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威尔·史密斯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当众对克里斯·洛克的一巴掌,打出了全球关注。
事情起源是主持人调侃史密斯夫人的脱发症。大家知道,调侃在行为上代表着玩味和评价,在心理上却有一种不尊重,甚至歧视的内在动力,这也是威尔史密斯发飙的原因。
威尔·史密斯打人事件
而今天想通过这件事聊聊,哪些行为是不能甚至严禁调侃的,以免引发情绪问题,如果同意您可以点赞支持。
我认为有如下情况确实不能调侃或表达歧视,尤其作为高素质女性不要碰触:
首先:不要调侃性别
即便是女性地位如此高的当下,还有很多人喜欢在性别上做文章。
我们这代40岁以上的女性,小时候几乎都亲身经历或者目睹过重男轻女的事情,成长过程更是被这些观点影响长大:女孩不能传宗接代啊,女司机开车技术就是不行啦,女人要做女汉子啦……
甚至在我们这样精英汇聚,标榜高知的投资圈,也曾经有投资人公开说“不投女性创始人”,愚昧落后被人骂成一片。
生为男人还是女人,不是我们自己能够选择的,而对于不能选择的事情进行嘲讽和调侃,只能滋生更多的愤恨和报复。
我在做疗愈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女性从小感受到这份歧视,长大以后的创伤痛苦大多源自于此,绝大多数妇科类问题,也多和性别歧视、性别期待有关,真的叫人心痛和惋惜。
第二:不要调侃地域
就像无法选择性别一样,人对自己的出生地也是无法选择,地域黑是特别初级的一种鄙视链,生在欧洲就高贵,生在非洲就低端,生在帝都就不凡?
事实是,简单归类是小我彰显优越性最典型的表现,一个人实在没什么本事了,拉上地域彰显优越性就成了选择。
嘴上痛快了之后,很多人还会“信以为真”,不断对自己进行头脑强化,乃至形成顽固信念和习惯,衍生习性和业力。
第三:不要调侃生理缺陷或疾病
这真的不好笑,一个人生病或者有某个身体缺陷,自身已经特别痛苦了,鼓起勇气坚持生活,可以算是生活的强者,如果对这样努力生活的人还要调侃、嘲讽或者歧视,只能暴露调侃者的无良和弱小。
物伤其类,对于病患和怀有缺陷的他人给予关爱和呵护,欣赏每个人看似残缺的美,其实是自我圆满的表现。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但不见世间过,甚至不见世人非,不见世人缺憾,一切都是恰恰好的,这才是真有境界的表现。
第四:不要调侃年龄或衰老
年龄只是一个虚假概念——我们人为的规定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而如果去掉这个概念,39岁最后一天和40岁的第一天其实毫无分别;
而衰老,则是每个人的必然经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个社会不断搞起“年轻崇拜”,一代代x零后被拍在沙滩上,一代代新人崛起看不起旧人的成绩。
人不轻狂枉少年,而人如果一直轻狂,则不过是妄自尊大的巨婴。
风雨险阻,人生从不容易,很多时候,那份畸形的年轻崇拜喧嚣过后,我们发现,原来该踩的坑从来不会因为你天赋异禀而减少,每个人都在走过老人、旧人所必然走过的路。
反过来讲,每个人都值得敬畏和尊重,因为,每个现在的衰老者都是未来的你。
调侃和歧视,代表着调侃者本身的狭隘和评判,有漏皆苦,其实恶意调侃和歧视者,才是真正的活在了痛苦里。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评论互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欢迎
关注她释,一起走进内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