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史,唯爱作图


沙皇俄国对于出海口一直有一种执着,这种执着来自于彼得大帝时期。尽管通过1700~1721年的大北方战争彼得打败瑞典为俄国拿下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但俄国严格意义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准内陆国”。彼得大帝临死前的梦想就是:俄国能够打通四大洋,获得暖水港。

英国与俄国本没有什么矛盾,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两国甚至有非常密切的贸易关系。可是,当彼得疯狂扩充舰队时,英国感受到了来自俄国的威胁。所以,当俄国与瑞典发生冲突时,英国毫不犹豫地站在瑞典这一边遏制俄国,成为瑞典雇佣军的重要金主。

虽然彼得大帝的胜利让英国的遏制计划落空,但1725年彼得大帝一死,俄国的海军迅速崩溃。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没有制海权,波罗的海依然掌控在英国这样的海上强国手上,俄国想通过波罗的海出来没那么容易。
不过,经过近100年的扩张,特别是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两位大帝的努力,俄国在欧洲仍然收获颇丰,不仅获得了大片土地,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波罗的海和黑海双出海口,建立了两支舰队。

1812年,俄国打败了远征俄国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成为反法同盟的急先锋。1815年,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和维也纳会议的召开,俄国在欧洲的地位大增。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着高头大马在巴黎街头耀武扬威,兴奋至极:起飞了,起飞了!

在接下来的三四十年时间里,俄国俨然以“欧洲的救世主”自居,多次出兵干涉欧洲各国事务,还多次侵入多瑙河下游。1827~183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在欧洲核心区设立了8个宪兵区,实行宪兵专制统治。但是尼古拉一世仍觉得不过瘾,还把“宪兵之手”伸向了国外,多次出兵镇压各国的革命,享有“欧洲宪兵”之称。

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企图谋求欧洲霸权的想法让英国很不爽,但毕竟尚未损害到英国的直接利益,英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俄国接下来的举动让英国再也坐不住了。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派俄军再次占领了多瑙河下游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并拒绝了奥斯曼苏丹的退兵要求,第九次俄土战争爆发,结果奥斯曼帝国一败涂地。这一次俄国不准备走了,想要乘胜拿下梦寐以求的君士坦丁堡,变黑海为领海。

如果让俄国拿下君士坦丁堡和控制海峡地区,那么将会威胁大英帝国前往最重要的“输血管”——英属印度的通路。所以,英国急眼了,拉上法国,开着舰队到黑海示威,法皇拿破仑三世要求俄国归还占领的奥斯曼帝国领土。
俄国刚把奥斯曼帝国打得落花流水,哪里肯听得进去英法的话。沙皇尼古拉一世趾高气扬地回信警告法国皇帝:“1854年的俄国能够证明他依然像1812年那样强大!”
英法一看:不听劝是吗?那好,暴力是你唯一能够听懂的语言。1854年,英法联军和奥斯曼帝国军队外加法国小弟撒丁王国的军队进攻俄国本土,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

仗一打起来,俄国就见识到了什么是现代化战争。英法联军的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有线电报等,让缺乏大工业、武器装备落后的俄国充分意识到自己与对方的差距有多大。英法联军的首脑在千里之外遥控指挥,铁路都是登陆现铺的,俄国本土作战,军队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是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最终,1855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遇惨败,接近90万的大军,阵亡了50%。战后,俄国被迫退出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还不得不把包括多瑙河河口在内的南比萨拉比亚割让给奥斯曼帝国;黑海成为军事中立区,俄国企图让黑海成为其领海的目标落空。

据说,沙皇尼古拉一世在战争中羞愧的愤而自杀,官方给出的说法却是得了流感而去世。不过,根据俄国人的说法,东正教徒是不能自杀的。
俄国的政策向来是“西失东补”,一看:英法打不过,向东打契丹应该没问题吧。

于是,俄国转向东方,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获得了外东北和外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沙俄获得了在远东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半冻港口——海参崴,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

从大清那里捡了个“大礼包”,俄国的心情终于好受了一些。不过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俄国害怕在北美的阿拉斯加被已经占据加拿大的英国抢走,不得不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最终让美国捡了一个大便宜。
然而,拥有君士坦丁堡一直是俄国的梦想,俄国是不会轻易放弃的。经过1861年改革,俄国的大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感觉自己又行了,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君堡。俄国正想打瞌睡,土耳其人给送枕头来了。
1876年,波斯尼亚爆发的起义波及到了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对起义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疯狂屠杀和破坏,史称“保加利亚灾难”。俄国一看:机会来了!1877年,以东正教徒保护者自居的沙俄向奥斯曼土耳其宣战,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

1878年俄军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
1878年初,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军团的支持下,俄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城下,并逼奥斯曼苏丹签订了城下之盟——《圣斯特凡诺条约》。
条约规定,奥斯曼帝国允许保加利亚成立一个自治的公国,由俄国进行保护。这个公国的面积相当广阔,几乎与保加利亚历史上的西美昂帝国相当。

不过,这只是俄国为保加利亚画的一个大饼,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列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俄国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英法不好惹,上次克里米亚战争的阴影还历历在目。
最终,在以“老好人”自居的俾斯麦调停之下,双方召开了柏林会议,签订了《柏林条约》。《圣斯特凡诺条约》被否定,保加利亚获得自治,但面积缩小,复国梦想破灭;俄国企图染指君士坦丁堡的计划也落空,只不过作为回报,从独立的罗马尼亚获得了多瑙河下游的河口。

