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1994年《九品芝麻官》和《满清十大酷刑》
1992年,杜琪峰与周星驰合作了经典喜剧片《审死官》。不仅狂揽4988万港元,位列香港年度票房冠军,而且在金像、金马获得多个提名,再次称得上叫好又叫座。
票房、口碑双双走红,好友们都在为杜琪峰庆贺之际,有一个人的心中,却另是一番滋味,这个人就是王晶。
照理说,王晶与杜琪峰也算是师出同门(杜琪峰的恩师,就是王晶的父亲王天林),二人早期的拿手题材,也都是恋爱喜剧(80年代,杜琪峰的代表作是《七年之痒》、《八星报喜》、《吉星拱照》。而80年代王晶的代表作是《精装追女仔》三部曲)。
王晶想不明白,大家的水平应该是一样的,怎么一进入90年代,同样都拍周星驰,杜琪峰就突然能拍出《审死官》这样的作品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上学的时候,你考50分,你的同桌也考50分,大家相处得挺融洽的。可是有一天,你稳定发挥,再度获得50分,而你的同桌却考了100分。你问同桌为什么会考这么好,同桌还解释:“考前我根本就没复习,最后一道大题是蒙的”。
这事儿搁谁心里,都不是滋味。
更让王晶意难平的是,杜琪峰在《审死官》筹备之初,还邀请过王晶为影片担任编剧。王晶嘴上答应了杜琪峰,还收了“编剧”的定金,可是后来因为太忙,就反悔了,定金也没有退。
王晶一开始以为自己“小赚了一笔”,可是等《审死官》上映之后,王晶发现,自己输了,而且输麻了。
90年代初,王晶与周星驰合作了《赌侠2》、《整蛊专家》、《鹿鼎记》等多部经典作品,可是这些作品的票房,没有一部能比得过《审死官》。
事实上,王晶导也想像杜琪峰那样,对“人性的阴暗”、“官场的诡诈”进行一番淋漓尽致的讥讽。可是,这些沉重的故事内容,实在是与自己掌镜下,周星驰的喜剧风格不匹配。无奈之下,王导也只能将其从《九品芝麻官》的故事中剔除。
然而,王晶并没有放弃这些“被剔除的故事”,周星驰表现不了,那就找别的演员拍摄。
《九品芝麻官》之后,王导带领自己的“王晶创作室”,再次尝试“一组人马拍多部电影”的创作手法。拍摄了一部风格阴暗、直戳人性的作品,再度叫板杜琪峰的《审死官》,这部作品就是《满清十大酷刑》。
这两部影片应该是《九品芝麻官》拍摄在先,两部影片,场景重复的地方,非常明显。片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景是审案的衙门,细心地观众很容易可以看出,是同一个场景拍摄。
两部电影的很多演员也一样,在电影《九品芝麻官》和《满清十大酷刑》中,吴启华扮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小人还是秀才,他都能游刃有余地演绎。在早期的香港情色电影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苑琼丹依旧扮演她最擅长的傻大姐形象。虽然剧情乏善可陈,但适当的笑料却是活色生香中最好的点缀。
徐锦江作为风月片教父,却在两部电影中,难得扮演了捕快和巡按,俩个较为正面的形象。
《满清十大酷刑》取材自民间艳情故事,杨乃武与小白菜,而这个故事本就有历史原型——杨乃武与毕秀姑。而《九品芝麻官》,也可以看作是杨乃武与毕秀姑惨案的再次创作。题材也非常接近。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兼顾票房成绩,王晶在这部《满清十大酷刑》里,加入了不少猎奇的电影元素。这些元素的融入,也使得该片成为了一部限制级作品。
因为贴上了“限制级”的标签,《满清十大酷刑》只能在午夜场上映。排片的限制,也让电影的票房遭遇了一些打击,但最终也取得了1040万港元的票房,成功打破午夜场票房纪录。
而它的成本,只有《九品芝麻官》的1/3。
而且这部《满清十大酷刑》但是,该片的出现却为王晶的电影事业,开辟了新的方向。
《满清十大酷刑》之后,清史题材的限制级作品,开始在港片市场之上风靡。而王晶也接着凭借《满清禁宫奇案》、《慈禧秘密生活》等,开启了新的一波,引领风潮。
