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愚蠢呢?轻信敌人,寄希望于糊涂人,还充满幻想(下)

王老讲鬼谷 2024-08-24 16:28:54
李斯犯下的六大错误,将自己送上了人生的死路 赵高的栽赃手法 趁着二世生气之时,赵高说:“沙丘伪造遗诏逼扶苏自杀的密谋,丞相参与了。现在陛下已立为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他的意思也是想要割地称王了。而且陛下若不问我,我还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楚地盗贼陈胜等都是丞相邻县的人,因此这些盗贼敢于公然横行,以致经过三川城的时候,李由只是据城防守不肯出击。我听说他们还相互有文书往来,因为尚未了解确实,所以没敢奏报给陛下。况且丞相在外面,权势比陛下大。” 二世认为赵高说得有理,便想查办丞相,但又怕事实不确,于是就先派人去审核三川郡守与盗贼相勾结的情况。 赵高对李斯的栽赃 第一,对动机和欲望进行栽赃。李斯在沙丘之谋时,有功劳,却没有继续提升地位,因此心存怨恨,想要割地称王,这不就暗指李斯有造反的心思吗? 第二,对李斯长子李由进行谋反栽赃,说他与陈胜有往来,并且提供了怀疑线索。陈胜与李斯是相邻县的老乡,还听说他们有文书往来。这都是极其高明的暗示、牵连之术,就是让二世怀疑李斯,是真是假根本不重要,必须让二世先怀疑李斯。 第三,对李斯的权势进行误导性栽赃,却毫无证据,只是指明了在外面,李斯的权势比秦二世还要大。二世早就被完全隔离、蒙蔽了,他现在只信任赵高,接收到的信息全部来自于赵高,那赵高说什么都是真的。 真正的问题,巨大的隐患 秦二世对君臣之间的争权夺利竟然没有感觉,这是赤裸裸的权力斗争,赵高一直在利用信任,窃取他的权力。二世也没有感觉到,赵高与李斯制衡的局面一旦被破坏,他将陷入危险之中。 历史的经验表明,权臣出现,失去制衡,帝王一旦被架空,必死。在二世的思维认知里,对这套权力运作规则没有敏感性。 所以,他竟然认为赵高说的很有道理,认为应该查办李斯。从这一刻起,秦二世的一只脚已经迈向了鬼门关。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权力认知上,秦二世糊涂。作为帝王,他没有帝王的疑心病本能,不明白“信人则制于人”,更不明白信息通道不能由一人垄断。 但是现实却是,内外断绝,二世与群臣隔离,信息权完全握在赵高手中,一切受制于赵高,仍然毫无觉察。所以死于赵高之手也是必然的。 牵连之术 赵高要干掉李斯,并不是直接用李斯犯的罪过,因为他知道李斯并没有犯那么大的罪。对李斯谋反的栽赃并没有完整的证据,还需要抓紧时间制造。 那怎么才能干掉李斯呢?先用李斯的儿子李由来牵连李斯。这就是牵连之术,也叫做瓜蔓之术。自古以来,酷吏皆是用此法。 赵高对李斯用起来也相当熟练,因为早就实践过多少回了。赵高在清理宗室的公子、公主时,都是使用牵连逮捕之法。 为什么不能直接干掉李斯呢?因为相当困难,逮捕问罪需要走程序,还会激起朝臣们的反对,极有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失败。 因此正确的陷害方式是:通过牵连先把李斯投入监狱,把他的权力剥夺,让他没有反抗的机会。然后,抓紧时间,迅速完成栽赃陷害的一切证据。 如果不能提前把李斯投入监狱,弱化朝臣们的反抗能力,极有可能会失败,造成巨大的变数,还有可能反噬自己。不仅没有干掉李斯,反而造成二世对赵高的怀疑。 第五大错:依然存在幻想 李斯听说赵高中伤自己,随即上奏书揭发赵高的短处:“赵高专擅赏罚大权,他的权力跟陛下没有什么区别了。从前田常当齐国国君简公的相国,窃取了齐简公的恩德威势,下得百姓拥戴,上获群臣支持,终于杀掉了简公,夺取了齐国,这是天下周知的史事啊。如今赵高有邪恶放纵的心意,阴险反叛的行为,他私家的富足,与田氏在齐国一样,而又贪得无厌,追求利禄不止,地位权势仅次于君主,欲望无穷,窃取陛下的威信,他的野心就犹如韩玘担任韩国国君的相国时那样了。陛下不设法对付,我怕他是必定会作乱的。” 虽然李斯说的是事实,奈何二世根本不相信。哪怕李斯举出田氏窃取齐国的例子,举出韩玘担任韩国相国的例子,哪怕道理说的再正确,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疏不间亲”。 李斯根本没有觉察出,秦二世和赵高的亲密关系,容不下第三人。二世对赵高的信任也不可能被李斯的上书打破。 李斯在秦二世心中是什么形象其实已经被赵高决定了。在赵高为李斯塑造的形象是:权势熏天,大于二世,并且野心勃勃,意图谋反。 被操控的认知 二世说:“这是什么话!赵高本来就是个宦官,但他却从不因处境安逸而放肆地胡作非为,不因处境危急而改变忠心,他行为廉洁向善,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地位。他因忠诚而得到进用,因守信义而保持职位,朕确实认为他贤能。但您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呢?而且朕不依靠赵高,又当任用谁呀!何况赵高的为人,精明廉洁、强干有力,对下能了解人情民心,对上则能适合朕的心意,就请您不要猜疑了罢!” 二世非常喜爱赵高,唯恐李斯把他杀掉,便暗中将李斯的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担心的只是我一个人,我死了,丞相就要干田常所干的那些事了。” 赵高借刀杀人、公报私仇,迫害逼死的人不可胜数,但是在二世的眼里,他从来没有胡作非为。赵高富可敌国,但是二世认为他廉洁。赵高阴险狡诈,但是二世认为他一心向善。赵高使用各种阴谋欺骗、蒙蔽、隔离二世,不断窃取权力,但是二世认为他贤能,认为他忠心、忠诚、守信义。赵高完全蒙蔽了秦二世,切断了他与群臣的信息联系通道,让他得不到任何实情,但是二世认为他能够了解人情民心。 