不再给任何人伤害你的机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95b676299eaebbdadb4fc01dffc2a1.jpg)
中年人的10个建议,让你在30岁脱颖而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da29e3950a6385c0e4ec708658c524.jpg)
1、现在为养老攒钱,而不是等到以后
我们过去以为外国人都是不爱攒钱的。事实上,写给马克的邮件中,几乎每封信都提到了尽早且尽可能多的开始储蓄。这些建议大致如下:尽快还清债务;不要投资你不懂的东西,不要相信股票经纪人;薪水的一部分一定要存起来;要存一个「紧急基金」,有很多突发的人生事故,如健康问题、诉讼、离婚、糟糕的商业交易等,都可能为人生带来灾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4de2aea7d7292df268261eddbf5c5ed.jpg)
2、要及时关注健康,而不是等到以后
你的大脑对衰老的感知,比你的身体要晚10到15年。这意味你的健康危机,实际上比你想象得要来的快。很多时候,你甚至没有意识到,但所有出现健康问题的人都会告诉你:身体具有累积效应,它不会突然崩溃,它一直在分解。
所以,多吃蔬果,保持运动,作息规律,不仅是来自妈妈的碎碎念,也是所有癌症患者、心脏病患者、中风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建议。他们都说了同样的话: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会开始吃得更健康,生活更健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c0e36e767e9a1d95eb926c6113b53d.jpg)
3、不要和对你,不好的人在一起
了解如何对没有给你的生活,带来价值的人,以及活动和所谓的义务说"不"。不要容忍那些对你不好的人。不要因为经济原因而容忍他们。不要因为感情原因而容忍他们。不要为了方便而容忍他们。
很多人以为,容忍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是为了眼前妥协,或者为了更好的生活。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一个对你不好的人,带来的精神消耗和损伤,远比你想象的严重得多。有时,他们甚至会让你怀疑自我,滋生不配得的感觉。人生如果想要走得快一点,走得远一点,走得开心点,那就从丢掉垃圾开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df0e10089ef63d87fda7189087c002.jpg)
4、对你关心的人好一点,越好越不会留下遗憾
悲剧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每个人的家中。在30到40岁之间,以前你以为不会发生的事却就在你身边:比如父母去世、配偶出轨、中年失业、朋友离婚... 帮助你关心的人,度过这段艰难时间,仅仅是倾听,而不是评判就已经足够了。
很多时候,容易将别人对我们的好,视之为理所应当。但当他们不在时,可能就是不在了。同样,如果我们忽视自己所关心的人,遗憾和后悔,足够腐蚀我们的一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ce3fb2947d55f65cc9de2536fa42b3.jpg)
5、你不能什么都得到,专注于你热爱的事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一种权衡。有时候,你必须放弃一件事,才能做好另一件事。所以接受现实,保持专注。如果你专注于一件事并做得很好,才有可能做好其他事,否则就会收获一堆烂摊子。
要想弄清楚我们擅长什么,以及我们喜欢做什么,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最好专注于我们的主要优势,并在一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优势。我会告诉我30岁的自己,把别人的想法放在一边。去确定我的自然优势和我的激情所在,然后建立起自己的生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a14be462061b4cab3b663e7642e6bfe.jpg)
6、别害怕尝试冒险,你仍然可以改变
很多人到了30岁时,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定型了,想要重置已经太晚了。但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临死时,依然留在错误的地方。不要让「成人」的社会期望,阻碍成为你自己。因为成年意味着追求和承担,而非退缩和放弃。
如果你问一个时间管理大师,他会告诉你怎样划分时间,怎样提高效率。但如果你问一个在某方面做到极致的成功人士,他会告诉你,他忘记了时间。因为他足够专注。
最高级的时间大师,会忘记时间,专注于自己的热爱。而最高级的人生,同样也没有年龄限制。人生是一段旅程,抓紧做你想做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a027255550bdb3d7fdfc821291608a.jpg)
7、你必须继续成长,并不断发展自己
你有两项资产,一旦你失去了它们,就永远无法得到收获:你的身体和你的头脑。大多数人在20多岁时,就会停止成长和自我锻炼。巴菲特曾经说过,一个年轻人能做的最大投资,就是自我教育,就是投资思想。因为钱来了又去,恋爱关系时有时无,但是你学到的一切,都将永远与你同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012875e2947bb0b78070818b49ac8e.png)
8、不要害怕失去,保持开放心态
成长的路上,一直向前的人,不拘泥于一时的得失。认真对待自己,对生活保持开放的、流动的态度,允许生命里的事物有来有去,这是你还活着的证明。那些你20多岁觉得天塌地陷般的事情,再过10年可能觉得无关紧要。所以不断进步,越是难熬的时候,越是要不断进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f3122ca0e56bcfbe3dd38e842b4674.jpg)
9、投资你的家庭,它永远值得
「多和家人呆在一起。当你是一个成年人时,这是一种不同的关系,这取决于你如何重新定义你们的互动。父母总是会把你当做孩子,直到你让他们把你看作成人。所有人都会变老,所有人都会死。好好利用你的剩余时间,好好享受你的家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963fed552e30f05b0bbf7939cbc0df.jpg)
10、对自己好一点,懂得尊重自己
很多人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却很难学会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梦想、爱好、感受和情绪,要对自己好一点。每天为自己做点事,每个月为自己做点事,每年为自己做点事。让你内心的声音,成为你的朋友和支持者,而不是一个苛刻的批评者。
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哈: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