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版图兴亡:三起三落二百余年的不死小强,如何被赵国所灭?

由版图说历史 2024-07-25 09:37:05

中山国的前身是鲜虞,鲜虞人属于白狄人的一支,原本生活在今陕西北部一带,为晋国所逼,春秋早期部分迁往今山西东北部和河北中西部石家庄一带。

《史记索隐》:中山,古鲜虞国。姬姓也。

当时的河北中西部基本上是凶悍尚武的狄人的天下,有白狄、赤狄、长狄。其中,白狄人建立了鲜虞、肥、鼓三个流动部落小国,以鲜虞为老大。鲜虞王族为姬姓,他们极有可能与周王室一样也是黄帝的后裔。

当时这些狄人经常联合起来去侵扰邻近的华夏国家,尤其是邢、卫两国,被打的几乎亡国,不得不迁都。要不是强大的齐国在,邢、卫这两个国家真的早就玩完了。

晋国征服了赤狄之后,不可避免地与白狄的这几个小国发生冲突。前530年,晋国借道灭鲜虞属国肥,俘其君绵皋。鲜虞人并不当回事,不做防备。前529年,晋立即攻打鲜虞,攻破中人城,鲜虞人只好退往太行山暂避。

《左传》昭公十二年: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

从此,晋国算是与鲜虞人结仇了,此后半个多世纪,鲜虞人一直成为晋国东部主要的敌人,双方时常干仗。《左传》《春秋》里关于晋国与鲜虞打仗的记录比比皆是。

前527年,晋国又攻打鲜虞的另一个属国鼓,俘其君鸢鞮。晋国之后把鸢鞮放回国,希望他老老实实做晋国的附属,不料鸢鞮不久叛晋归鲜虞。晋国大怒,前520年,晋国将领荀吴再次领兵攻鼓,一举攻灭,并派军镇守。鼓地被纳入晋国版图,战国时期成为下曲阳邑。

前507年,为了报复晋灭肥、鼓之仇,鲜虞出兵平中,其地不详,俘虏晋将观虎。前506年,鲜虞人在中人城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故又称中山城,中山国正式建立,载于史册。

前505~前504年,为了报复鲜虞人俘观虎之仇,晋国两次攻打中山国,中山国不得不暂时臣服于晋。

然而不久中山国就迎来了转机,晋国内乱了。前497年,晋国发生邯郸赵氏、范氏、中行氏叛乱,连齐、鲁、卫、郑等国都涉入其中。

前494年,应齐、鲁、卫之要求,中山国攻占晋邑棘蒲即今河北赵县,想缓解赵鞅对邯郸的攻势。不料,赵鞅根本不在乎,继续围攻邯郸,因为棘蒲离邯郸很远,丢了也无所谓。

《左传》哀公元年:师及齐师、卫孔圉、鲜虞人伐晋,取棘蒲。

前491年,邯郸城破,中行寅逃往中山国,邯郸赵氏赵稷逃往临邑。为了把二人救出来,齐景公派大夫国夏率军连克晋国数邑,杀出一条血路。前490年,赵鞅率军攻柏人,范氏范吉射、中行氏中行寅逃往齐国,晋国八年内乱平息。

内乱一平息,晋国马上找中山国的麻烦。前489年,赵鞅讨伐鲜虞人,把中山国给揍了一顿。但晋国并没有收回棘蒲,中山国版图南境越过呼沱河,扩大了不少。

晋国与鲜虞人互斗50余年,然始终不能彻底灭掉鲜虞,反而让鲜虞抓住机会壮大起来。

前458年,中山国的机会又来了,因为晋国又发生内乱了。晋国智、赵、魏、韩四卿私自瓜分了范氏、中行氏残存的地盘,引起晋出公的不满。晋出公准备联络齐、鲁讨伐四卿,四卿反攻,晋出公出逃齐国,死于途中。

所以,趁着晋国内乱,中山国出兵占领了扶柳、鄗、房子、石邑等原属晋国的城邑。两次晋国内乱下来,中山国趁机揩油,将版图扩大了近一倍。

前453年后,赵、魏、韩三家分晋,赵国成为中山国的新邻居。此时赵国君主为赵襄子,对中山国很不满,多次派兵攻打中山,夺取了番吾,甚至一度拔取了左人、中人二邑。

前432年,中山国沦为赵、魏两国的附庸,赵襄子立了中山文公为傀儡国君。

前417年,中山武公继位。414年,中山武公乘晋国公族与三晋内乱摆脱赵、魏两国的控制,并迁都顾城。中山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礼制,置百官,加强军备,加固城池。从此,中山国开始摆脱狄人的风俗,逐步华夏化。

