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博山孙廷铨故居,未开放;转探清真寺,遇礼拜未完成拍摄

寄柔评旅游 2023-11-12 01:46:02

我们探访了北岭的古窑址,我现在又来到了博山大街。

博山大街是博山区历史比较悠久的一条街道,现在建成了一条仿古街。在大街的中段有一粉墙黛瓦的古老院落,这就是孙廷铨故居,现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孙廷铨故居又称为“相府”,距今约有400年了,坐东朝西。现在院子的大门是重新修建的,原来故居的大门在大街扩建的时候被拆除了,门上方原有的“为帝者师”“太师相孙文定公之第”“帝赉良弼”三块匾额也不知所踪。

我们看这北边房屋的西山墙上有关于孙廷铨故居的介绍。这座明清时的古建筑是孙廷铨在京为相期间修建的,规划仅与地方官员的住宅一般大小,朴实无华,后因世事沧桑,垣倾壁圮,现在的建筑是自2008年起重新修缮的,但是现在并没有开放,我们也只能从外边来看一下了。

我们绕到院子后边看一看,在外边只能看到青瓦屋顶哈。那座高耸的四层楼阁是孙廷铨的藏书楼,名曰“山雨楼”,是故居里边保存较完好的一栋建筑。据说当初孙廷铨藏书十分丰富,但是后来就全部流散了,有一部分保存于山东省图书馆,书上有“山雨楼图书记”的印章。

关于孙廷铨故居的建筑咱就不说了,咱就来说一下孙廷铨-孙阁老。

孙廷铨,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字枚先,号沚亭,卒谥文定,博山人都尊称为“孙阁老”。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及第,任大名府魏县令,次年调抚宁(今河北秦皇岛抚宁区)推官。清顺治元年(1644年)授天津推官,后历任吏部主事、太常寺少卿、户部左侍郎等职,顺治十二年(1655年)擢兵部尚书,顺治十三年(1656年)调户部尚书,顺治十五年(1658年)加太子太保,调吏部尚书,所以也称其为“三部尚书”。康熙元年(1662年)官拜内秘书院大学士,入参机务。但是仅仅一年有余,便以“怔冲之疾”告病还乡。

孙廷铨在为官和隐退期间,著述颇丰,留有大量有价值的著作。特别是《颜山杂记》最为有名。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颜神镇的山脉、河流、城池、沿革、名声、碑碣、人物、物产、遗文乃至轶闻逸事、风土人情等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好了,关于孙廷铨就先简单介绍到这儿了,在离这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清真寺,本来想单独再做一期,结果拍清真寺的时候遇到点不可抗力因素,没拍完,咱就合并到一期了。

博山清真寺就在大街相邻的峨眉山西路上,现在是博山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根据《博山区志》记载,博山的伊斯兰教在清雍正年间由泰安、青州传入,距今有200余年,当时有30余户130余人。博山清真寺又称为“峨嵋山清真寺”,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文革期间遭破坏,被工厂占用,1982年恢复宗教活动场所,并重新开放。现在市级重点文保单位。

进去问了一下,参观是可以,但是赶不巧正遇上穆斯林做礼拜。没办法,咱得尊重人家的宗教的一些习俗规定。这个时间应该是每天的晌礼。前面咱们探访周村清真寺的时候讲过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和大殿的朝向。今天咱就借此再说一下穆斯林的礼拜。

每一位穆斯林,不论男女,每天都要按时作五次礼拜,除非有合乎教义的理由。这个每天五次礼拜分为晨礼,就是每天拂晓时,太阳初现到日出之前这段时间;晌礼,就是日正刚过,太阳刚开始偏西的时候到太阳偏至中途这段时间,差不多与地平线呈45度;晡礼,就是晌礼结束后到日落之前这段时间,大约就是三到五点的时候吧;然后是昏礼,是从日落到西方天边红霞完全消失这段时间;最后一次礼拜就是宵礼,是从西边红霞消失到第二天拂晓之前这段时间。

礼拜的时候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衣净、水净、处所净、举意、认时、朝向正”。

博山清真寺在每年穆斯林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法图麦节四大节日时都会举行隆重的朝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