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西黎塘的国企“大哥”150勘探队,兜转岁月中蝶变而飞。

淑幺评旅游 2025-03-04 13:26:52

黎塘镇,因铁路交通便利及区域中心,而成为广西著名的工业小镇。鼎盛的七,八十年代入驻有几十家各级、多行业的国有厂矿单位,分布于小镇街的东西南北区。其中于西区的又以地矿150勘探队为规模最大,黎塘本地人多习惯简称150。

记忆中,由于各单位多有自己的子弟学校,那些年各学校之间的交流往来并不多。但大人间的通婚及篮球赛倒常有,150做为大单位,其男、女篮球队在黎塘也曾辉煌一时,颇有些名气。87年夏,我中学毕业时曾应邀随东区子弟队到此与150子弟打过一场篮球,认识其中一个廋高的叫邓明东,其球技倒是印象深刻。后来听说150队部搬迁柳州,留下一个汽车修理厂,在黎塘的八,九十年代的汽修业,与东区同是“工地佬”的水电五处大修厂,可谓双足鼎立,撑起全县车辆、机械大修、施救类的一片天地。

据了解,150队成立于1956年8月,由商务部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130队合山分队扩建而来,排序命名150勘探队,无疑从“出生”就自带央企的血脉。1958年移转广西工业厅管理,改称广西150煤田地质勘探队。66年从来宾县搬到田东县,72年又从田东搬迁到宾阳黎塘镇,从此与小镇人民结下了情缘。规模从最初的三百人发展到近千名职工的大企基地。改革开放后的1989年5月,颇具眼光的队领导,为了企业更好的前景及解决子弟和家属读书、就业的问题,又决定搬迁柳州柳石路,成为黎塘众多国企中最早搬离的区直单位。1992年,竟升格增挂广西煤田地质局,开始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格局。进入新世纪的2000年,又回归中字头的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管理,改称广西煤炭地质局。然而到了2022年11月,也许是“强首府战略”及有更高的定位,尽管社会争议大,但局总部最终又移迁到南宁市新邕路。此时的广西煤炭地质局(150队),已经开挂成为一家集地质勘查、工程勘察、矿业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矿山服务等产业为一体的中央直属企业。

时光流转三十年,又一次走进黎塘150队。凹于大马路的旧大门,因当年门口边的玉米空地早起了民宅楼,而显得气势不足,而外加建了一个门框。左边坡的子弟学校不算大,现出租成了养老院;小坡顶的小办公楼及小车库已显破旧,但仍有人气居住。而大榕树下几台旧钻勘设备,也透出单位行业特色的延续遗存。当年生意兴隆的汽车大修厂大院,变成了私人门窗加工场,曾经那位精明、能干的李厂长和他的伙伴们,也许巳在哪里退休养老了。

左边的单身楼连着一栋职工大学楼(可能兼招待所),而四层半的办公主楼虽已废弃,看上去依然属黎塘众多国企中规模最大办公楼之一。老礼堂等装有消防栓,这安全设置也是小镇老国企中罕见的存在。以此看出,当年150的迁入,也是有心扎根于黎塘经营的,但后来世事难料了。17年来,这里坐镇指挥着这支地质勘探“铁军”,足迹于八桂大地的山山水水,找煤找矿,为广西煤炭工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此已人去楼空,身影不在,大多成了黎塘的过客。

和黎塘许多老旧国企单位相似,在150这个超过三百亩的大院里,曾经标配有机关,生产区,宿舍区,子弟学校,职工医院,幼儿园,大食堂等等“小社会”的设置。如今,大院和柳州的老队部一样,已做为职工生活基地之一管理。除遗留的建筑能用则用,或改造出租,或危房封闭。其中封存的一大片老旧的矮平房,与关停的广西东罗矿务局的景象相似,令人感慨万千。而更大的一片地域,早几年新建了十余栋宽敞明亮的住宅楼。虽说已有不少退休人员去城市跟了小辈,但这里还是有上百多名在此养老生活,毕竟大院与街区及南宁第九人民医院相邻,确实也是看病方便。也许是多年于广西桂柳地区的历史影响,大多人说着桂柳话,这在外地人多小镇倒是见怪不怪的。偶遇已年过九十的叶师傅,他就是当年150迁移黎塘时,第一批进驻小镇开始基建施工的“元老”职工。如今,在儿子的精心照顾下身体及精神尚好。看来黎塘虽小,亦是一个令人依恋的地方。

岁月无声亦有痕。兜兜转转,已搬迁到首府南宁的150队,如今巳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事业开拓已遍及区内,区外及国际市场而兴旺发达。

致敬地质人,好运150。

(十九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