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史,图片为王

第一次是为了争夺西西里王国的遗产。
说起来,这都是教皇惹的祸。
1250年,统治西西里王国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驾崩。他的私生子曼弗雷德在西西里树立了权威,并于1258年加冕成为国王。

然而教皇与皇帝有矛盾,不想皇帝的儿子继续统治西西里。于是,1265年,教皇把西西里王冠授予了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兄弟——安茹的查理。曼弗雷德见事不妙,赶紧找个靠山,把女儿嫁给了阿拉贡国王的儿子彼得。
安茹的查理决定先下手为强。1266年,由热那亚和佛罗伦萨银行家资助下的查理在贝利文特打败了曼弗雷德并将其干掉,随后定都那不勒斯,成为西西里国王。
但西西里岛的大贵族不愿意接受查理统治,决定把王冠送给曼弗雷德的女婿——阿拉贡的彼得。1282年,巴勒莫发生暴动即“西西里的晚祷”。应西西里人的求助,阿拉贡的彼得立即率兵占领了西西里岛。

从此,西西里王国一分为二,那不勒斯和内陆由法国的安茹家族统治,西西里本岛由阿拉贡王国统治。
统治西西里的阿拉贡国王并不满意,一心想夺回岳父的全部遗产。1442年,阿拉贡国王阿方索趁安茹家族绝嗣,终于占领了那不勒斯王国,把安茹人给轰走了。

第二次是为了夺回那不勒斯和争夺米兰公国。
1483年,查理八世成为法国国王。查理八世接过安茹家族的大旗,誓要从阿拉贡王室手中武力夺回那不勒斯。而且,他最崇拜查理曼,也想建立普世帝国,所以毫不犹豫地把法国拉进了长达65年的意大利战争。

1494~1495年,查理八世率军快速穿越了米兰和佛罗伦萨,占领了那不勒斯并加冕称王。
但教皇不乐意了,联合阿拉贡、哈布斯堡、威尼斯和米兰组成盟军,击败了查理八世,迫使法军于1496年退出意大利。
1498年,查理八世郁郁而终。他的继承人路易十二继续远征意大利,这次的目标是米兰和那不勒斯。因为米兰曾是他祖母玛丽·维斯孔蒂的领地,所以他认为应该由他继承。
1499~1501年,路易十二在瑞士人帮助下夺取了米兰,并与阿拉贡共同进入那不勒斯。但由于法国与阿拉贡分赃不均,很快打了起来,法军于1504年被阿拉贡逐出了那不勒斯。

教皇与威尼斯有领土纠纷,便挑唆路易十二与威尼斯相互攻伐,等法军获胜后,教皇又喊出了“野蛮人滚出去”的口号,与威尼斯、阿拉贡、瑞士和英格兰组成了反法盟军。1513年,路易十二被瑞士人轰出米兰。
1515年,路易十二的继承人弗兰西斯一世大败瑞士和米兰联军,夺回米兰。同时,他还与教皇结盟。不过很不幸,他遇到了哈布斯堡的神罗皇帝兼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于1525年被查理五世在帕维亚打败被俘,被迫放弃米兰。

1527年,弗兰西斯一世在热那亚海军帮助下围攻那不勒斯,但由于热那亚的叛变以失败告终。1536年,不甘心的弗兰西斯一世再次出兵意大利,占领了萨伏依公国,但没有达到夺取米兰的目标。
1547年,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继位,意大利战争接着打,只不过战场转移到了法国东北部。这次法军大获全胜,1552年夺取了梅斯、图勒和凡尔登三个主教区,并且还于1558年从英国收回了加来。

只不过双方的钱袋子都打空了,查理五世的儿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只得与亨利二世签订条约,承认法国对梅斯、图勒、凡尔登三个主教辖区以及加来的占有;作为交换,法国必须放弃对意大利的领土要求,只保留小小的萨吕斯。

