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尾有没多花你一毛钱?香港电影人一套人马两部戏的骚操作(中)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5-04-23 18:21:09

(四)1992年《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

1991年,知名导演王家卫和刘镇伟强强联合,在台湾学者公司老板蔡松林的资金支持下,成立了泽东电影公司,正式打响了自己的招牌。

咋一看,俩人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执着于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一个醉心于商业上的大开大合。

其实早在邓光荣的影之杰公司期间,俩人就已经合作了《猛鬼差馆》、《猛鬼学堂》等猛鬼系列,彼此之间互相欣赏。

“拍王家卫的电影就能拿奖”,“周星驰早期拍电影都要找我拿主意”,王家卫自然是金像奖的常客,众多一线明星被他折磨得苦不堪言却又甘之如饴,刘镇伟不仅创作过不少票房神话,也拥有运营影艺创库、世纪影业等电影公司的实际经验。

这样看来,俩人的合作,又恰好达到了商业和艺术上的最佳平衡,却又算得上珠联璧合。而刚好是这样的组合,在公司的创业作《东邪西毒》上,就救了公司一命。

1992年,先是王家卫拿到投资,决定翻拍《射雕英雄传》,开机拍摄《东邪西毒》。张国荣、梁家辉、梁朝伟、王祖贤、张学友、刘嘉玲、林青霞、张曼玉、叶玉卿等一众巨星的加盟,让这部影片从一开始,就受到万众期待。

但由于导演王家卫对剧本的不断打磨,导致剧组一度停工。最终拍拍停停,直到两年后才完工,影片也直到1994年9月才上映。这在当时,七日鲜盛行的香港电影界,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因为拍摄进度太慢,大牌明星又这么多,片商、明星的档期都不可能,无限期的等下去。蔡松林担心血本无归,便一再催促。

再这样下去,公司开张的创业之作,就要黄了,公司也很有可能胎死腹中。

王家卫只能找来刘镇伟帮忙。刘镇伟利用《东邪西毒》的原班人马,拍出了喜剧经典《东成西就》,既利用了明星档期,也极大减轻了《东邪西毒》的拍摄压力。

在出名“快枪手”刘镇伟的操盘下,当时为了赶在贺岁档上映,《东成西就》仅用了十多天拍摄,一个月内便完成了后期制作。而且取得了‌2346万港元的不错票房成绩,在某瓣上还取得了8.7的超高评分,这对于国产喜剧来说,也绝对称得上,一个不俗的成就。

而且‌《东成西就》并没有给演员额外加钱‌。这部电影的拍摄初衷,是为了补贴《东邪西毒》的超支成本,因此演员的片酬,实际上是由《东邪西毒》支付的。这就极大的压缩了制作成本。

按现在的说法,《东成西就》这部电影,就是为圈钱而拍的。但又怎样?反而是精雕细琢两年多的《东邪西毒》,只收了902万票房。但好在有《东成西就》托底,不然要么资金链断裂拍摄中断,要么倾家荡产拍完上映,也是亏到发麻。

‌这也应该是港圈中,最经典的,一套人马拍两部电影,名利双收的经典案例。

刘镇伟这套“一组人马拍两部电影”的省钱操作,启发了不少投资人。当然,至于他们成片的效果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

(五)1993年《新流星蝴蝶剑》和《剑奴》

1993年,趁着新武侠电影的火热(相比以前邵氏张彻、刘家良的硬桥铁马,主要指徐克、程小东从《倩女幽魂》开启的,以威亚钢丝为主的天马行空的武侠),古龙名作《流星蝴蝶剑》再次搬上大荧幕。

影片由台湾八大片商之一的,长宏影视老板吴敦投资,朱延平监制、麦当杰执导,梁朝伟、杨紫琼、王祖贤、林志颖、甄子丹、叶全真等主演。

强大的明星阵容,程小东设计的新式武打,李宗盛作词作曲的主题曲《爱似流星》,再加上精良的制作,《新流星蝴蝶剑》制作费直线飙升。

对吃快餐习惯的港片来说,这个本钱下的实在太大了。

果然由于当时武侠题材已逐渐泛滥,《新流星蝴蝶剑》1993年1月16日正式上映以后,仅获得916万港元,恐怕连支付众多大牌演员的工资都困难。

从哪里找地方弥补呢?于是《新流星蝴蝶剑》的监制朱延平灵机一动,决定效仿当年的《东成西就》,也赶拍了一部救场之作——《剑奴》。

可是要搞“一片双拍”,朱延平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

刘镇伟拍《东成西就》时,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还未完工,演员和剧务都在。可彼时的《新流星蝴蝶剑》已经完成拍摄,演员们都已经离开,朱延平手上,只有一堆拍好的胶片素材,以及一堆用剩下的道具。

