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控费的破局,唯有全民自学中医

丹丹聊趣事 2025-04-08 19:08:40

众所周知,我国医保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开源和节流。

开源主要是面对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安全无虞。我比较关注的是新一年的城乡居民医保,会不会再涨价了?

节流嘛,就是医保控费。2024年我国基本实现了DRG/DIP付费在所有统筹地区的全覆盖。

接下来我们就一块儿看一看,我国医保控费的实际效果如何。

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4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2024年,我国享受门诊待遇总人次66.89亿人次,比2023年年增加了18亿人次,同比增长37.44%。

其中职工享受门诊待遇总人次35.29亿人次,同比增长43.82%;居民享受门诊待遇总人次31.6亿人次,同比增长30.95%。

门诊同比增加了18亿人次,把专家们吓了一身冷汗。

经分析认为,这是好事儿,说明2024年严控“高住院率”的措施起效了。

2023年我国住院率突破20%后,各地医保部门纷纷警觉,把控制住院率当成了一项重要任务。

从数据上看,我国享受住院待遇人次增速为4.48%,远低于2023年的27.27%。

但就像“按下葫芦起了瓢”似的,住院率下降了,门诊待遇人次却发生了惊人的增长。

医保控费的DRG/DIP全面实施,控制了住院费用增长,但也导致了患者从住院向门诊转移。

因为DRG/DIP强调次均住院费用,但不考核门诊费用,门诊不受限制。

有的医院看到这个机会后,开始转型做起了大门诊。缩减部分科室床位,让某些不赚钱的科室主攻门诊治疗。

实行DRG/DIP的目的之一,就是把不该住院的患者推回到门诊,这是一个好方向。

但目前的数据,一增一减中是否节省了医保基金,还需要算更细的账。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2024年是我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的最后期限。逐步落地的门诊共济改革,会唤醒部分“沉睡”的医疗需求,促进门诊人次的增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门诊共济的的报销,也是由统筹基金支出的。尤其是职工医保,这会加大医保基金的压力。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

经过这几年的折腾,反正我是同情医保部门的。

医疗这种民生工作是真的不好干,每一次的政策调整他们都会承担巨大压力。

就说医保控费这事儿,不控吧,一半的退休职工们都去住院了;控费吧,会出现病人15天就得出院的事儿。

面对这种无解局面,我认为有且只有一种方法能够破局,就是全民自学中医。

众所周知,西医一辈子的努力都是在大病化小上。

中医就不同了,中医是治未病的,中医是不生病的智慧。

不生病,当然就不用住院了,别说门诊费了,啥费统统都省了。

更不用说医院还要上什么DRG/DIP控费系统,丢死人了。

所以我认为,全民自学中医迫在眉睫,必须全国大规模推广。

然后在医保政策上,实施中西医分开参保机制,让预防医学发挥更大作用。

0 阅读:0

丹丹聊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