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夜话|中南财大首义校区说古

人文历史武汉 2024-10-26 11:06:43

原创 牛新民

先说明一下,这里说的财大校园,是指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昌首义校区。其前身为1948年7月,由中原局第二书记陈毅筹建,成立于战争时期河南宝丰的中原大学。

1949年5月武汉解放,中原大学又由河南省省会开封迁来武昌。始初在大东门西左旗一带,后经南扩,该校区前门在武珞路,后门在张之洞路,占地300多亩。而“说古”,也仅是说说从明清以来校区内的一些建筑群落变化。

明代以前,这里尚是荒坡僻壤,明洪武四年(1371年),江夏侯周德兴增修武昌城,此处才被包含在武昌城内。但一直至晚清,这里仍是一片闲地,而依地貌,今西侧首义路一带称黄土坡,东侧则称青草坡,后来才渐有些许房屋。

从清末一些老地图中可知,当时有一道东西向的义庄后街,将今财大校区拦腰分为南北两片:北部以兵营左旗为主,南部则以陈氏义庄为主。(此街即今文津楼后东西向直道,原东可去老火车站,西可连首义路)

先说说路北片

晚清,湖北总督府所部改编为左右两旗,左旗即在今财大院北片;右旗则在今七零一所。后来,左右旗也成了地名。张之洞督鄂后,设立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相当独立旅,协统黎元洪)、第八镇(相当于师,镇统张彪),则驻此两地。当然,所属部队并非全部驻此,还有部分驻于省城以外各地。

从一幅1909年地图可见,营区有十二栋主楼,住两个标(团)。(老照片显示原为二层楼,但据自小生活在校区的拙荆回忆,最早曾见有两栋,一直到文革时东北角一栋还在,只是都已改成了一层平房)而西边的六栋则为黎元洪的四十一标,首义日,一革命党来黎部联系起事,结果被黎所杀,当应发生于此。

左旗作为军产,历来驻兵。抗战期间此处为日军兵营。1940年3月至1941年11月,汪伪政权在此曾开办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名义校长汪精卫,实由教育长叶蓬负责。

需顺作说明的是,今多有将该校与1926年1月至1927年7月国共合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由广州迁来,后取消“武汉分校”四字。校址在今音乐学院、武昌实验小学)和1929年6月至1937年底国民党开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校址在右旗即今七零一所)相混淆。其实这三个校名相仿的学校,不但位置不同,而且性质也不同。(可参见拙文《武昌旧时三座“中央”军校》)

另外,在北区东北角,今称为校內东区,原为一居民区吴家巷,有一街道南北穿过,称宾阳门后街。今财大15、16栋间的东便门,即原宾阳门后街口。而在幼儿园西北角一带,有老人说抗战时有一庙宇,笔者估即明代万历八年(1580年)巡抚李桢在“宾阳门(大东门)内青草坡”所建的岳飞庙处。而今蛇山岳飞线刻像可能即出于此(现为复制品。篇幅所限,详可参拙文《武汉岳飞庙浅探》)

再说说路南片

从一些老地图中可见,这里多有一些小水塘,中央高地则标注有“陈氏义庄”四字。义庄,旧时富绅行善济贫的场所。与善堂不同的是,善堂多施惠于社会,义庄却多资助于同姓宗亲。

陈氏义庄,则为清道光年间署理两江总督的陈銮(1786-1839)所建。据陈氏后裔陈昌勤先生《消失的武昌义庄》文及史料介绍,陈銮,字仲和,一字玉生, 号芝楣,祖籍湖北省蕲春县株林河姚湾人。24岁科考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入仕后政绩颇丰。《清史稿》述:“十九年,陶澍以病解职,代署两江总督……是年冬,卒於官,赠太子少保,依尚书例优恤。”

陈銮出生于江夏,曾广置田亩,设置义庄。据称此陈氏义庄三进五列,左有私塾,右设敬节堂。下又分设道丰、德丰、礼丰、义丰四庄,用以族内助学、资助贫困、奖励节孝族人、发放救济粮款等善举。道光皇帝也还为此亲题“义庄”二字。义庄内还特建了一座御书楼。遗憾的是,此“义庄”二字碑现已丢失。笔者在校内也曾观看过一些旧条石砌筑的护坡,也未能如愿一见。今特附碑拓片图,但望今后或有人能够发现。

义庄此后衰落,至清末房屋渐少,今则遗迹全无。但从一些历史地图中可得知,今财大中心高地陈毅铜像一带即为义庄旧址,而33号楼即敬节堂旧址处(供养陈氏家族贞节寡妇)。

陈銮故后葬于东湖畔,李鸿章还曾为其题写碑铭,可惜早年被盗,后又遭损毁。近年来,陈氏后裔在东湖森林公园烧烤区一山腰找到陈銮及夫人墓,并自费简单作一修复,他日当可望会成为东湖一景。

而如今的老财大校园,也已是高楼林立,绿道林荫之地,一些历史旧迹也已荡然无存。这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过,也总令怀旧者有怅然若失之感。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老照片 • 民初 千家街上看蛇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