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朱延平。

为了节省成本,他放弃了原片的杨紫琼、甄子丹、梁朝伟、王祖贤等大牌演员,找来了莫少聪、陈宝莲、倪淑君、楼学贤等人,先是补拍了一些镜头,还将《流星蝴蝶剑》里的部分场景,仅仅是改字幕抽帧后,直接用到《剑奴》里。之后将二者杂糅在一起,剪辑出了一部限制级武侠片作品——《剑奴》。

虽然用今天的话说,《流星蝴蝶剑》是个大IP,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王晶说过“如果电影不是为了赚钱,那将毫无意义!”正好,朱延平的外号是“台湾王晶”。

但任谁都想不到,《剑奴》虽然冷门,可实际内容比《流星蝴蝶剑》更符合古龙本意,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除了仅露脸的古装片,《剑奴》成为陈宝莲古装遗作。

而莫少聪饰演的太监形象,可谓是无人能出其右。不只是在《剑奴》中表现经典,在《中国最后一个太监》里,他还凭借“太监来喜”的角色,一举提名金像影帝。《剑奴》上映后,与当初的《东成西就》一样,创下票房佳绩。

果然《剑奴》在台湾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这让投资方在《新流星蝴蝶剑》里的投资,扭亏为盈。

不仅平息了大老板吴敦的“怒火”,朱延平也从此成为台湾市场的香饽饽,后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档期自己说了不算,由各位大哥先商量好,我再一个个来”。

(六)1993年《大闹广昌隆》和《何日君再来》

1988年,梅艳芳凭借一部凄怨的文艺鬼片《胭脂扣》,成为金像奖和金马奖的双料影后。从此此类角色更是纷至沓来。

1990年,陈果正在区丁平导演的《何日君再来》做副导演,这部年代剧情片正是由梅艳芳正和梁家辉合作拍摄。但当时主演梅艳芳档期实在太满,导致影片拍摄一再延期,剧组本来已经为拍摄此片,搭建了一条街的场景。

于是,制作方为了不让搭好的景浪费,就让陈果先行开拍了《大闹广昌隆》,这也成为他的导演处女作。

因为是临时上马,所以在剧组开机时,影片都没有完整剧本,编剧张小娴和导演陈果,只能边拍边写剧本。

本来陈果最钟意的女主角,还是梅艳芳,但一来他不想重复《胭脂扣》的角色,二来怎么可能有时间,要不然《何日君再来》也不会推迟了,所以想想,也就罢了。

影片最终由吴大维、陶君薇、青山知可子、顾美华和郑丹瑞等主演,《何日君再来》的主演梁家辉,因为待组,也顺便在戏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

新定的女主角陶君薇,主要活跃于九十年代初,主演的电影不多,不过她有个堂弟非常有名,正是著名歌手陶喆。

另一位女主演青山知可子,原本在在《何日君再来》中,饰演一个戏份很少的小角色,因为形象气质太过突出。于是,导演陈果慧眼识珠,就把她留下来拍《大闹广昌隆》。

也因为青山知可子是岛国的外援,尺度上放得很开,所以《大闹广昌隆》安排了很多大胆的床戏镜头,全部由青山知可子承包。

1991年,25岁的青山知可子选择来香港发展,在一年内出演了三部电影。

首先是搭档吴大维、叶子楣和周比利出演科幻电影《女机械人》,当时青山知可子在片中展现的美貌,已经被很多影迷惊为天人。

而且在做动作女演员之外,身材颜值爆表的青山知可子还好学上进,1999年在英国取得色彩心理疗法顾问及教师资格,并同时拥有日本色彩调配师、JAA芳香疗法师等执业资格,现在是日本著名的色彩心理学治疗师。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香港著名才子蔡澜,他有岛国留学背景,青山知可子就是他发掘的,她出演的这三部电影的监制,也都是蔡澜。

在跟风潮的影响下,《大闹广昌隆》明显受到《胭脂扣》的影响,两者都是题材一样的文艺鬼片,讲的也是爱情,不过是一段狗血的三角恋。

这部影片的故事,据说是来自于广州的一桩真实事件改编。有一位风尘女子遇人不淑,被渣男赵怀安骗财骗色,被逼自杀变成冤鬼。为报此仇,她祈求求小贩刘君献用雨伞把她带到赵怀安开设的广昌隆杂货店,好让她化身为美女,并亲手将怀安杀死。

