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日的阴雨湿天转晴,应邀与友友们到南宁郊区那楼镇的中山村游玩,晒去身衣上的霉味。据了解,那楼历史悠久,是南宁小城镇综合开发示范镇,区域性中心城镇,邕宁区的第二大城镇。 而属下的中山村离市中心几十公里,离镇上数公里,交通较为便利,不时即达。


人勤春来早。那楼镇地势成丘陵,人多地广,土地肥沃而雨热充足,是广西著名的“淮山之乡”,南宁市重要桑蚕生产基地和农业重镇。时近中午,漫步在村属屯赖坡的一条平坦的集资水泥路上,在李花、豆花、油菜花的春意中,见村民多外出田间劳作,屋不留闲人。而村宅并不密集,散建于丘坡上,掩影在竹林、龙眼果树中,且多为毛坯外墙的现代楼宅,也是广西独有特色,老古宅几乎坍塌而埋没于杂草碎砖里,一时看不出村屯的底蕴。也有几栋大户家的风范,应该是村里致富能人了。几口老鱼塘,一个老水井,还在等着春天雨水的浸润。四周独特的红砂土质坡地里,少了稻田,也寻找不到传说中的那楼淮山,但见有不少桑叶田地,长出了嫩芽绿叶。据说全镇种桑养蚕户有着近万户,成为一方农业支柱产业,看来此中山村也是主产之地了。






村头公路旁的鱼塘,虽说放养着不少鱼,但初来乍到的,并不熟悉我们,也就不怎么上钩了,仅收获几条小鱼而已。但热情的主家赖总两口子,怎么也不能让我们空空而归,除早早的请人帮挖了一大袋淮山特产待命,还亲自动手杀鸡、宰鸭来招待我等一众男女。特别是一大锅那楼淮山沙骨汤,可是一扫而光,纷纷点赞。粉、糯、香、白的正宗那楼淮山名不虚传,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实至名归。




初识性格随和的赖总与开朗麻利的赖夫人,俩凭着聪明才智,扎根于家乡,而勤劳致富。办厂、开店、运输、种养,出租等并举,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的优秀典范。他们开设的榨油厂,采用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收购选用本地及广西土产的花生为原料,所产的生态花生油,清亮浓香,价格实惠,行销镇内、镇外而小有名气,曾得到到访考察的自治区刘宁书记的表扬和鼓励。即来都来了,大伙多少得捎上几斤回去细品。见墙上的一个小牌匾,读来更令人起敬。原来,赖总致富不忘乡邻,亦热心于村镇里的公共事业,是镇上有名的慈善人士,乡贤达人了。



那楼,那楼,欢迎来游。
(南宁乡村系列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