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经历苏联解体、颜色革命和俄乌战争,特朗普当选有何影响?

睿昊聊历史 2024-11-12 15:02:53

在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多次表示,如果自己当选将会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从11月6日他在佛罗里达州宣布赢得总统选举算起,距今已有一周的时间,而这场战争却依然没有结束的迹象。看来,他又一次吹牛了!​​​

事实上,俄乌战争已经进入到死胡同,谁也没有办法尽快脱身。如今,欧洲越打越心慌,美国越打越矛盾,俄罗斯越打越麻木,朝鲜越打越硬气,乌克兰越打越后悔。

不知不觉中,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两国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期间,除了巨量的经济损失外,乌方死伤11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许多平民;俄方死伤20万人左右,同样包括不少平民。而且,这场战争或者说冲突依然没有平息的迹象,双方还在不计后果继续投入。

众所周知,苏联曾经是国际舞台上的巨无霸,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影响,不仅加速了二战的结束,而且还在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西方世界冷战的四十多年间,它是唯一可以制衡美国的存在。

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形成了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竞争状态。双方除了直接交火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等领域都保持保持对抗,因而称为“冷战”。

1991年9月6日,属于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从此拉开了苏联解体的序幕。到了12月8日,随着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庞大的苏联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苏联领导戈尔巴乔夫被迫辞职,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也被降下。以此为标志,曾经豪横无比的苏联被肢解解为15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白俄罗斯、立陶宛、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土库曼斯坦和摩尔多瓦。

领土方面,苏联的广袤疆域按照15个成员国原先的地域划分开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外交方面,俄罗斯继承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也继承了所有的债务;军事方面,俄罗斯继承了80%的份额,剩下的20%份额由乌克兰占据了一半,其余的被13个成员国瓜分;经济方面,由于长年的“美苏争霸”导致濒临崩溃,除了庞大的外债以外也没有什么可继承的。

以“二当家”乌克兰为例,它在独立之初拥有近80万的现役部队,而且装备了极其先进的常规武器和战略武器。其中,各类型作战坦克6600辆,各类型装甲车7100辆,各类型固定翼战机1500架,各类型作战舰艇350艘,图160远程战略轰炸机19架,各类火箭炮和远程炮近万门,其余装备同样不计其数。

由于苏联解体事发突然,以至于正在乌克兰境内的黑海造船厂建造的两艘航母“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也都成了无主之物。当时,瓦良格号的完成度已达68%,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完成度只有30%。对此,时任黑海造船厂厂长的马卡罗夫这样表示:

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们。但是,这个强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独立以后,乌克兰没有了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拖累,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虽不算富裕,可也温饱有余,是15个国家中最滋润的一个。基本上,凭借着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的地位,它不仅足以养活本国国民,而且还能大批量出口创汇,借此提高自身影响力。

凭借肥沃的黑土地,乌克兰坐拥“欧洲粮仓”的美誉;凭借继承的军事力量,乌克兰拥有当时最牛的战略轰炸机、航空母舰和核武器库。例如,它拥有了3000枚核弹头以及多种运载工具,成为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拥有核武器数量第三的国家。因此,如果说俄罗斯是苏联长子的话,那乌克兰绝对算得上苏联的爱子,继承了丰富的家当。

一夜暴富的乌克兰,面对从天而降的“巨额遗产”,却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继续发展重工业做军事强国?还是全面转向轻工业融入欧洲?是跟着大哥俄罗斯?还是跟着大佬美国?它变得举棋不定和左右摇摆。

在苏联解体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规模浩大的核武器库,成为事关全球安定的潘多拉魔盒。其中,俄罗斯分得将近90%,而乌克兰分得10%,其余13个国家则一无所得。

正当乌克兰的民众为国家独立而欢呼雀跃时,正当乌克兰的民众为成为军事强国而憧憬未来时,总统克拉夫丘克却突然宣布要将所有的核武器全部销毁,主动变回无核国家。同时,他还同意接受俄罗斯和美国等国际社会监督,不可逆转地实现无核化。

克拉夫丘克

根据当时的民调统计,乌克兰国内并没有就销毁核武器达成共识,民众中支持者和反对者基本上一半对一半。不过,总统克拉夫丘克竟然没有犹豫,也没有举行全民公投,直接下令去核。事后,他还有过这样的表示:

摆在国家面前的未知数太多,拿着核武器的我们就像拿着手榴弹的猴子一样充满了危险!

问题来了,作为大国地位的标志和象征,核武器是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武器。那么,乌克兰为何要坚持销毁所有核武器,为何要自断臂膀和自废武功?

