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清代茶人集锦之二--得茗与天下同乐

茶修智慧-陈绿芳 2023-12-13 20:20:08

清代茶人

1. 杨彭年

杨彭年(生卒年未详)紫砂壶名家。乾隆、嘉庆年间宜兴(今属江苏)人。字二泉。与弟宝年、妹风年同为制壶高手。其制壶精工,被人推为“当世杰作”。由陈鸿寿设计、杨氏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的作品,世称“曼生壶”,为鉴赏家所珍藏。“曼生壶"融砂壶与诗文、书画于一体,将紫砂壶导入新境地。传世作品有彭年制曼生(陈鸿寿)铭的“梅雪壶”、“套环钮壶”、“半瓢壶”,以及彭年制石梅铭的“圆角方础壶”、“竹段壶”等。现上海博物馆藏有杨氏制作的“钟氏壶”一把,南京博物院藏有“彭年制曼生铭紫砂壶”一把,均为杨氏代表作。参见“陈鸿寿”。

2. 陈鸿寿

陈鸿寿(1768~1822)清代书法家。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书法、篆刻著名,为西泠(杭州西泠印社)八家之一。嘉庆二十一年(1816)去江苏溧阳做地方官时,结识宜兴紫砂壶名家杨彭年,对杨氏“一门眷属"制壶技艺给予支持、鼓励。公余之暇,辨砂质,创新壶,绘十八壶式,请杨氏制壶,陈氏题铭。所题壶铭,注意与壶形切合,有独到之处。对紫砂茶具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参见“杨彭年”。

3.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文学家。(今浙江杭州)人。字璱人,号定盦。道光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学识广博。所撰茶诗甚多,如《会稽茶》诗,还著文把会稽茶与龙井茶作比较。

4. 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清代艺术家、金石学家。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沩叔,号悲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咸丰举人。历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善诗文及各体书法,擅画花卉果蔬。平生喜茶,精通茶史。篆刻别创新路。印刻画像,属首创。留传“茶梦轩"白文印一方,边款有对“茶”之字源考证:“说文无茶字,汉荼宣、荼宏、荼信印皆从木,与茶正同,疑荼之为茶由此误。伪菽。"赵氏第一次将“茶"字的形变历史上溯至汉代,为后人对茶史、茶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5. 徐润

徐润(1833~1911)清末洋行买办。字雨之,别号愚斋。香山(今广东中山)人。15岁到上海宝顺洋行,由丝茶栈房提升帮帐上堂职务。咸丰十一年(1861)任该洋行副买办,经营丝、茶等业务。同治七年(1868)后,自己开设“宝源祥"茶栈,专营茶叶出口贸易。经营地区在浙江、江西重要茶叶产地,成为上海商界知名人士。徐润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上海商务总会成立后,清政府派徐出任第一任协理。

6. 程雨亭

程雨亭(生卒年未详)清代茶业官员。光绪二十三年(1897)主持安徽茶厘局。对安徽茶业,特别是对皖南茶业颇多研究,提出改进产、供、销之建议。主张取消洋靛着色,扩大外销。著有《整饬皖茶文牍》。

7. 震钧

震钧(1857~1920)清代文学家。满族,姓瓜尔佳氏,字在廷(亭),自号涉江道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唐晏。北京人。曾任江苏江都知县,江宁八旗学堂总办。生于清朝末世,长于忧患,遂寄情书画,潜心著述。辛亥革命后寓居南方,对茶学有研究,溯古论今,通过南北饮茶方法比较,提出自己的认识。所著《天咫偶闻·茶说》分择器、择茶、择火、煎法、饮法,对饮茶理论有建树,为后人研究清末茶文化和饮茶风情提出佐证。

8. 刘仁贵

刘仁贵(?~1905)清代茶商。原籍山西,移居汉口(今属湖北)。在海关做抄班,结识俄人,任汉口俄商新泰洋行采购茶叶庄商,并开设广昌和茶庄。后任新泰洋行买办。不久,俄商又设阜昌洋行,经营茶叶出口贸易,聘刘氏任买办。至19世纪末,刘氏成为垄断汉口茶叶市场的买办商人。

