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史,图片为王,天启元贞致力于用心做好每一篇内容。如果对你有所帮助的话,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您的互动将是最大的支持。

1815年后的普鲁士只是想扩大地盘,并没有统一的兴趣,而且统一的阻力也很大。但即便着眼于自身发展,内功还是要修炼的。

19世纪上半叶的普鲁士仍是一个农业国,是德意志工业最落后的邦国。而且,国内关卡林立,光关税就多达67种,涉及至少3800多种商品,无法统一征税,对自由贸易很不利。
1818年,普鲁士率先进行关税改革,废除了所有国内关税,形成了统一自由的国内市场。1827年,普鲁士又倡导在德意志建立关税同盟。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建立。

关税收入的增加很有吸引力,不断有邦国加入,几乎覆盖了除奥地利、梅克伦堡、荷尔斯泰因等邦国之外的大部分德意志地区。庞大的国土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普鲁士在经济上的优势愈发明显。
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意志也兴起工业化浪潮。其中,普鲁士表现得最为亮眼,1850年已从农业国一跃变为工业国,这也确立了日后普鲁士能够统一德意志的经济基础。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中,普鲁士都遥遥领先其他邦国,尤其是钢铁和铁路,俨然已经成为德意志经济的“领头羊”。

1840年,腓特烈·威廉三世去世,其长子腓特烈·威廉四世继位。紧接着,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自由与统一”浪潮再次兴起。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上层不想统一,那么中下层就要以革命的方式统一。

由此,德意志的统一不得不被提上议题,1848年法兰克福临时议会召开。会上就德意志的统一产生了两种不同方案:
一种是“大德意志”方案,这一派从传统出发,支持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坚决反对把奥地利帝国的非德意志地区如匈牙利排除在外。“大德意志”方案支持者廖廖无几。
一种是“小德意志”方案,这一派从现实出发,更倾向于支持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立宪国家,坚决要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小德意志”方案更占上风,甚至已选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德意志皇帝。

但是,生性保守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犹豫不决,害怕失去权力,最后还是没有接受皇帝头衔;奥地利代表也悻悻而归。所以,1849年的统一进程流于失败。
不过普鲁士不甘心,想最后努力一把以挽回局面。1850年,普鲁士联合北德意志28个邦国组成一个排除奥地利的德意志联盟。
这个方案一出,立刻引起各方的恐慌和反对:南德意志的巴伐利亚等中等邦国强烈抗议,奥地利立即召开邦联发出威胁,沙俄站在奥地利一边公开抵制。最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只好接受了维也纳的通牒——《奥尔米兹条约》,放弃了统一的野心。
普鲁士唯一的收获是,1850年霍亨索伦老家的两个亲王国并入普鲁士王国。
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弟弟威廉亲王听闻后暴跳如雷,对哥哥的懦弱愤怒不已。
由于之后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出现问题,1857年,其弟弟威廉亲王成为摄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去世,威廉亲王即位,是为威廉一世。威廉一世有军人气概,他一上台,德意志统一再次提上日程。

俾斯麦
1862年,为了解决内阁与议会的矛盾,容克出身的俾斯麦临危受命,被国王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一上台就发表了“铁血”演说,尽管很多人都反对这种激进言论,但他还是利用权力排除了干扰,重整普鲁士军事力量,开始了1850年被打断的德意志统一进程。
1863年,丹麦违背1852年的不可分割协定,力图将德意志人占多数的石勒苏益格并入本国,激起了德意志民族情感的巨浪,要求对丹麦采取强力行动。
俾斯麦见缝插针,于1864年拉上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丹麦迅速战败,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劳恩堡三个公国交由普鲁士与奥地利处置。

1865年,普鲁士与奥地利签订《加斯坦因协定》,石勒苏益格由普鲁士管理,荷尔斯泰因由奥地利管理,小小劳恩堡以250万塔勒卖给普鲁士。
这其实是俾斯麦给奥地利挖的一个坑,目的是掩饰普鲁士想独吞三个公国的野心,同时为下一次普奥战争埋下伏笔。
一山不容二虎,未来的德意志只能由普鲁士来领导,奥地利必须出去。而且,俾斯麦深信解决普奥两国对立的方法只能是战争。
果不其然,1866年俾斯麦找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在稳住法国和俄国的情况下,联合意大利,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普军在战争中率先使用了击针枪,王储能力也更胜一筹。
奥地利坚持了7个星期战败,不得不将荷尔斯泰因割让给普鲁士,同时也被开除出德意志。那些跟着奥地利对抗普鲁士的邦国也纷纷战败,其中汉诺威、黑森-卡塞尔、拿骚被普鲁士直接吞并。同时,德意志邦联解散,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邦联成立。