(九)1995年的《追女仔95之绮梦》和《一千零一夜之梦中人》
1995年6月有两部剧本一样的电影同期上映,分别是林庆隆执导、梁家辉与吴倩莲主演的《一千零一夜之梦中人》;以及李力持执导、刘青云与张敏主演的《追女仔95之绮梦》。
两者故事有9成相似,讲述没钱但才华洋溢的改车高手,偶尔认识一名富家女并爱上对方,但未表白对方就莫名消失,最终通过机缘巧合,重归于好的故事。
为什么当年会出现如此奇景?原来两部片的出品人都是女星张敏,一部戏拍两次的原因,跟她有莫大关系。
1995年,看到港片式微,向华胜退出永盛,选择去澳门发展博彩业。这时候张敏也开始绸缪自己的未来,于是自组“张敏电影制作公司”,自资拍戏。公司的创业作,就是《一千零一夜之梦中人》,导演是林庆隆。
本来找来好友梁家辉和吴倩莲出演男女主角,影片拍摄结束,看样片的时候,张敏发现整部影片有问题的地方太多,要补拍很多场戏。
上映档期也已经安排好,但男主角梁家辉已离开剧组远赴内地,和日本女星富田靖子,拍摄区丁平导演的《南京的基督》,根本无法回来补拍。
于是张敏找来很多人帮忙,包括王晶,刘青云等,导演也换成了李力持,由他和谷德昭修改了剧本,还有郑丹瑞、文隽、王敏德、古巨基等联合主演。
而自己也担当女主角,拍摄了这部《追女仔95之绮梦》,刚好也用上了王晶“追女仔”系列的版权。对原来的剧本也没做多少改动,所以就有个两部,除了演职人员不一样,但剧情却95%相似的“twins”电影了。
相当于是同一部电影拍了两遍,最终两部一前一后,上映时间仅隔7天,在电影史上也算是一个趣闻了
结果《一千零一夜之梦中人》早一周上映,收300多万票房,而《追女仔95之绮梦》收过千万,似乎老板张敏号召力更大。但两部片总计显然还是亏钱了。
其实两个版本最大分别是,《追女仔95之绮梦》更刻意搞笑,而《一千零一夜之梦中人》的制作,则比较考究。
之后张敏就不敢再投资拍片了,她的“张敏电影制作公司”,自此也宣告结业。
1996年,回永盛电影拍完最后一部电影《十兄弟》后,她更淡出了娱乐圈,专心到内地从事服装等生意。
(十)1993年《方世玉》和《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
香港电影里“黄飞鸿”系列电影,是最长寿的,从关德兴老爷子开始,然后是《醉拳》里的成龙,接着还有《武馆》中的刘家辉。
到了90年代的时候,徐克和李连杰弄出的《黄飞鸿》三部曲,把这个系列做到了最好。
1993年2月11号,《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在香港上映,票房拿到了2746万港币。仅仅过了4个月,到6月10日的时候,《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上映了,可就只拿到了1118万港币的票房。
前面三部徐克既当导演,又做编剧,还兼任监制。到第四部的时候,他就把导戏的活儿交给元彬了,自己忙着去拍《青蛇》和《新仙鹤神针》了。这也是元彬,第一次正式做导演,之前他都是动作指导。
尽管有熊欣欣演鬼脚七、刘洵演黄麒英、莫少聪演梁宽,但也没法把这局面给扭转过来。原因无他,两大主演,李连杰和关之琳,辞演了,再加上《黄飞鸿》一连拍了三部,观众可能也有点审美疲劳了。
李连杰辞演是有两个原因的。一个原因是他和嘉禾的合约到期了。实际上,在拍《黄飞鸿2》的时候,双方就因为片酬的事儿闹过罢拍,有了矛盾。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合约纠纷,导致经纪人蔡子明被枪杀,甚至连亲哥哥也收到了威胁。
没办法,李连杰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了正东影业,拍的第一部戏就是《方世玉》。当时大家都不看好这部剧,因为李连杰演的黄飞鸿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再演也不过是新瓶装老酒罢了!
