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朝末年,很难出现力挽狂澜的君主?

晓张说 2024-11-12 15:51:34

这个问题其实搞错了一个逻辑。

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君主昏庸才导致王朝灭亡,而是大多数王朝到了一个阶段,积弊难返,君主要么无能为力躺平,要么有心无力解决不了矛盾,然后王朝灭亡,君主成为末代君主。

换句话说,不是君主导致了王朝灭亡,而是王朝弊端导致了君主的“无能”,于是成为朝代更迭的背锅侠。

在君主时代,君主虽然是王朝的最大受益者,但并不是一切矛盾的根源。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历届开国皇帝,戎马半身打下江山,都不是为了给底层的平民寻求出路。

即便是根正苗红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在成为一方诸侯以后,也不再是为了农民而打天下,说到底是为了给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打江山。

我们在拓展一下这个求富贵的圈子,除了君主,还有他身边的文臣武将,也就是现在讨论历史常用的功勋集团。

好嘛,既然这个集团打天下的目的是求富贵,他们就势必站在最广大底层的对立面,因为很简单,你要富,就要剥夺别人的利益,来为自己买单。

很简单的道理,一个王朝建立,必然需要分封功臣吧,分封一般分两种:

土地,和人口。

比如刘邦开国,萧何食邑万户,张良食邑三万户。三万户农民缴纳的租税,都是你张良的收益。二十等军爵更是将食邑跟爵位挂钩。

天下的农民,只有资格作为功勋阶层划分的筹码,功勋分一部分,剩下的都是皇帝的(朝廷的)。

结论就是,君主,以及功勋集团,天然是站在农民的对立面的,他们天生就是统治平民,而不是服务于平民。

古代对此并不避讳,他们有个专有名词,叫牧民。

这就很赤裸,牧原本是放牧的意思,把平民当做羊群一样放牧,从他们身上收取财富,就是王朝时代统治的本质含义。

所以我们引出第二个问题,要统治上千万的平民,单靠君主本身绝不可能,怎么办?

分享权力,分享利益。

将统治权力分享给官僚们,给他们分配利益,让他们协助君主来管理天下百姓。

整个古代史,不论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还是后来的士族门阀制,亦或是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其实都是通过分享权力和利益,笼络社会精英来协助自己牧民。

这里的科举制最具特色,出身平民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背离自己的阶层,成为统治阶层的一份子。

所以,不论是张仪、商鞅、苏秦,还是后来的范仲淹、张居正、曾国藩等名臣,他们的所作所为,站的都是君主,而不是底层的平民。

这些人统称为官僚集团。

不过,官僚集团向来是一把双刃剑,他们辅佐君主,同时也会主动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君主能生娃,官僚阶层也能生娃,君主再能生,皇室成员的数量也比不过官僚阶层的膨胀,你就是算上老朱家,也是如此。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王朝初期,新的官僚阶层刚刚清洗掉旧的官僚集团,由于他们人口比较少,所以从平民身上汲取的财富也就相对较少,老百姓能够承担,大家日子都能过下去。

再加上新的统治者习惯于借鉴前朝灭亡的教训,也不大好意思盘剥百姓,于是,治世就出现了。

治世并不是盛世,它只能说这个阶段的统治阶层还比较够意思,比较照顾平民的感受。

而盛世就不一样了。

咱们现在回头看盛世,一个最基本的定义,就是人口达到该王朝的历史巅峰,这是盛世的前提,因为人口多,意味着土地开垦比较多,上交的人丁税、土地税也会增多。

供养的统治集团(官员、士绅)也会更多。

换句话说,盛世的定义,无非是庞大的人口可以贡献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然后造成社会财富增多的一种繁荣景象。

所有人的日子都过的很好,但底层的平民却未必。

他们唯一要感谢地是,国家没有战事,生产秩序没有被侵犯,至于扛在身上的负担,那是一点也没减少过。

但是盛世也会伴随着另一个问题,平民人口增多,咱官僚阶层的人口也增多不是?