不得不说,赵高对自己的形象管理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对二世的洗脑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二是如此喜爱赵高,怎么能不担心李斯干掉赵高呢!所以赵高一句话就能逆转局势。把李斯比成田常,把自己说成是二世权力的忠诚守卫者。只要自己活着,里斯就不可能成功。 在这一场权力斗争中,李斯完败。 李斯下狱 此时,天下反秦的义军不断增多,秦国不断征发士兵去东方打仗,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便劝谏二世,天下大乱,是因为徭役太多,百姓劳苦不堪,赋税太重,天下不能承受。 二世认为,帝王尊贵,拥有天下,就在于能够为所欲为、极尽享乐。朕即位两年,盗贼蜂起,你们不能加以禁止,又想要废弃先帝创立的事业,这是上不能报答先帝,下不能为朕尽忠效力,你们凭什么占据着自己的官位呢? 于是就将冯去疾、李斯、冯劫交给司法官吏,审讯责罚他们的其他罪过。冯去疾、冯劫自杀了,只有李斯被下至狱中。二世即交给赵高处理,查究李斯与儿子李由进行谋反的情况,将他们的家族、宾客全都逮捕了。赵高惩治李斯,笞打他一千余板,李斯不堪忍受苦痛,含冤认罪。 《孟子·离娄下》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这是秦二世至死都不明白的道理,他认为自己是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极尽享乐,他不在意天下百姓的生死,那么天下百姓也不同意他的统治。 冯去疾、冯劫直接自杀了,面对黑白颠倒的世界,面对无力挽救的危局,面对执迷不悟的二世,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这两个人算是直接看透了,一死就能解决所有烦恼,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第六大错:自以为是的最后幻想,虽然破灭了 那李斯为什么不自杀呢?因为他还有留恋,他还在贪恋权位,他还有幻想,他想依靠自己的能言善辩,他认为自己有功劳,他认为自己真的没有反叛之心,他想通过上书自我辩解,他可能还在回想,多少年前,自己凭借《谏逐客书》,让嬴政恍然大悟,将自己召回,加以重用。此时,李斯仍然心存幻想,他真的希望自己的上书,能够让二世幡然醒悟,将自己赦免。 于是,李斯从狱中上书,陈述自己的功劳,滔滔雄辩。但是,奏书被赵高截留了,赵高命狱吏丢弃而不上报,并且说:“囚犯怎么能上书!” 赵高早就掌握了秦二世的信息通道,这一点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李斯怎么可能还想把最后的求救希望寄托在给秦二世上书这个行为上呢?很明显赵高不可能给你任何反击的机会,想通过上书逆天改命,简直是天大的妄想,真的是执迷不悟,到死都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 李斯一直都不明白,秦二世不是秦始皇,他的帝王权术比秦始皇差着十万八千里。如果二世能醒悟,早就醒悟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呢? 李斯之死 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充御史、谒者、侍中,轮番审讯李斯,李斯则翻供以实情对答,于是赵高就让人再行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供词,李斯以为还与以前一样,便终究不敢更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 判决书呈上去后,二世高兴地说:“如果没有赵君,我几乎就被丞相出卖了!”待二世派出去调查三川郡守李由的人抵达三川时,楚军已经杀死了李由。使者回来,正逢李斯被交给司法官吏审问治罪,赵高即捏造了李由谋反的罪证,与李斯的罪状合在一起,于是叛处李斯五刑,在咸阳街市上腰斩。 李斯走出监狱时,与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李斯便回头对次子说:“我真想和你重牵黄狗,共同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但哪里还能办得到哇!”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李斯三族的人也都被诛杀了。 二世便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巨细,全由赵高决定。 面对拷打,面对供词验证真伪,李斯真的有反抗的必要吗?他的反抗还有意义吗? 其实没有任何意义。赵高玩了“狼来了”的游戏,其实毫无必要。 当然,如果真的是为了玩弄李斯,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娱乐价值。 无论赵高欺骗或不欺骗李斯,秦二世派不派人来核实李斯的供词,他都必死无疑。因为一切都在赵高的掌握之内,因为一切信息都要靠赵高输送给秦二世,所以秦二世的认知完全在赵高的掌握之中。而且,无论秦二世派过来的谁,完全可以被赵高收买、胁迫,让他听从赵高的命令。如果敢不服从,当然会跟李斯的命运是一样的,死路一条。 最终,李斯被赵高灭族了,左右丞相和将军全部被赵高消灭,朝廷大权落于赵高一人之手,秦二世的生命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因为朝堂的制衡格局彻底失去了,秦二世也已经被彻底架空了,他又如何能长久呢?
0 阅读:50

王老讲鬼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