李连杰却信心十足,找了元奎当导演,又邀请了大批老戏骨和当红明星参演,准备放手一搏。
李连杰自己当主演,要找的对手戏演员总不能太差吧?于是元奎就到内地去选武打演员,在北京体育学院一眼就相中了相貌周正的赵文卓。只耍了一套通臂拳,就被元奎带回了香港。赵文卓当时才21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和李连杰对阵丝毫不落下风。
唯一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太周正了,怎么看也不像反派,甚至某个角度看起来还有点“萌”。导演就只能让他斜着眼睛看人,还让他把下眼皮,画上红色,这样一来,整个人看起来就比较阴险。
事实证明,赵文卓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料,隔壁拍摄《黄飞鸿》的徐克,在去《方世玉》剧组探班时,也相中了他。
等到了《黄飞鸿》这边,徐克导演就很疑惑:“你怎么总是斜着眼睛看人呢?你现在是黄飞鸿,你是师父,你把脑袋给我正过来!”等到晚上,他还是得眼睛斜过去,一来二去,直接患上了斜眼病,简直是大型“精分”现场。
结果,《方世玉》和《黄飞鸿》一个是拍夜戏,一个拍日戏,白天一代宗师,晚上朝廷走狗,赵文卓很忙,有三天几乎是24小时轮轴转。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套人马拍两部戏,但一个主演同时拍两部戏,在整个电影史上,也不多见。香港电影人那时候的灵活多变,也可见一斑。
(十一)2005《七剑》电影和电视剧
2002年,徐克正处于从影生涯中最惨淡的低谷,没有之一。之前,被徐克寄予厚望的两部大作先后折戟沉沙。
一是2001年的《蜀山传》,影片耗资1亿港元(在当时可谓天价),但影片最终的票房内陆只有2000万,香港才1000多万,可说亏本严重。二是2002年的《黑侠2》,原本打算主攻的北美市场,因为质量太差根本就没上映,香港也只拿下了不到400万的票房。
连续两部电影遭遇口碑和票房两方面血崩式的亏损,一向笑看风云的徐克坐不住了。当时电影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一个导演如果连续三部电影赔钱,那投资方基本就不会再考虑找他拍戏了。
2004年,徐克带着自己的整个制作团队北上,接下张鑫炎的项目,在新疆拍出了震惊中外的武侠巨制《七剑》。
电影改编自梁羽生经典武侠名著《七剑下天山》,徐克呕心沥血打磨剧本,投入资金高达1.4亿,由他的电影工作室制作,每个细节都要求尽善尽美。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万众期待之下,电影于2005年暑期上映后却票房疲软,最终仅收获8345.3万元票房,除去分成,保守估计投资方亏损至少1亿。
其实徐克为了这个庞大故事,投入了自己三年的心血,制作团队也皆是圈中顶级。
美术指导是《卧虎藏龙》的黄家能,配乐是日本音乐大师川井宪次,视觉效果请的是《指环王》的制作团队Digital Pictures Iloura。又请了刘家良担任动作导演兼主演,与董玮、熊欣欣三人合力打造片中复杂的武打动作。
演员阵容囊括了中港两地及韩国明星,其中有来自香港的甄子丹、黎明、杨采妮、刘家良、周群达、王敏德,内地的张静初、孙红雷、陆毅和韩国女星金素妍,这套阵容就算现在看来也是超豪华。
《七剑》的初始片长达到惊人的4个小时,当时徐克做客新浪网聊天室还说要将四小时版本做成DVD发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被迫剪成了153分钟。
但即使如此片长,也只是交代了故事的一个开端,真正的“戏肉”还要等到续集才展开,试问哪位观众想看到一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预告片”?
之后,徐克将原来的故事交给了导演霍耀良,后者在2006年拍出了电视剧版的《七剑下天山》,算是为《七剑》计划作一个了结。
似乎电视剧版,是为了弥补电影的亏损,而补拍的。
但据该剧出品人马中骏(也是电影《七剑》出品人)透露,徐克实际上看过该剧前半部分,“都是自己的孩子,能说谁不好呢?”马中骏强调,电视版是先于电影筹备的,“最充分的故事表现和最强大的演员阵容都在电视版上,它是先期运作,后发制人。”
在导演徐克和监制马中骏的计划中,《七剑》是一个宏大的构想:电影计划拍六部,每部投资1200万美元。电视剧计划拍68集,每集投资100万人民币。另外,《七剑》还包括投资七八千万的网络游戏和动漫开发,再加上碟片、周边,最终要将其打造成一系列的全版权多体系大IP。
在电视剧的主创名单里,徐克的名字挂上了艺术顾问和监制的名号,这里面徐克到底参与了多少,外人无从知晓,徐克本人也不会说。电视剧的导演名叫霍耀良,是老版《上海滩》的导演,所以才会找来当年的“丁力”来饰演多铎。
以往武侠剧在改编时,往往原著作者都要求尽量忠实原著,特别是金庸,已经搬上银幕的几部同名电视剧,在改编时都曾发生意见分歧或争论,而这部根据先生的《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两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七剑下天山》,是迄今为止,汇聚武术名家最多的剧目,大家熟知的武术专业人士,如张鑫炎、于承惠、计春华、桑伟林、陈会毅等众多名家,都参与了该剧的演创,在电视上的最终呈现效果,也令原著作者梁羽生非常满意。
不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虽然演员因为档期、成本因素基本都换了。但是主创团队,置景道具,都达到了重复利用,而且目前电视剧的评分,比电影要高很多,无论是从降低成本,还是挽回声誉来说,对于徐克,都是好事。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