在这里还要拓展一个阶层,地主。

地主并非都是官僚,但官僚一定会成为地主(海瑞这样的人除外),另一部分是从底层爬上来,完成土地集中的平民。

这个包括官僚阶层在内的更大的圈子,基本都得靠农民养活,所以在利益点上,他们是统治阶层的参与者和维护者。

这就是为什么,你翻翻古代史,地主向来都是跟君主一起的,农民起义总是要先清理地主,而王朝军队镇压农民起义,也是要依靠地主阶层的支出。

这不是巧合,说到底还是利益共同体。

然而盛世以后,问题就来了。

平民人口增多,官僚和地主阶层人口也会急剧增多,几百年了,大家都人丁兴旺,他们为了给家族抢占更多的资源,就会不断与民争利,压榨民脂民膏,致使老百姓的生存空间一再缩小,直到活不下去,矛盾彻底激发。

基本上,每个王朝末期,都面临着土地集中的矛盾,这个集中,说白了就是土地从农民到地主手中的集中,也叫土地兼并。

土地集中会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朝廷财政减少,第二,失地农民增多。

前者是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后者是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的矛盾。

但他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君主的利益受损。

朝廷没钱,军队养不起来,官僚失去秩序,君主的权利被削弱。

失地农民增多,不稳定因素就增多,他们如果要抱怨或者要搞事,首当其中的就是君主。

所以稍微有点见识的君主,就要搞改革,或者支持改革。

商鞅变法,孝宣之治,曹操的屯田制,唐朝的元和中兴,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甚至清朝的洋务运动,以及元朝的修黄河,说到底要么是为了加强统治阶层的力量,要么是为了加强君主的力量。

这叫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但绝不是生产关系的改变(商鞅变法是个例外)。

换句话说,绝大部分的改革,都是两个目的:平息民怨;增加朝廷收入,从而达到巩固君主统治的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洋务运动居然也能搞出一个“同光中兴”的原因,大家看晚清都这么烂了,居然也有脸叫“中兴”。

因为中兴的本质,是统治力量的中兴,不是平民的中兴,洋务运动一搞,清朝统治力量加强了,甭管底层烂到什么样子,它仍然叫中兴。

这就叫,兴,百姓苦,亡,百姓还是苦。

宋神宗为啥支持王安石变法,因为三冗问题严格限制了朝廷的财赋收入,官僚和士绅阶层赚的盆满钵满,但君主的力量被削弱了。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朝廷增加赋税,而不是解决底层平民的负担。

那它为何失败呢,因为它增税的手段是从官僚士绅集团手中夺取财赋。最典型的就是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由朝廷统一借贷给农民。

结果朝廷挣钱了,地主少挣钱了,平民的负担从没有改变过,可能利息低点是他们唯一的好处。

所以王安石变法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农民, 而是来自统治阶层内部,毕竟,每个官僚士绅背后都有一大家子要养活。

你改来改去,居然把我手里的挣钱渠道改没了,我凭啥支持你?

所以宋神宗虽然支持变法,但他的老母亲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

商鞅之所以被车裂,也是这个道理。

就算是张居正也不能例外,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制度,也让地方官很难从中渔利,所以张居正死后被开棺鞭尸,家属要么被流放,要么被逼死,你看这是人干的事么?

所以历代王朝改革, 最大的阻力不在于农民,而是来自统治阶层内部。

这种改革大概率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戛然而止,最惨的是王莽新政,居然把自己改没了。

换句话说,一个王朝的末期,君主统治的最直接的威胁,不是来自底层平民,而是来自统治阶层内部,平民造反只是这种矛盾造成的结果。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几句台词总结的非常到位:

“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既得利益集团势力太过强大,有识之士就会闭口不言,单靠君主本身,失去官僚阶层的支持,君主很难推行一场有效的改革。

喊几嗓子“吾皇万岁”大家都没问题,但你要是想让我把吃进去的吐出来,绝不可能!

明末的崇祯面临的就是这一种局面。

于是,土地兼并解决不了,君主和农民都是受害者,君主无力改革,只能选择躺平,但农民没法躺平,因为君主躺平还能活,农民躺平连活着都是奢侈。

于是就有了农民起义。

讽刺的是,农民起义反而会让统治阶层空前一直的团结起来,毕竟一旦被放牧的“民”要掀桌子了,不论是君主还是官僚都得被清理。

你死我活面前,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农民掀翻桌子,领导者成功上位,成为新的君主,一众帮手成为新的统治阶层,然后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另一种结果,也是最常见的,在空前团结君、臣、地主面前,先天残疾的农民武装不堪一击,于是被镇压,然后大家接着奏乐接着舞,继续醉生梦死。

所以纵观整个古代史,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但鲜有成功者,绝大部分的改朝换代,成功的都是地主以及之上的阶层。

即便是朱元璋,最后也是靠着地主阶层的支持,才拿下天下。从他拿下应天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农民阶层的代表。