或许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有一种现代版聊斋的既视感,因此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电影人将其搬上银幕,并两度改编成电影,陈果版算是第三次翻拍。而TVB也在1997制作过一部电视剧版,由林家栋和周海媚主演。

因为《大闹广昌隆》和《胭脂扣》题材撞车,全片又没有大明星,导演陈果也只是个刚出道的菜鸟,尺度又大。

所以,当时嘉禾上下没人看好《大闹广昌隆》,于是把它雪藏了3年。直到1993年11月才草草上映,事前更毫无宣传推广。过于文艺的风格,也让影片难以被普通观众所接受,导致电影仅上映6天便下映。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原版时长94分钟,但在内地的引进版本中都缩水了2分钟的戏份,较为影响观感。

导演陈果一气之下不再拍摄奇幻题材电影,反倒成就了他现实主义掌门人的地位,但青山知可子,仍凭借片中逆天的颜值,和出位的表现,直到现在,仍被不少影迷津津乐道。

(七)1993年《边城浪子》和《仁者无敌》

‌回顾90年代的港台武侠电影,其中有一部《边城浪子》的命运颇为唏嘘。

电影最初上映于1993年,正是港台武侠片,最火热的一年。

这部《边城浪子》在当年算是明星云集的大制作,由内地和香港合拍,内地方面得到了内蒙古电影厂的支持,而幕后出资的则是台湾龙祥影业。

影片由香港鬼才导演,陈勋奇自编自导自演,力邀曾经的古龙武侠片御用男主角狄龙出演,配戏的明星阵容包括:袁咏仪、张智霖、袁洁莹、陈玉莲、罗嘉良,阵容不可谓强大。

然而电影在当年上映时,被片商要求删减去大量情节,尤其狄龙出演此片时已经人到中年,身材发福加上在冬天拍摄,演员都穿着臃肿的戏服,就显得角色更缺少潇洒利落的气场,远不及邵氏时期的扮相。最终香港上映7天仅收获154万港币,票房惨败。

另一方面,据说当年陈勋奇拍摄此片时,原定的版本时长为140分钟,但片商认为故事节奏太拖沓,于是将影片重剪,删去了大量支线情节和人物关系,其中主要是一些角色的感情戏。

后来电影票房惨败,不甘心的陈勋奇,又带着团队进行了二次补拍,并重新剪辑成了一部电影《仁者无敌》上映,其中大部分镜头都是取自《边城浪子》被剪掉的素材,但两部作品重合的部分,也有大约30分钟。

这样就变成了《边城浪子》和《仁者无敌》两部电影,而且两片出品时间不同,《边城浪子》是1993年出品,《仁者无敌》是1995年才出品。可这两部电影应当作为一部电影来看,它们是同一套人马,在同一个地方,拍摄的同一个故事,后者的完整名字,其实是《边城浪子之仁者无敌》。

两部电影的主演相同:狄龙饰傅红雪,陈勋奇饰叶开和白天羽,陈玉莲饰沈三娘,袁咏仪饰丁灵琳,袁洁莹饰马芳铃,徐琳饰翠浓,冯克安饰萧别离,罗嘉良饰慕容明珠,张智霖饰路小佳,瞿颖饰丁白云,祝力强饰云在天,寇占文饰金背驼龙。个别演员出现在其中一部,如慕容明珠和路小佳只在《边城浪子》里露面。

在情节上面,《边城浪子》和《仁者无敌》有明显的风格区分,前者是一部以打戏为主,以傅红雪的报仇为主线,纯粹追求商业娱乐的猎奇武侠片,片中甚至出现了“隐身衣”这样的奇幻设定,而陈勋奇二次修改的《仁者无敌》,变成了双雄戏,同时加重了爱情元素,角色的塑造更加完整。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单独看这两部电影,会觉得片中的故事脱节、人物“从天而降”、台词莫名其妙、感情泛泛而谈,只是一部整体水准一般的电影。

若将两部电影合二为一,会觉得单独看片时的种种不足,得以消减,故事完整,人物有始有终,台词前呼后应,情感令人动容,是一部好看且耐看的优秀武侠电影。

有网友将两个版本进行了重新剪辑,最终拼凑出了一部相对完整的导演剪辑版,时长在161分钟左右,虽然仍旧不是完成版,但整体故事脉络,已非常清晰。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1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