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刺激消费总盯着穷人?富人早已在奢侈品和资产配置中“躺平”

新的时候呀 2025-04-06 14:16:36

全民发钱就能刺激消费?这逻辑听起来像极了“直升机撒钱”的浪漫,可惜经济学的账本从不靠情怀买单。当下政策更倾向于刺激穷人消费,而非富人,背后是结构性问题与消费心理的博弈。富人早已在奢侈品和资产配置中“躺平”,而穷人连基础医疗教育都要精打细算,这才是真正的消费潜力黑洞。

富人消费饱和?2024年LVMH在华销售额暴跌16%,北京SKP高端商场业绩缩水17%,富人消费降级已成趋势。反观沃尔玛,高收入家庭贡献了75%的增长,富人连买菜都开始精打细算,你还指望他们拉动内需? 穷人虽没钱,但消费倾向高达70%以上,一块钱落到他们手里,能直接砸向市场,而不是躺在银行账户里“吃灰”。

全民发钱听起来很美好,但通胀会瞬间吞噬这份“善意”。2025年CPI已现负增长,说明需求萎靡的本质不是缺钱,而是缺信心。给穷人发钱,他们可能还债或储蓄;给富人发钱?大概率变成港股通里的又一笔“抄底资金”。更讽刺的是,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远低于穷人,撒钱给他们无异于往太平洋倒矿泉水——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刺激穷人消费的核心逻辑是“乘数效应”。经济学家刘世锦算过一笔账:给农村老人每月多发200元养老金,能撬动1.2万亿GDP增长。因为穷人每一分钱都会流向衣食住行,直接激活底层经济循环。而富人的消费早已“脱实向虚”,买爱马仕和买国债,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天差地别。

有人说“富人缴税多,凭什么不能刺激他们?”但问题在于,消费刺激的本质是补短板,而非锦上添花。当前消费疲软的病灶,是3亿农民工和2亿新市民被医疗、教育、养老三座大山压得不敢花钱。与其给富人减税促消费,不如把社保网织密——让穷人敢看病、敢生孩子,才是真正的“需求解放”。

全民发钱能否缩小贫富差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美国疫情期间撒钱4万亿,结果基尼系数不降反升。因为富人总能通过资产增值跑赢通胀,而穷人拿到的现金转眼就被物价吞噬。真正的解法是结构性改革:提高最低工资、强化工会谈判、打破行业垄断——这些才是切蛋糕的刀,而非印钞机。

消费刺激的本质是一场信心游戏。当黑龙江某县医院月薪1750元招大专保安的新闻冲上热搜,你就明白为什么穷人攥紧钱包——预期收入崩了,谁敢消费? 反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把育儿补贴、养老金上调、带薪休假列为重点,这才是直击痛点的“信心疫苗”。

说到底,经济不是零和游戏,但消费刺激必须讲究“精准投放”。与其幻想全民发钱制造虚假繁荣,不如老老实实给农民工交社保、给打工人涨工资。当外卖小哥敢点30块的奶茶,厂妹舍得买499的国货粉底液时,内需引擎才算真正点火。毕竟,消费主义的终极悖论在于:只有让穷人变富,富人才能更富。

0 阅读:0

新的时候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