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上有哪些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最后都去哪儿了?

由版图说历史 2025-03-22 09:38:42

左图右史,唯爱做图。

919年,在德意志王国刚成立时,易北河以东广泛分布着西斯拉夫人。

其中,在易北河与维斯瓦河流域中下游的一群西斯拉夫人被称作“文德人”,包括奥波德里特人、波美拉尼亚人、柳蒂奇人、卢萨利亚人等很多部落。文德人既从事农业,也从事商业和海盗,后来非常出名的吕贝克、斯德丁、柏林这样的城市就是以斯拉夫语命名。

没想到斯拉夫人扩张如此迅速,所以德意志以萨克森公爵为主力的诸侯们展开了东征,主要讨伐对象就是文德人。这段历史在德国被称作“东向殖民”,今天的东德大部分土地就是所获得的结果。

波美拉尼亚公国(同化成功)

波美拉尼亚人曾被波兰征服,1121年成为波兰的一个诸侯国,首任公爵为波美拉尼亚人首领巴哥斯拉夫,驻地斯德丁。

波美拉尼亚人不甘心接受波兰的统治,又面临着丹麦和德意志的双重威胁。当时波兰分分合合,内乱不断,自顾不暇。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1181年,波美拉尼亚公国与德意志贵族结盟,投入神圣罗马帝国怀抱。1225年,波美拉尼亚又从波兰手中把包括但泽在内的东波美拉尼亚拐带跑了,版图达到历史极胜,该地直到1294年才被波兰收复。

加入帝国之后,波美拉尼亚公国又历经467年,每一阶层都与德意志人不断联姻。期间,随着德意志人不断涌入,波美拉尼亚人日渐日耳曼化,最后被同化成为了德意志人。宗教改革期间,波美拉尼亚公国也皈依了新教。

1637年,波美拉尼亚公国绝嗣,一度被瑞典军队占领。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波美拉尼亚公国灭亡,领土被瑞典和勃兰登堡选帝侯国瓜分。其中,瑞典得到了包括斯德丁在内的经济发达的西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只得到了贫脊的东波美拉尼亚。

勃兰登堡选帝侯并不甘心,通过1720年大北方战争和1815年维也纳会议,分两次将西波美拉尼亚并入普鲁士王国版图。至此,波美拉尼亚再次得到统一,成为普鲁士的一个省。

二战后,随着德国的战败,波美拉尼亚东部被划归波兰,其中包括首府斯德丁,后被波兰改名为什切青。波美拉尼亚西部留在德国,成为今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一部分。

梅克伦堡公国(同化成功)

梅克伦堡公国的奠基者为奥波德里特人首领普日比斯拉夫,他的父亲曾与萨克森人进行坚决斗争。1167年,普日比斯拉夫转而选择向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臣服,成为梅克伦堡行政区的首任领主。从此,梅克伦堡成为萨克森的附庸和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梅克伦堡一直由斯拉夫人进行统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不断地日耳曼化,到最后直接就变成了德意志人。

1348年,梅克伦堡公国正式建立,分属什未林和斯塔加德两支。梅克伦堡之后数度分分合合,出现过梅克伦堡-什未林、梅斯特伦堡-居斯特罗、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等公国并立局面。

1701年,梅克伦堡公国永久分裂成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两个,一直持续到1918年。其中,两者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均被提升为大公国。

1918年,君主制被废除,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成为自由州,直到1934年才实现统一。

二战后,梅克伦堡成为东德的一个州,1952年行政改革后被取消,与前波美拉尼亚被分成了什未林、新勃兰登堡、罗斯托克三个专区。1990年两德统一之后,梅克伦堡成为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一部分。

索布人侯国(同化成功)

索布人又称卢萨蒂亚塞尔维亚人,简称卢萨蒂亚人,与塞尔维亚人同源,属于文德人的一支。830年,索布人臣服于法兰克王国,被册封为侯国。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成立后,索布人面对以萨克森公爵为主力的德意志诸侯的多次入侵,没有像其他文德人那样选择合作,而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使其多次遭遇失败,但自身也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

