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金秀桐木镇,沧桑巨变而往事如烟。

淑幺评旅游 2024-11-23 13:07:01

广西大瑶山西面山脚下的桐木镇,因古时盛产桐木而得名,据说有800多年历史,兜兜转转到了1984年,由象州县转隶金秀瑶族自治县辖,成为三县交界的交通要地。又因为难得的全县肥沃平原丘陵地带,矿产及农作物丰富,也是金秀瑶山物资集散地,而人气十足。有说从前上山道路窄小,弯多,坡陡而危险,柳州及外地司机多是把货物卸于桐木,再由本地司机接驳运上山里的县城。

桐木全景(网络图)

1988年秋,年轻的我来到金秀城郊搞水库施工,就经常穿梭于桐木镇。记忆中的桐木是:小镇很小,楼不高。车辆是上一个坡,穿过一条街,下一个坡过桥,右转往山上走。小镇的菜市场由几个低矮的砖柱瓦棚,搭杂着一些塑料竹搭为主。工资低,一个炸油椎+一碗稀饭就是午餐,虽好吃,其实并不耐饿了。

近日闲游金秀,又一次入住于桐木。坚实的老桥还在使用,合着昔日乱石杂草的桐木河畔,变成休闲广场,夜幕下除有灯光秀,还有活力四射的广场舞及0K唱,小镇人民也有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桐木已发展成为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的工业集中区和经济中心,人口将近5万人,镇容面貌大为改变,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颇具现代小城市规模和风范。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及广西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直达,更是如虎添翼。全县医疗,教育资源等重点单位也搬迁到此地,大有“搞头”。

和许多新兴城镇一样,桐木也形成新城区与旧城区,但名声久远的还是铜木延续的圩日(三天一圩)。当年的砖瓦棚已不见了踪迹,围绕综合楼的菜市场,形成约工字形的圩街场所,面积不小,能容留较多十里八乡的百姓赶圩设摊摆卖。物品以自家农副产品居多,人流往来,络绎不绝,据说每圩都超一万五千人,即使是中午,亦不见散圩。一路逛来,炸油堆还有,感觉个头小了;洗衣棒很稀罕见了;少时常吃的一种豆子,已叫不出名字;粗大的五指毛桃,分不清是人种还是野生;1.5元/斤的红薯及水果皆值得拥有。

做为古老圩镇的桐木,美食当然不会错过。菜系偏辣好下饭,汤,菜的份量充足到令人感动。还免费送一大杯红薯汁,第一次品尝,竟非常的可口,看似寻常的米饭,也吃出了新鲜晚造的米香。记忆中隔壁象州县大乐乡就是大米之乡了。

桐木,一个来了还想来的地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