9. 张文卿

张文卿(1867~1931)清代茶商。安徽歙县潭村人。北京著名茶庄“张一元"的创始人。清光绪十年(1884)在北京“荣泰茶店"学徒,光绪二十二年(1896)摆茶摊。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北京花市大街开设“张玉元茶庄",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为“张一元茶庄",1912年在前门外大栅栏开设“张一元文记茶庄",1930年后又改为“张一元茶庄"。北京城区多数茶馆、澡堂、旅店、戏院均为其代销茶叶,并远销天津、河北、内蒙古和东北各省。经营茶类有红茶、绿茶、花茶、紧压茶、乌龙茶等。开创了邮购、电话订货、送货上门等茶叶促销的业务方式。

10. 朱昌琳

朱昌琳(生卒年未详)清代茶商。长沙(今属湖南)人。时西北茯砖茶由兰州集中分销,东柜由晋、陕茶商经营,西柜由回民茶商经营。同治十二年(1873),陕甘总督左宗棠为充实税课,在兰州增设南柜,准许南方茶商经营,遂选朱氏为南柜总商。朱在长沙设朱乾升茶庄,在乌鲁木齐设分庄,到湖南安化购茶运至陕西泾阳压制茯砖茶,然后分销西北诸省,并经阿克苏、喀什输人俄国。为南方茯砖茶销售与出口作出贡献。

11. 朱紫桂

朱紫桂(生卒年未详)清代茶商。湘乡(今属湖南)人。初贫,后事茶致富。近代徐珂《清稗类钞》:“湘乡朱紫桂,初赤贫,读书村塾,三月而辍,以樵采营生。成童,执爨(cuan)于米肆,甚勤。巨商刘某委之司店事,尤干练。越数年,以所得薪资红利自设一肆,积千余金,遂业红茶,岁盈万金,时同治丁卯(1867)也。紫桂既小康,即以少年失学为憾,而补读。既而逐岁贸茶,积资近百万,湘皋、汉浒,几无不知有朱紫桂名矣。”

12. 汪锡纯

汪锡纯(生卒年未详)清代茶商。绩溪(今属安徽)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创办“汪裕泰茶庄”,坐落在上海老北门外大街。后传给其子汪惕予,茶庄发展到四家。他在杭州南屏山建造“汪庄",占地二十余亩,背山面湖,风光秀丽,为西湖风景点之一。

13. 孙同元

孙同元(生卒年未详)清代文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平生好茶,推崇“佳茗三绝”,撰《永嘉闻见录》:“余不近烟酒,而性最嗜茶。家乡龙井芽茶,虽香色并美,而味却甚淡。惟有一种名顶茶,叶亦不甚细而味独浓。以白沙泉水烹之,配以海宁之白甘贡菊数朵,真所谓色香味俱胜,足称佳茗三绝也。”

14. 江灵裕

江灵裕(生卒年未详)清代茶商。婺源江湾(今属江西)人。清光绪《婺源县志》:“贾于温州,总理茶务。”为旧时徽帮名茶商之一。

14. 朱文炽

朱文炽(生卒年未详)清代茶商。字亮如。婺源官桥(今属江西)人。清光绪《婺源县志》载,朱氏“性古直,尝鬻茶珠江,逾市期,交易文契,炽必书‘陈茶’两字,以示不欺。牙侩力劝更换,坚执不移。屯滞二十余载,亏耗数万金,卒无怨悔。”

14. 郑世璜

郑世璜(生卒年未详)清代官员。宁波道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郑为首,组织中国第一个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种茶、制茶、烟土税则事宜,曾到印度的阿萨姆、加尔各答、大吉岭,锡兰的科伦坡等地考察。回国后,写了考察报告,题为《乙巳考察印、锡茶土报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