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糊涂呢?就是遇事只想自己,不想别人,还不愿意多想两步

王老讲鬼谷 2024-08-22 16:30:33
田儋杀公孙庆东阳人宁君和秦嘉听闻陈胜兵败,便拥立景驹为楚王,领兵前往方与,打算在定陶攻击秦军,随即派遣公孙庆出使齐国,想要与齐合力共同进军攻秦。 齐王说:陈胜战败,至今生死不明,楚国怎么能不请示齐国便自行立王呀! 公孙庆道:齐国不请示楚国即立王,楚国为什么要请示齐国后才立王呢!况且楚国首先起事,理当号令天下。 齐王田儋于是就将公孙庆杀了。 1、自以为了不起 齐王田儋很是托大,以为自己真的能掌控天下呢?楚国拥立景驹为楚王,难道需要向你请示吗?在天下的大格局中,你田儋又算是老几呢?自己心里边没点逼数吗? 这是所有自立为王的人具有的通病,稍微有一点成就,就骄傲得不得了,以为天下之大,唯我独尊,仿佛自己是天下的中心,仿佛自己真能号令天下一样。这就有点儿实力不济,强行装B的味道! 2、你说的道理对也不行 楚国人拥立楚王和你田儋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公孙庆的道理是对的。 你齐王可以自立,我们楚王当然也可以自立。如果退一步来说,如果需要请示,那陈胜首先起义,最有号令天下的资格,那岂不是你田儋需要请示陈胜,才能被立为齐王吗? 这一下就给田儋来了个烧鸡大窝脖,硬生生撅回去了。田儋肯定非常不爽,因为公孙庆说的道理无法反驳。那该怎么办呢? 为了面子当然要杀掉你。你说的道理对又能怎么样,我还是要干掉你! 其实,对于田儋来说,你可以不同意公孙庆的说法,但是完全没有必要杀他,因为他是楚国的使者,杀了公孙庆就是与楚国结仇,对自己有害无利。 这不仅是面不面子的情绪问题,更是现实的利益问题。 3、任何时候都要冷静地思考利益问题 任何时候接待他国使者都需要冷静,哪怕被人给怼了,哪怕生气了,把人给轰出去就完事了。不是两军阵前,杀了对方的使者,还能震慑敌胆。 田儋轰走公孙庆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他认为自己权力在手,生杀予夺都在自己,就是要彰显自己的权威,也要肆意一把,非杀公孙庆不可,也要冷静想想,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当然,田儋杀公孙庆事件的后果并不严重,因为这些当事人很快就都死了,也就一了百了啦。田儋在救援魏国时被章邯打死了,楚王景驹被项梁消灭了。 4、乱世崛起,既要有战略又要有战术 这就是乱世之中,人人都不会想得长远。因为世事变化无常,谁又能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呢?谁又能知道明天的太阳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战略支撑的组织,根本不可能走远。 田儋死于救援魏国,难道他去救援魏国,就只能直接救魏国吗?他就没有想过,孙膑曾经创造过围魏救赵的典型战例吗?难道田儋就没有学到一点齐国兵法的精髓吗? 没有战略,没有具体的斗争战术,想要在乱世中生存和崛起不是很困难吗? 干事业,究竟应该算大账,还是要算小账呢?齐王田儋战死,田荣收集党兄田儋的余部,向东撤退到东阿。章邯随后追击包围了田荣的军队。 武信君项梁率军攻打亢父,听闻田荣危急,就领兵到东阿城下击败了章邯的军队。章邯向西逃跑,项梁独自引军追击败逃的秦军,而田荣率军往东返回齐国。 1、田荣应该怎么做? 这时,田荣最应该干什么事呢? 当然是追随项梁,一起进攻章邯,因为章邯是各路诸侯的最大敌人,是共同敌人,是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不解决掉章邯,各路诸侯永无安宁之日。 哪怕田荣不把军队指挥权交给项梁,自己带兵追随项梁,一起作战也是可以的。这就可以看出田荣的眼光和明智程度,远远比不上陈婴和黥布。田荣宁可保持弱小和孤立状态,也不愿意依附项梁,也不愿意团结大多数。 不追击章邯,那田荣现在要去干什么呢?当然是返回齐国,夺取权力。因为田儋死了,没了齐王,齐国的权位出现了空缺,正是夺权的好时机,怎么可以放过呢? 