当然这种结果也会引发下一轮循环,上层继续醉生梦死,君主无力治国,然后底层农民酝酿一段时间继续造反。

最后的结果就是打来打去,民不聊生,帝国的生产秩序被彻底破坏,然后个别新生强人(这个人可能是农民将领,也可能是帝国阵营代表)权力不断增长,然后取君主而代之。

秦末的刘邦,西汉的末年的刘秀、东汉末年的曹操、隋朝末年的李渊、唐朝末年的朱温、五代终结者赵匡胤、北宋末年的赵构、元朝末年的朱元璋,都是这一类人。

所以回到本文的开头,不是亡国之君昏庸无道,而是他们实在无能为力,因为解决不了,所以才会躺平,个别不愿意躺平的改革者,也很难对自己的拥护者来一场彻底的改革,因为如果你改革成功,你就会失去他们的支持,然后被他们推翻,如果你改革失败,你就会加剧阶级矛盾,然后成为亡国之君。

只是,除了王莽这种疑似穿越者,实在很难有人能够背叛自己的阶级,指望崇祯帝像朱元璋一样,从君主化身农民,来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绝无可能!

在这场事关给帝国续命的博弈中,失败者叫亡国之君,成功者,叫中兴之主。

37 阅读:7234
评论列表
  • 2024-11-15 20:21

    都力挽狂澜了,还能是王朝末年?

  • 因为力挽狂澜的皇帝不是末年。

    015 回复:
    没毛病那叫中兴
  • 2024-11-16 07:40

    再明的君也不可能跟所有世家对抗,不限制世家力量,到后期世家把控朝政,皇帝权利还没世家权利多,你就是空降个嬴政去都没用

    创意 回复:
    这标题就是有毛病,都末代了还有啥力挽狂澜?
    用户16xxx94 回复: 创意
    我也觉得[开怀大笑]一般末代都是世家凌驾于君王之上,权利失衡的状态了,只有破而后立,在牛皮的人都无能为力
  • 2024-11-14 13:14

    净废话,都王朝末年了,哪来明君?

    用户64xxx07 回复:
    倒置因果了,如果能力挽狂澜的话就不叫末年,那叫中兴[得瑟]
  • 2024-11-16 23:37

    作者的意思是土地过度集中导致了人民被过度剥削。其实“土地”也可以换一个词,叫做“生产资料”。然后再想想看,就知道作者想说的到底是什么了。

    a2wdc12 回复:
    以古喻今
  • 2024-11-14 12:54

    你都已经说了是王朝末年了,出现了明主还能是末年吗?

    就体验一下 回复:
    那就叫中兴了。
  • 2024-11-18 08:23

    当屠龙少年最后变成了恶龙

  • 2024-11-27 21:20

    因果关系颠倒了,是没能力力挽狂澜才成了亡国之君,参考张居正改革,没有万历支持张居正,明朝到万历就结束了

  • Alex 15
    2024-11-16 06:47

    朱元璋让子孙后代世世代代荣华富贵[笑着哭],除非皇帝能把他家蛀虫清干净,国家财政还不够姓朱的发工资

  • 2024-11-18 18:48

    标题有问题,能力挽狂澜就不会是末代皇帝了[得瑟]

  • 2024-11-27 22:07

    历代亡国之君基本都是没什么权力的傀儡,有权力的比如钦徽二帝都是被人耻笑的货,只有崇祯我不明白怎么有那么多人给他洗白,崇祯权力旁落了吗?他想杀魏忠贤就杀魏忠贤,想杀袁崇焕就杀袁崇焕,想换内阁首辅就换,还有一堆名将带着军队忠诚于他,孙承宗孙传庭卢升象洪成……加上他哥朱由校早就把文官集团分化打压了下去,他开局就不是一副烂牌,最起码比李自成和皇太极的牌好得多,最差都能领军割据一方建立南明,好牌活生生全被自己做没了,和钦徽二帝有何不同,比赵构还不如,这样的人洗白个啥

    用户17xxx53 回复:
    因为骨头硬
    益然影视 回复:
    因为崇祯虽然无能,但是并不是贪图享乐的昏君,就像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的富二代,发愤图强成功把家业玩破产了,相比吃喝嫖赌抽把家业败光的,还是有区别的。
  • 昭祺 12
    2024-12-06 18:10

    这个标题本来就是有问题,因为君主水平差才会导致进入末期,如果每一代都是明君的,会出现这样问题吗?就像秦朝靠着几代明君的努力才大一统。一样的基本盘在始皇手上没倒,交棒后就倒了

    雷探长 回复:
    和水平没关系,水平再高也只能延缓这个过程,就像是沙漏,总有流完的一天
  • 累了 11
    2024-11-19 17:11

    积重难返

  • 2025-03-21 12:5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帝只是个凡人,怎么办?能怎么办?其实满清是最有机会翻盘的一个朝代,可是后面几个皇帝是真不行

  • 2024-11-18 20:46

    都力挽狂澜了还是王朝末年吗?这问题本来就有问题[呲牙笑]

