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史,图片为主
字数很少,慢看就好

英法百年战争激发了法国人的民族意识,是法国历史的转折点。1453年,随着波尔多英军的投降,这场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结。除了加来之外,法兰西王国收复了所有的领土,英国的势力基本上被逐出欧洲大陆。

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法国王室仍然面临着许多分裂势力。其实这并不奇怪,法国是一个封建国家,只是在名义上是统一的,法国国王也只不过是相当于“法天子”而已。法国各地的贵族和诸侯在百年战争中都趁着王室衰微而欲摆脱王室以自立,战争结束了,他们依然死性不改,叛服无常,时时兴兵作乱。
毫无疑问,这里面对法兰西王室威胁最大的就是勃艮第公爵。勃艮第公爵庞大的领地横亘在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他总是怀有重建中部法兰克王国的梦想,所以它对法王来说绝对是个头号心腹大患。

不过,天佑法兰西,1461年,法王路易十一登场了。临危受命的他将是勃艮第公爵以及其他那些企图分裂法国的势力的终结者,也是中央集权的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路易十一上台之后采取了一些加强王权的措施,强制要求那些贵族们臣属自己。那些贵族们如波旁公爵、贝里公爵、布列塔尼公爵等非常不满,都聚集在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旗下对路易十一展开激烈反抗。

天真耿直的“大胆”查理哪里是老谋深算的路易十一的对手,路易十一略施小计就拆散了“大胆”查理与其他公爵以及英王爱德华四世的联盟,并使其领地内叛乱频发。

最终1477年,路易十一收买了强悍的瑞士雇佣军,在南锡之战中把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打的一败涂地,“大胆”查理战死沙场,与他一同逝去的还有他的领地。
“大胆”查理死后无男嗣,路易十一趁机把他的勃艮第公国和庇卡底领地收归王室。不过百密一疏,路易十一还是失算了,没能够完全继承勃艮第的领地,“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带着低地地区和勃艮第伯国作为嫁妆嫁给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马克西米连。路易十一企图以武力夺取,被击败。

虽然玛丽与马克西米连的联姻打乱了路易十一的计划,但路易十一是不可能罢休的。他还是通过儿子与奥地利公主联姻获得了勃艮第伯国(弗朗什孔泰)、阿图瓦。
除了瓦解勃艮第外,1463年,他因帮阿拉贡国王平叛收回了鲁西永和塞尔达尼亚;1481年,他还趁安茹伯爵去世,向安茹家族施压,夺取了安茹、曼恩;趁普罗旺斯伯爵被阿拉贡国王赶出意大利之际,将普罗旺斯收入版图;还把多菲内的附庸萨吕斯侯国并入王室。此外,他还以女儿同波旁公爵和奥尔良公爵的继承人联姻方式,换取了他们的忠诚。

路易十一不愧号称“蜘蛛国王”,他在位期间大力进行法国国土的统一和整合,亲手给勃艮第这个最大威胁送了终。经过路易十一的整合,法兰西王室的直辖领地终于从一个个“孤岛”变成了连成一片的“主体大陆”,王权的力量大大上升。如果你们把两张图对比一下,就知道路易十一对法国版图的贡献有多大了。
1483年,路易十一之子查理八世继位。当时布列塔尼公爵准备把唯一的女儿安妮嫁给奥地利哈布斯堡的马克西米连,如果一旦联姻成功,布列塔尼将作为嫁妆归属哈布斯堡。于是,查理八世以武力相威胁,于1491年强娶了安娜,获得了布列塔尼公国的继承权。
查理八世最崇拜查理曼,想建立普世帝国,眼看国内稳定了,查理八世开始向外扩张。当时意大利是欧洲列强竞相争夺的目标,查理八世也看中了这块肥肉,于是毫不犹豫地把法国拉进了长达65年的意大利战争。

可是为了获得征战意大利的默许,查理八世居然于1493年把阿图瓦和弗朗什孔泰还给了哈布斯堡家族,把鲁西永和塞尔达尼亚还给了阿拉贡王国。
没想到,查理八世被耍了,正当他势如破竹之时,哈布斯堡和阿拉贡见土地已到手,就联合罗马教皇、米兰、威尼斯把查理八世打的一败涂地。最终,查理八世在意大利打了个寂寞,法国什么也没捞到,还白白搭上了那么多领土,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1498年继位的路易十二不信邪,虽然获胜,但依然重蹈查理八世的覆辙,迫于各方压力不得不于1512年退出意大利。为了获得布列塔尼公国的继承权,路易十二不惜与妻子珍妮离婚,娶了他的堂弟、查理八世的遗孀安妮。他在位期间主要合并了奥尔良公国等一些亲王领地。