一、自身的囊中羞涩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经济形势虽然强于其余14国,但同样不容乐观。由于长年计划经济的弊端,其国民经济非常畸形,重工业占比高达89% ,轻工业占比少得可怜,甚至就连吃穿都得进口。

面对庞大的核武器库,乌克兰在储存、维修和保养等方面也非常困难,除了技术力量和专用人才,巨额的资金投入就是一座大山。而这些资金投入,将会是一项长期和连续的支出,并且逐年增加。

所谓“休克疗法”原本是医学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引入经济领域,主要通过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以实行紧缩的金融政策。由于力度过大过猛,很可能引起巨大的社会震荡,甚至出现像身体器官休克一般的症状,故而得名。

乌克兰为了提振经济,开始推行这种“休克疗法”,效果非常“显著”。它的经济增速实现了五连降,从1991年到1995年分别是-12%、-12.5%、-7.2%、-24.3%和-12.0%。在这种经济水平下,必然无法负担高昂的核武器费用。

二、俄美的软硬兼施

乌克兰成为第三大核武器拥有国后,立即引起了太多国家的恐慌。尤其是,作为前两名的俄罗斯和美国更是坐立不安,担心核武器会形成扩散并且危及自身地位。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苏联时期虽然属于“大当家”和“二当家”,但两国关系并不亲近,甚至到了貌合神离的地步。现如今,各自都已经独立分道扬镳,相互之间的戒心自然增加不少,而且还是毗邻关系。

当时的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追求西式民主,属于是典型的“亲美派”政客,甚至比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更加向投入西方怀抱。因此,大毛自然不希望二毛也拥有核武器。

作为苏联解体的最大赢家,看到昔日的巨无霸变得支离破碎,美国人做梦都能笑醒。面对乌克兰的核武器,老布什政府也显得极为忌惮,毕竟不能保证今后的每届乌政府都亲美,这些大杀器一旦流入国际社会都将成为巨大威胁。以图-160为例,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由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在1988年才形成作战能力,因其优雅的外形和白色的涂装被称为“白天鹅”,可以突破任何国家的领空。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早就对图-160望眼欲滴,立即向乌克兰提出高价购买意向。但是,俄罗斯却对此坚决反对,不允许自己手中的杀手锏被西方得到。

经过美俄两国谈判,谁也别再惦记乌克兰的核武器,于是达成共识全部销毁。于是,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关于销毁乌克兰境内全部核武器的三方协议》。

三、切尔诺贝利的噩梦

早在1986年4月26日时,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就发生过爆炸,造成高能辐射物质的扩散。当时,辐射线剂量达到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400倍以上,造成9万多人死亡,27万多人致癌,其余损失不可估量。

当时,苏联政府虽然紧急调派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在四号反应堆周围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石棺予以封闭起辐射源头。同时,还把反应堆周围30公里半径范围全都划为隔离区,域内犹如鬼城一般阴森恐怖,至今都无法恢复。

经历过这样的惨剧后,乌克兰上下都心有余悸,担心历史会重演。而且,当时所拥有的核武器库大都年久失修,随时都有核泄漏的风险。既然自己没有能力维护或者拆除,交给美俄销毁就成为无奈的选择。

在彻底销毁核武器后,乌克兰期待中的幸福时光却没有到来,反而过得还不如之前。在美俄两国的地缘博弈中,它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犹如在两个鸡蛋上面跳舞,踩破哪一个都不行。

在“橙色革命”后,乌克兰最终确立了亲欧美的立场,俄乌关系日益恶化。尤先科上任后,还因为驻军问题、天然气问题和边境问题几近擦枪走火,两国摩擦关系走向了对抗。

关于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当时还有过这样一段幽默诙谐的笑话。2004年,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一起搞掉了亚努科维奇,民众高呼民主胜利了;2005年,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一起搞掉了季莫申科,民众高呼民主胜利了;2007年,尤先科和季莫申科又一起搞掉了亚努科维奇,大家高呼民主胜利了;2009年,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又一起搞掉了季莫申科,民众高呼民主胜利了;2010年,亚努科维奇和季莫申科一起搞掉了尤先科,民众高呼民主胜利了;2011年,亚努科维奇搞掉了季莫申科还把她送进监狱,民众高呼民主胜利了;2014年,亚努科维奇逃亡了,季莫申科出狱了,民众还是高呼民主胜利了。

问题来了,一次次的“颜色革命”,究竟是谁胜利了?答案只有一个,既不是乌克兰,也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

在这种颜色革命的周而复始中,乌克兰国力越来越弱,社会生活越来越差,已经沦为欧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不过,民众却并没有意识到这点,继续着“反俄亲美”的道路。

2019年,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竞选乌克兰总统,竟然以73%的得票率高票当选。在宣誓就职后,他在“反俄亲美”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一步步挑战普京的底线,最终引发了俄乌战争。

截止今日,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交战各方依然没有停火的迹象。或许,普京、泽连斯基、马克龙、朔尔茨、斯塔默、拜登亦或者特朗普,各方只是在寻求一个体面离场的机会吧,毕竟谁也无法接受“输”的字眼。​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