  • 2024-11-24 13:04

    因为如果出了力挽狂澜的,那他的王朝就不是末年,甚至可能叫中兴。

  • 2024-11-19 10:06

    你这逗比的标题,仿佛在说,为什么医院开死亡证明的,就没有活过来的呢。先说了盖棺定论的结果,再谈论可能性,简直了。[捂脸哭]

  • 2024-11-22 10:27

    一个王朝的发展过程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 2024-12-02 08:15

    因为出现了 就不是王朝末年了。

  • 2024-11-23 07:47

    大势已去

  • 2024-11-19 01:34

    唐朝安史之乱不就是吗,后面也成功中兴一段时间

    宁移白首,不坠青云 回复:
    安史之乱狗并没有中兴,只是续命而已。
  • 2024-11-13 22:39

    [赞][赞][赞]

  • 2024-11-19 14:07

    明朝朱祁钰,没有他还真是末年了[笑着哭]。

    冰圣幽紫竹 回复:
    土木堡之变这一件事!明史说蒙古大军都到北京城下了[得瑟]那么为啥不劫掠北直隶
  • 2024-11-16 16:22

    为什么医院里被抬到太平间的病人都没有医生能救活一个?

  • 2024-11-14 19:04

    为什么失败的都是输家?

  • 2024-11-16 22:36

    利益捆绑自掘坟墓 高高在上不识疾苦

  • 2024-11-16 18:17

    有句话叫积弊难返,前面的一直在堆屎,到最后的粘屁股了[得瑟]

  • 2024-11-20 08:23

    没说到点子上 权力是支持率 这无论对于皇帝还是总统 都是一样的 随着传宗接代 皇帝的权力不再来自于人民 而是有威望大臣的支持 想改革首先要获得这些人的同意 但动他们的利益又怎么可能被允许 换个思路 为啥末代昏君看起来似乎很有权力的样子 只是因为权臣们希望皇帝是昏君 一拍即合而已[得瑟]

  • 2024-11-25 10:40

    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

  • 2024-11-27 13:01

    本身标题有问题,无论多牛,始终有个未代

  • 2024-12-02 07:50

    能力挽狂澜就不会到末期了

  • 2025-03-17 18:25

    清朝如果不是有雍正估计再过一两任皇帝就得灭亡,说雍正力挽狂澜不为过

  • 2025-03-21 15:52

    到了末期,要么亡国,要么玩命,重新组建军队,从上到下,只要是废材又有钱的杀了,用来养军队

  • 2024-11-20 09:17

    这就好比,穷光蛋怎么会没有钱呢?

  • 2024-11-20 14:22

    这是国家作为一个系统的必然走向。 核心问题是社会资源必然的高度集中和固化,最后只能通过彻底的打破和颠覆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和再创造。

  • 2024-12-06 19:24

    你都说过年了还怎么力挽狂澜?力挽狂澜之后就不会是末年了。

  • 2024-12-16 22:46

    崇祯小儿一把好牌打个稀烂他要不瞎几巴乱搞能有满清捡便宜的事[抠鼻]

  • 2025-03-21 18:39

    因为世家对这个王朝失望了,然后去捧另一个给他们最大利益的君主[笑着哭]

  • 2025-03-20 17:55

    都能力挽狂澜了,王朝还会到末年?不是应该中兴吗?

  • 2024-12-02 18:38

    枝干全废了,其他的再好也白搭。

  • 2024-11-19 14:35

    好文

  • 2025-03-21 16:18

    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人没人。[吃瓜]谁去都翻不出浪花来

  • 2025-03-21 17:37

    挽住了就是中兴,没挽住才是末年[捂脸哭]

  • 2025-03-22 15:05

    这问得好,能力揽狂浪 就不叫末年了

  • 9527 2
    2025-03-22 14:43

    因为出了就不是“末年”了。

  • 2025-03-26 19:39

    大厦将倾,无力回天!积重难返,要改革,力度小了,不管用。力度大了,崩的更快!

  • 2025-03-31 07:12

    能到灭亡时刻说明君王没能力

  • 2025-03-27 18:23

    刘秀算一个,赵构也算一个

  • 2024-11-17 02:05

    都剧终了你还要干嘛?

  • 2025-01-01 20:47

    就因为王朝末年了才不会有,要有那就不叫末年了!而是像刘秀一样王朝分东西汉了

  • 2025-03-27 17:30

    陨石为什么一定会砸在陨石坑里?

  • 2025-04-01 02:06

    所以盛世是什么玩意呢,反正二班倒厂狗见多了

  • 2024-11-17 02:06

    分析的很有道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