最终,经过数百年的腥风血雨,德意志人在索布人、柳蒂奇人的土地上成功建立了卢萨蒂亚、迈森、勃兰登堡等边疆伯国,索布人上层不得不选择屈服,并与德意志贵族进行联姻。索布人下层则沦为农奴,随着德意志人移民的增多,逐步被日耳曼化。到19世纪初的时候,索布人数量已经降到十几万人。

但是奇迹的是仍然有一部分索布人存活下来,保留了斯拉夫人的语言和文化。二战后他们的法律地位得到承认,成为今天德国境内唯一的斯拉夫少数民族,生活在勃兰登堡和萨克森交界地带,人数约6~8万。

西里西亚公国(同化成功,反转失败)

西里西里人是西斯拉夫人的一支,不过很难确定是属于波兰人或是捷克人,很有可能与波兰人三大祖先之一的希莱赞人是同一个。

所以,西里西亚一开始就成为波兰人和波西米亚人(捷克人)争夺的对象,双方反复拉锯,多次易手。1138年,波兰进入封建大分裂之际,西里西亚公国成立,首府弗罗茨瓦夫。

波兰的四分五裂以及西里西亚公爵为了发展经济鼓励德意志人的到来让波西米亚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乘虚而入。如此以来,大量德意志人涌入西里西亚务农、居住、通婚、开矿、经商、传教等,使这个地方高度日耳曼化,波兰人成了少数民族。

1335年,统一后的波兰宣布放弃西里西亚,西里西亚再次并入波西米亚王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份子。从此,西里西亚的历史就与波西米亚王国正式绑定了。

1526年,西里西亚连同波西米亚王国被打包着一起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之后,富饶的西里西亚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觊觎的对象。

1742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夺取了西里西亚,并又守住这个地方打了两场战争。从此,西里西亚待在普鲁士王国一直持续到1918年。

本来德意志人对西里西亚的同化是非常成功的,但经过一战、二战两次分割,西里西亚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波兰手里,当地的德国人被悉数赶走,德意志人近700年的努力付之一炬。

波西米亚王国(同化失败)

波西米亚王国又称捷克王国,前身是普热美斯家族于870年创立的波西米亚公国。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刚成立时,波西米亚公国就成为其一部分。波西米亚公国与波兰之间为争夺西里西亚多次爆发冲突。13世纪初,奥斯卡一世统治期间,波西米亚公国被提升为波西米亚王国。

1306年,普热美斯家族绝嗣。1310年,波西米亚王国的统治权落入德意志人出身的卢森堡家族手里。此后大部分时间里,除了1458-1471年间由斯拉夫人统治外,波西米亚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是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向波西米亚大举移民,但是并没有完全同化波西米亚的斯拉夫人,只是波西米亚的上层高度日耳曼化。

波西米亚王国在卢森堡家族统治期间达到极盛,包括西里西亚和卢萨蒂亚。1526年,波西米亚王国的统治权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一直持续到1918年。

波西米亚落入哈布斯堡家族之后先后被萨克森与普鲁士剪掉了卢萨蒂亚和西里西亚。1866年奥地利被开除德意志,波西米亚就已经脱离德国。

一战后,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波西米亚(捷克)与斯洛伐克共同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90年代后变成了今天的捷克。

总结

无论是德意志人征讨文德人的“东向殖民”运动,还是向西里西亚、波西米亚移民并与当地人联姻的行为,得到的不仅仅是土地,对于德国人的血缘、人名、地名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容克就含有很多斯拉夫血统,典型的外貌特点是狮子鼻,俾斯麦很可能就是。

一些德国人名当中的字根“沃(ow)”“茨(itz)”实际上也是来自斯拉夫人,比如德国海军名将邓尼茨。一些德国的地名也是以斯拉夫语命名,比如吕贝克、柏林以及已经出让给波兰的斯德丁(什切青)。

(本图文由天启元贞独立创作完成,创作不易,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