至此,普鲁士王国的版图达到历史极盛,约为35万平方公里,与今天的德国基本持平,并且掌握北德意志邦联外交权,在德意志已经是一个巨无霸的存在。
由于法皇拿破仑三世在德意志统一问题上得寸进尺,咄咄逼人,俾斯麦认识到与法国之间必有一战。于是,他巧妙地利用了一封埃姆斯电报激起了“高卢雄牛”的愤怒。
1870年,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俾斯麦以保卫国土之名,举起德意志民族的大旗,北德连同南德各邦共50万军队一举击败入侵的法军,俘虏拿破仑三世,并转而进入法国境内。

至此,阻挠德意志统一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清除掉,同时也收回了阿尔萨斯-洛林。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第一任国王加冕170周年之际,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实际上宣告普鲁士王国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小德意志完成了统一,普鲁士作为一个国际上的主权国家不复存在,但仍作为帝国最大的邦国而存在。

威廉二世
俾斯麦千方百计想使新生的德意志帝国保持普鲁士的理性,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普鲁士已融入德意志,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已取代了普鲁士的理性。1890年,随着俾斯麦的下野,德意志这艘大船在帝国最大愤青威廉二世的带领下全速全进,似乎已经忘记了他首先是普鲁士国王。
1914年,德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8年战败投降,德皇威廉二世流亡荷兰。战争的结果对于德国和普鲁士都是残酷的,普鲁士王国不复存在,变成了魏玛共和国的一个普鲁士自由邦。而且,除了阿尔萨斯-洛林,德国所割让的土地都是普鲁士的土地。

普鲁士王国没了,但至少普鲁士还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然而等到30年代纳粹分子上台之后,普鲁士作为一个实体也不复存在。
1932年7月20日,普鲁士的死刑判决书来了。兴登堡与右派保守势力强行解散普鲁士政府,普鲁士在魏玛共和国时代留下来的自由邦性质遭到取消。随后,普鲁士自由邦被拆分或合并为各种帝国直辖“区”,由纳粹头目直接控制。

1945年,德国战败,二战在欧洲结束。按理说普鲁士早已经被取消,应该跟它没关系了。但是基于对普鲁士的恐惧心理,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了那句“普鲁士乃万恶之源”的名言。所以,1947年,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宣布解散普鲁士,对已经死亡的普鲁士进行了鞭尸侮辱。

随着东普鲁士被苏联和波兰瓜分,普鲁士这一名称也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普鲁士王国的历史已成往事,普鲁士的精神是否依然存在?答案是肯定的。由于普鲁士曾统一了德国,而且德国2/3的地方直接归普鲁士所有,所以普鲁士的精神成为一般人印象当中的德国人的精神。这种普鲁士精神概括起来就是:铁的纪律、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服从性。

不过德国终究是战败国,所以普鲁士乃至德国的尚武精神已经被阉割。然而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在南美有一个国家竟然完好地传承了普鲁士军队的精神,这个国家就是智利。因为19~20世纪的德国曾向智利南部兴起了一股持续的移民潮,两国之间军事交流频繁,对智利军队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普鲁士国旗
吾乃普鲁士人,你可知我颜色?
黑白旗帜在我面前飘扬;
吾列祖列宗为自由而牺牲,
请谨记,这是我颜色的真谛。
我永不畏蒽退缩,愿与先人一般果敢,
无论天色昏暗或阳光普照,
吾乃普鲁士人,愿为普鲁士人!
——普鲁士国歌节选
参考书籍资料:《普鲁士没有传说》、《帝国的崛起》、《俾斯麦与德意志的崛起》、《大国崛起》、《世界历史地图集》等。

(本图文由天启元贞独立创作完成,创作不易,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