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为什么说芜湖的经济地位难以被其他地级市取代?

永卓看这个趣事 2024-11-14 05:14:57

在经济领域,芜湖市是安徽省内公认的“第二大城市”,包括但不限于GDP、财税收入、工业和服务业规模、进出口等经济指标均是仅次于合肥的水平。

以今年前三季度的地方财政收入为例,芜湖304.9亿元的体量虽不及合肥的5成,但对比身后的地级市仍有不小的优势。

虽说经济地位至今是安徽省内的第二大城市,但“芜湖的地位是否会被取代”、“XX市有望超过芜湖”、“人口数量影响了芜湖的发展后劲”等等一系列的声音一直在网络上存在。

但尽管此类声音再多,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待。就各种客观条件而言,芜湖在安徽省的经济地位完全能用“难以被其他地级市取代”来形容。

在安徽,为什么芜湖的经济地位难以被其他地级市取代?

1、芜湖既是长三角中心区27个成员之一,又不容易成为长三角核心地区的附庸

虽然广义上的长三角范围已经扩大至41市,但被纳入中心的成员仅27市,其中安徽共有8市在列,芜湖正是其中之一。

但具体到长三角中心区的内部来看,上海、苏南地区、浙北地区才是公认的经济高地甚至核心地带,不仅自身经济体量大,而且具备产业外溢、转移的能力,而来自安徽的成员中除了合肥外,其他成员的角色都是“承接产业转移、对接长三角、融入长三角”。

芜湖与长三角核心地带的距离本就相对更近,再加之有了中心区成员身份的加持,就更容易获得发展资源。

但与马鞍山、滁州直接与南京相邻而选择深度对接南京发展的情况不同(例如滁州依托背靠南京江北新区的区位优势打造了汊河新城、汊河工业园,且开通了宁滁城际滁州段;而马鞍山更是为了对接南京发展而被批复设立了博望区,与南京溧水区交界),芜湖并不与南京甚至苏南、浙北任一地区交界,所以芜湖在具备“对接、融入、承接”的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特点与相对独立性,而马鞍山、滁州的情况反而更像是长三角核心区的附庸。

2、芜湖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区的经济份额颇高

地级市虽由各个区县共同组成,但市区才是地级市市本级的“自留地”,市区经济水平的高低更是直接决定了各县、县级市的“向心力”。

放眼全国来看,“强省会”、“省会首位度”的力度加强是全国范围内的主旋律;资源、人口乃至人才加速流向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等“高配”城市已成趋势,绝大部分普通地级市已经毫无优势,将自身的市区乃至中心城区做强就是尽可能止损的高效做法。

如果一个地级市连市区、中心城区的经济体量都没有可观的份量可言,那么它如何吸引本市的县域人口大量涌入呢?又如何吸引其他县市的人口呢?又如何抵挡人口被经济更好的地区虹吸呢?

在安徽省内,芜湖正是市区经济份额相对颇高的地级市,即便只看中心城区(不含繁昌区、湾沚区),其2023年度2937.5亿元的体量照样能占比全市的62%!这一比例仅略低于合肥中心城区占全市的比重(66.3%)。

反观省内其他的“多区市”,阜阳市区占全市的比重仅31%、安庆市区为33.8%、蚌埠市区为53.8%,均不及芜湖。

3、芜湖规模最大的产业也是安徽省的优势产业

汽车产业是安徽省的优势产业之一,全省2023年的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营收近5500亿元,全产业链营收达到1.15万亿,汽车产量居全国第2位,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第4位。而支撑起如此成绩的核心成员正是合肥与芜湖。

在产业领域,芜湖堪称多元化,但要论规模最大的当属汽车产业。在省内部分城市最大的产业至今未突破“千亿级”规模时,芜湖的汽车产业在2022年就突破了2000亿元产值。

再以2023年的情况为例,芜湖市汽车产量高达120.2万辆,独占全省的48.3%,实现营收3324亿元,占全省的6成有余。

0 阅读:0

永卓看这个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