但是好景不长,前408年中山桓公继位,前期不恤国政,国家动荡,给了外敌以可乘之机。

前408年,魏文侯派乐羊、吴起越过赵国攻打中山,赵国君臣商议后同意借道。经过三年的血战,前406年,魏国攻灭中山国,立公子击为中山君,令乐羊驻守,李克治理,并将灵寿封给乐羊。

《史记·魏世家》: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

《史记·乐毅传》: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

燕国也趁机揩油,占领曲逆、阳城等邑,中山国的残余力量退入太行山中。当然,中山虽破,乐羊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子被中山国君给烹了。

赵国之所以肯借道给魏国,是因为赵国觉得魏国隔着赵国,难以长久守住中山国这块飞地,将来中山必属赵。

《战国策·赵策一》:魏攻中山而不能取,则魏必罢(Pí),罢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能越赵而有中山矣。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

果不其然,在赵敬侯期间,赵国与魏国因魏国干涉赵国内政发生冲突,赵国切断了魏国与中山之间的联系。前381年,趁着魏国与赵国和楚国在中原混战之际,隐藏在太行山多年的中山桓公率军驱逐了魏军,成功复国。

但复国之后的中山国纵贯在赵国国土内,将赵国南北分开,又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赵国时时刻刻都想拔掉这颗钉子。

前377~前374年,赵国屡次攻打中山国,战于中人与房子,中山桓公派兵进行反击,连战连捷,收复了被赵国占领的多座城邑。前374年,中山桓公迁都灵寿。前372年,中山伐赵,迫使赵国求和。前369年,中山为防赵国入侵,修筑长城,位置不详。

此后二三十年,赵国忙于与魏国、齐国交战,无暇对付中山。前353~前328年,中山成公在位期间勤于国政,体恤民情,大力发展经济。

前328年,中山王厝继位。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中山王厝正式称王,成为中山国第一个王。前322年,赵国从中山手里夺回鄗邑。

正是在中山王厝期间,中山国版国和国力达到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号称“战国第八强”,成为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前314年,乘燕国内乱,中山王厝派相邦司马賙率兵伐燕,不但夺回故地,还拓地不少,一度攻破燕下都,“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

可是,中山国的强盛不能长久。前312年,中山王姿继位后,司马熹专权,中山王姿不辨真伪,听信司马熹谗言,怨杀忠臣季辛,国家再次陷入动荡。

要说中山国也是倒霉,偏偏这个时候赵国在位的是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中山国一直被赵国视为心腹大患,赵武灵王早就看中山国不顺眼了,必欲除之而后快。

前306年,赵武灵王一攻中山,占领房子等邑。但之后却被中山击败,丢了鄗邑。前305年,赵武灵王又从西部攻打中山,至于宁葭。

《史记·赵世家》:十九年,王北略中山地,至于房子。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宁葭。

赵武灵王并不甘心,胡服骑射,继续修炼内功。前304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赵国三军发动了对中山国的大规模进攻,不但南北夹击,而且有大量胡、夏混合的骑兵。

中山国早已华夏化,也使用战车作战,没见过赵国这种阵仗,所以被打得大败。一战下来,赵国占领了中山国的宁葭、石邑、封龙、东垣、鄗、鸱之塞、华阳、丹丘等地,北部、西南部天险尽失。中山王姿只好求和,答应另割四邑,请求赵国退兵。

前302年,赵军又攻城略地,占领中山国中南部,将中山国切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只剩下扶柳一座孤城。

前301年,赵国出动二十万大军攻中山,准备给予其致命一击。前299年,赵军攻入中山国都灵寿,中山王姿逃亡齐国,并死在那里。前298年,赵军攻克扶柳,中山国南部国土尽失。

《战国策·赵策二》: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

前296年,赵军攻陷灵寿,吞并中山所有国土,赵国立中山王尚为傀儡进行统治。前295年,赵国废中山王尚,将其迁入赵邑肤施,这个地方在今天的陕北,白狄的老家。

《史记·赵世家》: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

至此,历时200多年、多次复国重生的小强国——中山国彻底被赵国灭亡。中山国灭亡之后,赵国不但新增一大块国土,而且从代地到邯郸,南北畅通无阻。

相较于燕、赵,中山国在河北历史上的影响力明显逊色不少,不过是一朵浪花,但即便是一朵浪花,它也曾泛起过醉美的涟漪。

(本图文由天启元贞独立创作完成,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