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宁,任城区既是中心城区的所在地,也是情况相对特殊的区域之一。
若按照行政区划口径来看,这里的确只有任城区这一个身份,但按照实际管理口径来区分,这里既包括了任城区直管区、济宁高新区的大部分区域、太白湖新区,其中后两者直属于济宁市本级,并非任城区的下级机构。
在济宁,任城区直管区的经济体量是何位次?
以2024年前三季度的GDP情况为例,任城区直管区497亿元的体量可位居全市第2位,但相对邹城市仍有不小的差距,对比身后的兖州区、济宁高新区同样没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这种局面,不少网友是疑惑的,虽然实际管理口径上的任城区不包括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但任城区直管区坐拥着绝对的中心城区,但为何经济体量不是全市之首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网友会说是因为任城区直管区的人口数量少于邹城,而邹城的人口数量是各区县最多的。
但这种说法显然不合理,以截至2023的常住人口数量为例,任城区直管区107.75万的常住人口数量确实少于邹城,但两者的差距仅6.65万人。再结合两地今年前三季度422的GDP差值来看,这显然不是人口数量决定的。
除此之外,兖州区、济宁高新区在人口数量和经济体量方面的位次也有力说明了人口规模不是影响经济体量的最大因素。

论经济体量,任城区直管区为何不是全市之首?
一、工业体量不占优势
任城区是济宁中心城区的所在地,所以是最能贴合“城市化规律”的区域。
在“城市化”的客观规律中,城区人口增加、城区面积扩张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表现之一,而伴随这一表现的则是“工业退城”、“工业外迁”,任城区作为绝对的中心城区,自然避免不了这一步。
但对于任城区而言,工业退城后留下的地块要首先保证城区的各种基础设施,以此迎接城区人口的增长和城区扩张。而外围的喻屯、长沟等乡镇和街道又需要承担永久基本农田、耕地红线的指标,所以任城直管区即使拥有运河经济开发区也并没有太多的工业用地指标,这就使其退城的工业资源要么进入市级主导的济宁高新区,要么迁往嘉祥县。
“以服务业为主导”、“依赖服务业”就成了任城区直管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特征。今年前三季度,任城区直管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3.82亿元,独占全部GDP的67.2%。
而在市区范围内重点发展工业,尤其是大工业的任务就由济宁高新区承担,工业用地指标、产业资金、产业政策等都有重点倾斜。

二、高端服务业太少,难以拉动整体的服务业
既然产业结构是以服务业为主导,那么服务业表现的好与否就决定了任城区直管区经济体量的上限。
以2023年的情况为例,任城直管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整体GDP69.4%的比重着着实较大,但这一体量仍略低于邹城的476亿元。
批发和零售业是任城直管区产出GDP最多的服务业门类,2023年110亿元的增加值独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9亿元、64亿元。至于六大营利性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体娱乐业)更是只有55亿元。
而在六大营利性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是公认的高端服务业,但任城区直管区相关行业的增加值着实太低,进而暴露出了自身仍缺少高端服务业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