然后,1515年,继位的弗兰西斯一世面对哈布斯堡的无理索土要求,又去远征意大利。结果,1525年弗兰西斯一世被哈布斯堡的查理五世俘虏,不得不于1529年把阿图瓦和佛兰德划给了神圣罗马帝国。当然,他还是有所收获的,至少比查理八世强:1521年,收回波旁公国等大的亲王的领地;1532年,布列塔尼公国主动归附,终于正式宣布永久并入法国。

1547年,亨利二世继位,继承父亲路易十二与兄长弗兰西斯一世的遗志,意大利战争接着打,只是战场转到法国东北部。1552年,法军夺取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梅斯、凡尔登和图勒三个主教辖区。

1559年,双方的钱袋子都打空了,查理五世的儿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只得与亨利二世签订条约,承认法国对梅斯、凡尔登和图勒三个主教辖区以及1558年从英国夺回的加来的占有;但作为交换,法国须放弃对意大利的领土要求,只保留萨吕斯。

16世纪40年代,在欧洲宗教改革的浪潮下,法国的新教加尔文宗势力大为扩张,与天主教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了胡格诺战争。

1589年,在天主教与新教的胡格诺战争中,亨利三世遇刺身亡,瓦卢瓦家族绝嗣,父系祖源卡佩家族的纳瓦拉国王亨利入主法国,开启了波旁王朝时期。

1601年,波旁王朝的第一代国王亨利四世承认萨伏依公国对萨吕斯的占有,但作为交换,法国获得了布雷斯、比热地区。此外,他在位期间还合并了奥弗涅伯国、利摩日子国、富瓦伯国等亲王和封建领主的土地。
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英年早逝,由其年幼的儿子路易十三继位,太后美第奇·玛丽摄政。

1620年,路易十三大军压境,将他爹亨利四世统治的贝阿恩和下纳瓦拉两个主权国家并入法国版图。

1624年,受到重用的红衣主教黎塞留升为首相。他一方面打击大贵族和新教分裂势力,加强王权;另一方面审时度势,将法国拉入欧洲“三十年战争”,并使法国在战后获得了好处。
1643年,法王路易十三去逝,年仅四岁多的路易十四继位,由母亲安娜摄政,国家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首相马扎然手里。
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终于结束,法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通过《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法国从法律上确认了对凡尔登、梅斯、图勒三个主教辖区的占领,并拥有了对阿尔萨斯部分地区的宗主权。

1659年,路易十四的首相红衣主教马扎然主政时通过一系列军事胜利和外交手腕,迫使西班牙签订了《比利牛斯条约》,在南部从西班牙收回了查理八世送出去的鲁西永,从而彻底结束了这一历史纷争;在北部,将阿图瓦以及佛兰德沿海、埃诺和卢森堡部分地区收入版图。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后火力全开,对哈布斯堡王朝、荷兰、英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虽然消耗巨大,但并未获得完全回报,领土收效甚微,仅于1669年占领上洛林和1678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回查理八世送出去的弗朗什孔泰和西属尼德兰南部一些地区。

1681年,路易十四突然出兵占领了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斯特拉斯堡,德意志方面无能为力,只好承认既定事实。这是路易十四为法国版图真正开拓的新地区,法国正是在路易十四时代完成了对整个阿尔萨斯地区的兼并。
1697年,路易十四被迫在荷兰签订了《里斯维克条约》,退还了于1669年兼并的上洛林公国。但是,法国保留了对斯特拉斯堡地区的占领。
1713年,路易十四收回奥朗日亲王领,并从萨伏依手中获得巴塞洛内特。
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路易十五继位。这个时期法国版图扩张欲望不再强烈,几次能够把荷兰收入囊中的机会都错过了,但扩张仍在继续。1766年,路易十五从其岳父洛林公爵斯坦尼斯瓦夫一世手里并入洛林。1768~1769年,法国从热那亚手中购买并武装占领科西嘉岛。

至此,经过八代法国国王300年的努力,法兰西宏图大业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形成由二十几个行省组成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版图已与今天区别不大,唯缺萨伏依、尼斯和几块小飞地,法国完美六边形轮廓基本形成。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创作动力。

(本图文由天启元贞独立创作完成,参考了大量历史图集和文献,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