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博山永济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多次重修,桥下曾有铁路穿过

寄柔评旅游 2023-12-12 23:05:05

孝妇河从博山城穿城而过,将博山城一分为二,连接河东西两岸有许多座桥,走人的,走车的,估计得有十好几座,但今天咱们看的是一座古桥,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永济桥。

在博山要问永济桥,也许有人不太清楚,但是要问七孔桥,则几乎是无人不知。那么问题来了,现在我们看到这桥只有五孔,为什么被称为七孔桥呢?

据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永济桥在县西南三里凤凰山东麓,石梁也。两旁皆盘石为栏,跨陇水上,环孔七,宽可容二乘三骑,亦可谓长桥卧波矣。”通过这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这桥原来有七孔,所以俗称七孔桥,但是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五孔,因为建国后在1960年左右拓宽这沿河路的时候,这桥两端各有一孔被掩埋了。

关于永济桥修建年代,博山乡贤赵振业在清顺治十年(1653年)撰书《重修永济桥记》一文中说“此桥创修年代‘无考’”。但是根据1990年版《博山区志》记载,永济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建桥之初,取“永远济世”之义,命名为“永济桥”,根据这个记载,这个永济桥应该算是孝妇河上比较古老的石桥了。

这座近五百年的古桥在古代经历了太多的劫难,在现代社会又受到了种种磨难。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和民国时都是因为洪水冲垮而多次重修。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有“永济桥在城南三里,跨孝水之上,为泰安孔道。桥高去水一丈,戊子年山水骤发,高桥数尺,石栏漂去,复修。”的记载。

另据有关资料记载,顺治四年孝妇河涨水,高出永济桥石栏荡尽。乾隆十九年(1754年)六月被洪水冲垮,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在桥西头的凤凰岭下尚立有乾隆十九年“重修永济桥记”石碑一块。光绪元年(1875年)大水坏永济桥石栏。光绪五年(1879年)大水暴涨,桥栏又被全毁,第二年开始整修,三年后完工。

民国二十九年《续修博山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近40年间,永济桥石栏又四次毁于山洪,四次修复。到了现代六十年代时候为了拓宽沿河路掩埋了两个桥孔;后来说是桥身出现裂痕,为了安全,防止过车压坏古桥,在桥上垒上了防护墙阻挡车辆通行;再后来为了缓解交通,又拆了防护墙,加固桥面,铺上大块条石,重新允许小型车辆通过。

在拍摄的时不时地能够看到有车辆在上面隆隆驶过。但是去年的进候因为交通事故,桥西头的护栏被撞坏,现在桥再次被封,仅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了。

这永济桥为石拱结构,青石砌筑,石台、石墩,现在的桥长36米,宽6.5米,高约6米,据说这桥面上的条石为后来维修时铺上的。东西两头各有雕刻精美的石狮子,桥上有盘石为栏,桥头的栏板上有精美的梅、兰、竹、菊浮雕。

据相关图片和史料记载,在民国初的时候,最西头的桥孔下有一条小铁路沿河而行,这就是原来博山到八陡的窄轨轻便铁路。

20世纪初的永济桥

1903年永济桥

1924年永济桥下的火车道

1929年永济桥

据史料记载,这段铁路的建造与当年的企业家马官和有关。马官和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开始创办企业,1917年与他人集资200万元开办了山东工商银行,之后又利用银行筹集资金,在博山、八陡开设煤矿。

根据《续修博山县志》《中国现代交通史—博山铁路》《博山区志》等资料记载,早在一百年前,民国八年(1919年)的时候,日照人马官和等联合集资40万银元呈准交通部创修轻便铁路,民国九年(1920年)七月开工,先修筑博山至八陡区段,渐次延展到“五亩地”、“白谷囤”、“黑山”与“西河”等矿场,到了1921年11月竣工。因以人力推矿车运煤,经常发生事故,后改用德国制造的小型蒸汽机车牵引,在呈准之后,于1923年8月动工,1924年冬竣工通车。这条轻便铁路也成为山东省第一条私人修筑的铁路,但是后来因连年亏本,加上胶济铁路要由博山站延长的路线与此大致平行,其营业无法维持,1936年以78万银元卖给了胶济铁路管理局,随后在1936年冬至1937年6月改建博八铁路时废弃。

如今孝妇河水从桥下潺潺流过,横跨在孝妇河上的永济桥,依旧古色古香,雄伟壮观,可谓是长虹卧波。我们看在桥西头,一路之隔的凤凰山下树立着许多块石碑。齐长城,位于原山公园小顶山的山顶,这个咱以后再探。这较大的一块是“重修永济桥”石碑,书于清乾隆十九年,立于乾隆二十二年。再就是红门的文保碑,就是上边这一组台阁祠宇的古建筑,博山红门碧霞元君祠,我们下期继续探访。

0 阅读:0

寄柔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