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认李宗仁将军大名,还是因多年前的一部电影《血战台儿庄》。据了解,生于1891年的李宗仁,乃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其幼年读私塾,后读军校,种过田,打过工。戎马生涯中几经起落,战功显赫。为北伐革命的先锋猛将、功臣,授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民国“桂系”首领,治桂成了全国“模范省”。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抗日战争期间,率众广西“狼兵”北上转战一线。特别是在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时,指挥国军赢得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寇1万多人而名声大躁。解放战争中,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因信仰的不同,历史上“桂系”对“中共”亦曾干了不少坏事。但李晚年最终冲破险阻,毅然携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其他中共领导人的谅解及热烈欢迎。据说与伟人相见时百感交集而泪流满面。1969年1月,因肺炎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做为一个广西人,内心对李宗仁将军,还是充满着相当敬意。


李宗仁家乡于桂林临桂区两江镇的浪头村,离市区约30公里,有一百多户李姓人家。虽属汉族,却讲一口不易听懂的“土话”。其实这个“浪”字,只是现代人在原古“木+田+木”字,因字典无查而按同音改写。车近两江地的地势,在喀斯特地貌的桂林,明显平坦不少,大片略黄的田间谷穗,预示着又一个丰年,也是浪头村人世居耕读的体现了。







村西几座突起山峰,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山下夹扎着一片参差不齐的古宅与现代民建,古宅砌砖技艺较为精致,大门多偏小、简单低调。总体老旧的古宅院落中,有一对朴实的老伯、老奶在坚守,养几个鸡、种点菜倒也是自由。高大的中堂壁上,一面“人民公社”老镜,亦是老两口岁月相伴的见证。据老伯说,解放初,老辈也曾划为“地主”大户。近山脚下,一座更浩大的青砖高墙城堡式大院,格外的耀眼,这就是李将军故居老宅院。据了解,此宅院初建于1911年,占地4500㎡,5-9米高的墙院内多为两层木制结构房,分布有7个院落、13个天井,有上百间厅房的民国建筑,随李将军的荣升与兴旺,分三次扩建而成。





入院大门带有西式风格,透着坚实。内凹门框旁刻联“山河永固,天地皆春”,表露出主公的心志远大。当年老蒋夫妇到此拜访,亦情不自禁留影于门。门墙上画有一钟,时针指着正九点,使我想起了伟人曾对新青年寄望的那一句话。门后有屏风,左边有门卫房。院宅为座西向东,顶盖为硬山式双坡青瓦头,“四水归堂”方形天井,多为传统对称设计,后院墙的双耳䦆形墙头,又带有岭南广府风格。建筑群内分安东第、将军第、学馆等三进客厅、四大院落,均为两层的全杉木结构(可惜二楼不开放参观),虽木雕工艺普通,但多以重重券门相联,通廊回环,天花顶加木板,气势不凡。采光、通气、遮阳,保暖、避雨具佳,有明显的清末民初桂北木构民居的特征。





做为军队首领的家宅,大院亦讲究和突出军事的防护功能。如高、厚、硬的护墙分隔,高窗,角碉堡,射击观察口,应急小后门等。而多且宽的廊,即使背山上埋伏狙击手,亦不轻见院内人身走动。院内前、后花园及天井多种有各种绿植、花草,特别是后园自挖的鱼塘,水井,自然引山泉水渗出而终年不涸,使宅院平添灵水之气及庄园秀美,堪称民国“广西第一院”。有说此地为风水宝地,也多有这个原因。








宅内布置基本按原样复制外,亦展示有大量李将军及家人的生平故事照片,文案介绍。其中与老蒋一张同照,表情一个善面仁慈一个凶悍狡诈,唉,也应了一句“慈不掌兵”,李最终没干得过蒋,不然中国历史要改写。故人远去,似音容犹在 ,睹物思人更感慨,终观李将军的一生经历及功过,亦是我们重温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军阀混战,国难当头的抗战岁月,国共缠斗的恩恩怨怨,以及新中国建设的光辉历史时期。如今,一座保护完好的老宅院,也成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致敬李宗仁将军。
注:故居为免费参观,小广场停车10元,不计时。
(国庆桂林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