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宁坛洛镇,香蕉之乡隐藏着一条怎样的古“旧街”?

淑幺评旅游 2025-02-11 12:56:37

南宁西行约四十公里即到坛洛镇,隶属市西乡塘区,是去往云南、贵州省的交通“门户”。早年也曾多次行车擦边而过,确不曾细访。印象中就是香蕉林特多,有一年丰产却滞销贱卖,全市人民还发起了爱心购买活动,见识过自然熟的香蕉。

近日溜达到此,一路难得的平坦带些丘陵的地形,土质肥沃,水源足,很适合农业种养,难怪附近还建有个老牌的大型农垦金光农场。据了解:小镇因处坛洛村而得名,有说由潭洛偕音而来。清未始(1877年)设乡制,壮族居多。现约十万余人,在南宁也属于大型乡镇了。近些年,除了著名的香蕉,坛洛镇亦大力发展柑橘、黑皮冬瓜、火龙果、南瓜、甘蔗、生猪、肉牛等现代化种植养殖农业,而成为脱贫致富的明星镇...

走进坛洛,奇怪的是小镇却偏于国道数里远,不算大的镇街区亦分新区与旧区。新区略有井字型走向的规划,旧区则弯窄随势而建显得杂乱,新楼与旧房交织而居,但各自安好。于门柱帖年红,也颇显较特别。还有蕉林于其中,确实很具“蕉乡”特质。一幢70年代八字型设计的供销百货大楼还在用,对面是老银行,亦证此处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曾经辉煌。宽大方正的农贸市场虽不是圩日,亦有不少人气摊铺,传统小吃血肠,据说是宴席必备。不少农妇售卖着水果农产,本地土产本地价,值得拥有。所见不少“电驴”浑身泥尘,亦近半不上牌照,可见小镇也是“山高皇帝远”的粗放管理,居民日常主打的是一种松弛随意。

在旧区坛洛村委的边缘处,一座大戏台的背后,无意中发现一条更为古老的旧街。复建的戏台名叫中山亭,印象中,此地历史并不曾与孙中山有交集,估计也只是当年的一个纪念。与城东的五塘镇兴玩麻将不同,不少老汉聚集一起休闲晒日是在打扑克,也是小镇特有的文娱现象了。据介绍:旧街墟有着二百多年历史,以马,邓姓人家占多,曾经是此地最早、最繁华的黄金街。又分主街和副街,大致呈T型走向,总长约二,三百米。现主街为一条约三米宽石板路,是民国时由驻军牵头,各房户主出资而修建,其路面形状带拱并不平整,虽坚实利于排水,但通行并不便利,现在广西巳经很少保存。

旧街虽略有修复,但基本荒废,显示尚余一丝人气。除街首一座简陋的关帝庙,从遗留的建筑看较为杂乱多样,分铺面式和居家式,工艺一般。老铺面多为青砖柱两层木作房,门中腰处开一个小半的示货窗,类似宾阳古南街、龙州上金街等非骑楼风格。但此街的铺面却并不讲究连排,而错落或散建于主、副街里。街中,一传统对称式居家大户的前厅颇有些气势,据说原来为三井四厅的地主大院。解放后,后厅部分皆被拆房取砖另用,如今,剩一片空地长满杂草及几棵果树(好像一排厢房尚在)。街尾,有一户邓氏家的百年老宅,高门二层一厅的大屋外体为青砖,灰瓦,砖窗,坚实牢固。窗外挂一镰刀利器,也是当地独特的辟邪所用。正门的门当门枕石做工精致,内堂祭祀台全木作到顶,彰显高端大气。房主有两兄弟,很用心地用镀锌管加彩钢瓦打起支架,保护起老宅。一老奶独乐居于此,估计也老人情感不舍的执念了。

传统的村落,是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可复制性的,而南宁市完整的古村落已所剩不多。此旧街虽巳被收入第二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政府也曾有百万元的资金支持做过一些修复。但总体成效不大,没有了人类居而往来,破败、寂静如“鬼街”,可见其保护及挖掘、宣传等任重道远似成“鸡肋”项目。

如今,政府财政如“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境地,坛洛,广西维一有高铁站的乡镇,还是有大有搞头的。

(南宁乡村系列之十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