只要有英国在,俄国想获得君士坦丁堡就如同白日做梦一样。因此,俄国觉得:此路不通,是不是可以换个地方?于是,俄国想通过控制波斯(伊朗)和中亚获得印度洋出海口。
19世纪初,伊朗成为英、俄、法等国争夺的对象。其中,俄国一直对伊朗的南高加索地区虎视眈眈,所以伊朗与俄国的矛盾十分尖锐。英国借机与伊朗缔结条约,一方面用来抵制俄国和阿富汗的扩张,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很多商贸特权,比如在伊朗购买土地,在波斯湾修建商馆,免除进口税等等。

1804~1826年,俄国与伊朗接连爆发了两次俄伊战争。虽然英国给予了伊朗不少财政支持,但伊朗太不给力,屡战屡败。1828年,伊朗被迫与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放弃了南高加索,还向俄国赔款2000万卢布,俄国还获得了一些政治特权。
俄国在伊朗侵略势力的扩大让英国感到不安,于是1841年英国以武力威协也逼迫伊朗卡扎尔王朝签订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从南部向伊朗渗透。俄国在伊朗最想要的港口是阿巴斯暖水港,在1885年吞并了伊朗东北部后,俄国希望修建一条从中亚通往阿巴斯港的铁路,既可以获得印度洋出海口,也可以遏制英国在波斯湾和印度洋的势力。

但是,英国不会让俄国的企图得逞的。1905年,伊朗爆发了反对卡扎尔王朝和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并获得了俄国布尔是维克的支持。伊朗国王抵挡不住,被迫流亡俄国。1907年,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英俄签订协定,划分了在伊朗的势力范围:北部归俄国,东南部归英国,中间作为两国缓冲区。
1911年,在英俄两国出兵的干涉下,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卡扎尔王朝复辟。同时,英俄在伊朗势力范围的划分也标志着俄国想通过伊朗获得出海口的梦想破灭。
俄国打通印度洋出海口还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吞并中亚和阿富汗,进而控制俾路支斯坦,最终获得印度洋出海口。在这个方向上,俄国最想要的港口是卡拉奇。

不过,俄国还是晚了一步。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经过近百年的扩张吞并了中亚,并不断向阿富汗渗透。但此时的英国早已完成了对印度的控制,建立了英属印度。1838~1878年,英国以各种理由发动了对阿富汗的两次战争。虽然英国在阿富汗人的顽强抵抗下没有吞并阿富汗,但从1879年起阿富汗沦为了英国的“保护国”,而且英国还把阿富汗边境的一些部落领地强行划入英属印度。
为了防止俄国向英属印度的渗透,英国与俄国私下划定瓦罕走廊作为两国在中亚的缓冲区,并于1905年将其划给阿富汗。如此以来,俄国希望通过阿富汗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的计划也不得不以失败收场。

在南亚受挫后,俄国又把目光投向了东方的大清。俄国认为清朝一向好欺负,上次在这里尝到了大甜头,这次想再来一次恐怕也不难吧。于是,先是1895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粉碎了日本割占辽东半岛的企图。接着,1898年,俄皇尼古拉二世与德皇威廉二世又一唱一和,以“调停”有功为借口,德国强租青岛胶州湾,俄国强租了旅顺大连湾;英国则强租了威海卫作为军港。
英国本来想在远东扶持清朝来抵制沙俄的扩张,没想到大清这么不争气,竟然输给了东洋弹丸小国日本。日本因为三国干涉还辽之事,也是憋了一肚子气,时刻想找俄国复仇雪耻。于是,英国转而扶持日本对抗沙俄。1902年,英日同盟正式建立。

1900年,俄国为了排挤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一方面积极向东北推进渗透,一方面曾向英、德、法三国提出瓜分大清的计划,企图以此获得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对其在华利益的承认。但是,英国与俄国的利益冲突过多,这个计划只停留在磋商阶段,最终没有实现。

俄国不仅要在东北扩张,还向朝鲜半岛进行渗透,企图将日本的势力范围赶出朝鲜。俄国的这一行为更加激怒了日本,日本一直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双方战事一触即发。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战前,英国与美国给予了日本大量的贷款支持,共计4.1亿美元,还帮助日本购买了急需的舰艇等武器装备。反观俄国,则不够重视,准备也不充分。最终,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本取得了中国辽东半岛和俄国库页岛的南部以及南满铁路的修筑权和对朝鲜的占领权。

在英国的操作下,俄国失去了刚刚拿到手还没热乎多久的旅大港,企图在东亚获得暖水港的计划也落空。当然,日俄战争是两个强盗之间的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清朝。
最终,经过英国从各个方向上一二百年的国堵,彼得大帝的遗嘱终究只成了遗嘱。直到1917年沙皇俄国灭亡,俄国都没有实现想要的结果,俄国想打通四大洋获得暖水港的梦想最终破灭。“既生俄,何生英?!”,俄国在面对英国时恐怕也只有像《三国演义》中的周瑜那样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得不说,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拿捏俄国方面,英国是专业的。

(本作者已与今日头条签约骑士全网维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