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黎塘小镇,深秋的水电五处大院“开荒”忙,有蛇出没。

淑幺评旅游 2024-11-01 13:04:46

在广西交通及工业小镇黎塘,由于时代发展变化,曾经众多的国有企业关停、搬迁后,遗留下若大的生产及生活区,多沦落为杂乱而野草丛生的境地。但也有被依然留守居住在单位大院的退休老人及家属,闲不住而开荒种菜、种果 ,补贴家用,倒显现出另一种生机勃勃景像。

地处东区的水电五处,成立于1963年。曾做为广西水电厅直属的水电机械施工队生产和生活的“大本营〞基地,拥有近千亩的面积,其建设规模在黎塘镇也是排于前列的。

幼时起就生活于五处,印象中起初并有围墙,七十年代未才砌墙成了大院子。竟管院里有着集体统一种树、种花的绿化传统,但地方广大,边边角角之地,都被开发成了各家各户的小菜园子。其实我们的父母辈,绝大数还是来自农村,骨子里对土地的情节,以及对开荒种地,播种浇水的技巧,那是信手拈来,干得不亦乐乎。做为五处子弟,没有谁年少时放学后,不被命令去菜地翻土、浇水、施肥,摘菜等等干活的,况且子弟学校的各班集,还有自己的菜地及水田,记得五年级时,我种出了全班最大的红薯。虽然没有赶上“上山下乡“知青插队风,没想到我一个“工二代”,在黎塘五处大院的成长中,也学会不少种地的农活,无疑是一件颇为自豪与骄傲的事,往事如烟,那些劳动的场景历历在目。

值此深秋的时节,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又得以回到这个曾经充满温馨和快乐的地方,寻访和回味那曾经过往的历史印记。漫步于虽显老旧,但清静而安详五处大院,心情犹为放松。废弃的旧椅、旧桌的旧字迹,有着父辈们奋斗的光荣过往。年初,除生活区,商业区外,有说:其空置的大片“良性”土地,已被划转给广西投资集团的某公司,并进行招商开发,但现在看属“雷声大而雨小”而效果不大。生活区及物业的事宜,乃归属原水电五处变更后的广西海河公司管理,但明显管控松驰了许多。在这干爽的秋收季里,从而引发一波更为热烈的开荒热潮。

一新、一旧水塔屹立于高坡之上,这在 小镇的国企中是罕见的,曾经供应着二、三千大院人的生活、生产所需,见证了五处曾有的辉煌。水塔下的原重机队周围也是传统的菜地集中区。小时候,我们也曾来过这里种过玉米和棉花,离家稍远,颇为辛苦。此情此景,仿佛又见母亲曾经赤脚、弯腰锄地的身影。难得水鱼塘充满了水,估计是有人承包养殖了什么,也给大院增添了一些灵气。房前屋后的芝麻开花,红桃K有着另类的风景。一盆“石油菜”,勾起童年上山攀岩钻洞的记忆。

遇见一位早已退休的老同事,有三千多的退休金。但不仅利用废旧房子养鸭、鹅,还开荒种了红薯、玉米。盛情之下,就客气的拿了几斤,绝对的农家肥物产。地里的一个硕大的红薯,印证五处大院真乃土质肥沃,种养有高手。

曾经熟悉的木工房及老球场(育花园),杂草灌木丛生了多年,近来开放成了大家开荒种菜新天地。同时也惊扰了安居于此的“辣条”家园,类似这种这在大院里并不奇怪,小时候也有见过,以草花蛇居多并不可怕,也没听说有谁被咬过。但据听住在临近的一位大妈介绍说:住在这里平房十多年,经常有爬进家里,而且是二米多的粗大“吹风蛇”,“吹”死过几只鸡,自己也曾被吓得起毛,119都来过两次。现在柴火房里还有一条,我已经不敢放什么东西,每次进来都很小心...所以我积极来除草、放火开荒,已经处理了几个窝了...看来五处大院这生态真够野性和刺激的,无非也是人气早已衰落的表现了。

夕阳西下,又说再见。愿五处安好。

1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