其实,大家又不是瞎子,你搞小动作,而大家正在干大事,没空理会你。等大家把反秦的大事办完了,回来再收拾你也不迟。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一条轨迹,天下安定必定平定齐国。 2、田氏子孙的眼光 齐国人这时听说田儋已死,便拥立已原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任相国,田角的弟弟田间为将军,以对抗诸侯国。 天下人正在忙于抗秦,这时,齐国人在忙着干什么呢?他们在拥立新齐王。当然,这不算错误,毕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利益,各国也有自己的利益。齐王没了,当然要另立齐王。但是拥立了齐王,是参与抗秦,还是对抗诸侯,战略意图就完全不同了。 而齐国人想对抗诸侯,这就能看出田氏子孙的眼光和格局,真是太小了。 田荣也是这种眼光,那么齐国一直要上演的就是田姓子孙内部的争权夺利。 齐国内斗八月,田荣追击齐王田假,田假逃奔到楚国。田间到赵国请求救兵,因此留在那里不敢回国。田荣便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齐王,田荣自任齐相,田横为将军,平定齐国的领地。 这时章邯的兵力增大,项梁几次派使者去通告齐国和赵国出兵共同攻打章邯。 田荣说:如果楚国杀掉田假,赵国杀了田角、田间,我就出兵。 楚、赵两国不答应,田荣于是大怒,始终不肯出兵。 1、田氏子孙的行为模式 齐国的田氏子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事的第一反应永远是考虑私利,不考虑他人,不考虑外部因素,更没有天下眼光,也不想为反秦大业出力,目光全都集中在争夺原来的齐国。 从本质上说,这些孙子们没有总结齐国灭亡的原因。齐王田建之所以灭亡,就是一直苟且在齐国的土地上,对其他五国,既不支援,也不联合,更不合纵,最后只剩下了孤立、弱小的齐国,秦军入临淄,不战而降。 而齐国的孙子们把算计私利的思想渗入了骨子里,这种行为模式从齐王田建到田儋、田荣,从来没有改变过。之前走过的道路是一条灭亡之路,现在还要走这条老路,不还是走向灭亡吗?有没有一点觉悟呢?其实本质上这就是路径依赖,这条路走着最顺。 人为什么不能形成新的习惯,不能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呢?因为老路走的太顺了,而走新路很不习惯。这跟穿鞋是一个道理,新鞋穿到脚上就是不舒服。 整个秦末汉初时代,田氏齐国的孙子们就没有干别的事,一直都在闹独立。陈胜起义的时候,田儋独立了;项梁项羽的时代,田荣忙着闹独立;刘邦都统一天下了,田横还不服气。这些田氏的孙子们都想着割据一块地盘,也不想想天下统一的大势,你们这帮孙子有谁能够阻挡呢? 秦朝灭亡,项羽分封,田荣不满意,就不断反叛。田荣反一次,项羽灭他一次。刘邦派韩信攻打北方,照样灭了田氏齐国。最终,刘邦招田横,田横自杀。田氏才算彻底消停了。 2、田氏灭亡的原因 田氏这帮孙子们的灭亡,和自己的眼光和头脑有直接关系。不明天下大势,只盘算自己的小九九,天天打小算盘,能成就什么大事儿。 眼光小,只看到自己,只琢磨一亩三分地儿的事,谁得天下都得灭了你。 原来齐国的地盘就那么大,就算全部占据了,又怎么能和天下对抗呢?这么明显的道理,秦灭六国就已经验证过了。 这帮孙子们就是想不透彻,这就是私利作祟,利令智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就是糊涂,只想着自己的仨瓜俩枣,看不到天下之利。 没有天下的眼光,当然不明白天下之大,利益之巨,远超齐国。 《庄子·秋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通往未来的路只能穿越到未来,站在未来,回看现在,才能发现。走老路不可能通向未来,因为时代早已发生了巨变,未来的道路一定不在老路上,也不可能是在老路的延长线上。
0 阅读:3

王老讲鬼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