至此,法国四代国王前仆后继的意大利战争以失败告终。
路易十四打亲家第三次是为了争夺王位。

法国一直对意大利有着勃勃野心,还和萨伏依分支贡加扎·内维尔家族结盟,这让邻近法国的萨伏依公国慌得一比。于是,1627年,萨伏依和法国宿敌西班牙结盟。1631年,法国立即入侵了皮埃蒙特,将萨伏依公国置于法国的“保护”之下,一直到1659年法西和解。
1696年,路易十四一手促成了萨伏依公主与法国王太孙的联姻。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绝嗣,遗嘱传位于外甥腓力,即法王路易十四的一个孙子,奥地利非常不满。于是,法国+西班牙为首vs奥地利+英国为首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期间,萨伏依公国为了夺取米兰,先与法国结盟,后来又转换了阵营。

面对亲家的背叛,法王路易十四非常生气,出兵攻入萨伏依首都都灵。结果,法军被萨伏依家族的欧根亲王大败。萨伏依的欧根亲王与英国的约翰·丘吉尔统帅(丘吉尔首相先祖)并列为路易十四的两大克星,在战场上屡败法军。
1713~1714年,英国为对付俄国与法国议和,先后签订乌得勒支和拉斯塔特和约,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战后,法国归还1631年占的两个城市,萨伏依将巴斯洛内特割让给法国。

路易十四扩张的重点并不在意大利,又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几无所获。但他的继承人路易十五在位期间却有一个意外收获。
1768年,热那亚人为了平息暴乱和获取贷款将科西嘉岛卖给法国做抵押。1769年,法国出兵占领了科西嘉岛。热那亚人还不起贷款,科西嘉就留在了法国。

第四次是为了控制意大利。
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以莱茵河、孚日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作为自然边界的“天然边境”理论甚嚣尘上。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1792~1793年,萨伏依和尼斯很快被并入法国版图。
1796年,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拉开了远征意大利的序幕。拿破仑击败了奥地利和撒丁联军,在意大利一路横扫,连战连捷,势如破竹。

拿破仑多次出征意大利,废除了很多封建邦国,对意大利的版图格局进行了重构。到1809年,随着教皇国被取缔,法国实现了对除撒丁和西西里之外的意大利的全面控制。意大利一部分并入法国本土,剩下的成为法国的“卫星国”,这已经远远超出法国对“天然边境”的追求。
但随着1813年莱比锡战役和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法国的势力退出意大利。维也纳会议后,意大利恢复了旧秩序,大部分地区成为了奥地利、西班牙和教皇的势力范围。
拿破仑三世的野心第五次是为了萨伏依和尼斯,获得“天然边境”。
1848年拿破仑三世上台之后,法国再次崛起。拿破仑三世野心勃勃,一心想重拾他大伯拿破仑的风采。
正好这个时候,意大利的统一大业遇到了问题。撒丁王国势单力薄,根本无法对抗强大的奥地利,所以就千方百计向法国示好,拿破仑三世觉得机会来了。

△拿破仑三世
于是,法国与撒丁王国结成军事同盟,允诺帮其从奥地利手中夺回亚平宁山脉以北的领土,条件是以割让萨伏依和尼斯作筹码。
1859年,法撒联军大败奥地利军队,占领伦巴第。本来应该接着打,但拿破仑三世脑子突然转过弯来:我是来取代奥地利的,凭什么帮意大利完成统一?于是匆匆与奥地利议和。
虽然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非常生气,但没有办法,只能以萨伏依和尼斯来换取伦巴第,否则连这都得不到。1860年,萨伏依和尼斯正式交接,而且法国还在当地进行了投票,结果以压倒性票数通过。

从此,萨伏依和尼斯正式并入法国版图。法国的“天然边境”理想最终也只在阿尔卑斯山脉一段实现。
综上所述,法国历史上五次角逐意大利,收获的主要领土就是科西嘉岛、萨伏依和尼斯,外加巴斯洛内特城,共计约2.3万平方公里。其中,萨伏依和尼斯曾多次被法国染指,最终还是拿破仑三世一锤定音,将其彻底收入。

(本图文由天启元贞独立创作完成,创作不易,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