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侯红志
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的10月4—6日,“人文武汉”文化团队受荆州市文保社会组织团队邀请,赴荆州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在三天的活动中,双方共同举办了荆州——武汉两地方言交流讲座会,在荆州文保团队及荆州市及沙市区文化学者的热情接待及指引下,相继参观了沙市区中山路历史街区、沙市区长江边的“活力二八”工业遗产区域、沙市记忆1876—1949展示馆、沙市市(区)中山公园、荆州市博物馆五大夫遂墓、熊家冢墓葬、张居正墓园、楚纪南城遗址等。
荆州——武汉两地方言交流讲座会,主讲者为荆州周良成
武汉方言主讲者胡全志
荆州——武汉两地方言交流讲座会由荆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原著名记者周良成,武汉市政府参事胡全志主讲。胡老师对荆、汉两地方言的异、同特点分析深入浅出,对诸多方言的解释与定位使人受益匪浅;周记者则运用长期采访相关内容的积累,将荆州方言的特色叙述得惟妙惟肖,令人折服。
“人文武汉”寻访荆州,是为首次,但这次“方言”的交流迅速拉近了两地文保社会组织的情感,仿佛一次家人间的谈心。会上,“人文武汉”向荆州市的同仁赠送了《武汉童谣纵横谈》《传奇楚商李本忠》《老照片上的武汉》《显正街记忆》《大路朝天——穿越汉口中山大道》《汉口警事1949》等团队集体或个人的著作,武汉的同仁们也得到了荆州市女作者安然的珍贵著作《沙市人家》。
“人文武汉”团队成员请沙市作家安然在《沙市人家》上签字留念
在沙市中山路老街,荆州市文保社会组织团队负责人祝长华先生,特地带我们察看了一处历史纪念物—“刺柱碑”。
有关“刺柱”的来由如下:“1940年6月8日,日军侵占沙市,随后将中山马路的大湾至便河路口段划为军事禁区。日军经常将误入该区的平民与被捕的抗日志士,绑在共和巷口的一根木电线杆上,当众用刺刀捅杀。沙市沦陷期间,约有2000余人惨死于“刺柱”下。”祝先生带我们在一处社区的铁栅栏内找到了“刺柱”碑,碑上详细记载了日本侵略军对沙市人民犯下的残暴罪行。
荆州市文保社会组织团队负责人祝长华先生(前左三)在带队“扫街”
但是我们得知,在沙市的城市改造过程中,当初的“刺柱”已然消失,而记录了沙市沦陷期间这段屈辱史的碑刻,却被“偏安一隅”,不是当地人带路,人们很难见到他的身影。
“人文武汉”团队刘谦定老师的老朋友,沙市人士刘作忠当天发过来一张”1997年4月2日下午,刘作忠(右)陪同东京日本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佐藤正人,参观侵华日军在沙市的罪证之一——‘刺柱’”照片。
人们看着这张照片不禁有了这样的联想,如果再有日方反战人士来探访“刺柱”,我们将以何种方式展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难道我们要让外来者看到我们对“刺柱”的漠视?
被围在沙市区一处小区围栏内的“刺柱”旧址碑
“沙市记忆”展厅内的“刺柱”
沙市市在多年前当地的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了沙市区,在沙市区长江边一处打包厂旧址改建的展馆内,举办有“沙市记忆1876—1949展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处对“刺柱”的展示。
在昏暗的灯光下,“刺柱”散发出阴森而恐怖的气息,让人忆起沙市的先民们所经受的苦难。由此,我们看到了主办方的情感寄托和他们的警示初衷!
参观沙市记忆展示馆留影
“沙市记忆”展览的策展人是荆州市著名学者张俊,在荆期间,我们与张老师有一番详谈。张老师多年笔耕不辍,出版了大量记录荆沙历史的文章和著作,并倾注心血策划展示了“沙市记忆”展,这个展览将沙市曾经华洋交融、开放时尚、色彩纷呈的近现代史推至每个观者眼前,令人对其肃然起敬,而关于“刺柱”的记载,则表现着荆沙学者们浓烈的历史文化责任!
张俊老师是一位饱含赤子情怀的学者,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荆沙文化人士的共同特征,为家乡的文化遗产保护,为城市的崛起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这些努力,起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而这样的作用,对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朱子龙烈士墓
在文化交流活动的第三天,荆州市文保社会组织团队和“人文武汉”一起,专程拜谒了地处荆州市沙市区关沮镇清河村的辛亥革命先烈朱子龙墓茔。朱子龙(1876—1907),出生于荆州城东草市,少年长成后为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营士兵,后为营队书记,与刘静庵、宋教仁、胡瑛、张难先等组织科学补习所及日知会等机关,同谋革命。后赴日留学。
丙午(1906年12月)萍醴之役,湖南发动反清起义,孙中山在日本派朱子龙、胡瑛、梁钟汉回国住鄂,以谋响应萍醴之役,后事情败露,朱子龙与张难先等9人同时清政府逮捕。朱子龙被捕后,在严刑逼供之下拒不说出日知会的革命活动和同党名单,革命意志坚定。后于1907年5月6日因病在狱中去世。1981年9月,朱子龙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在清河村进村公路一旁,朱子龙安卧于一片绿荫之中,墓茔正面的墓碑上刻写着“革命烈士朱公子龙之墓”,碑上还镶嵌着年轻朱子龙戎装像和他的生平。在墓茔的后侧,竖立着几块碑,其中一块为1938年3月,张难先巡视江陵,拜谒朱子龙烈士时为之竖立的墓碑,碑文为张难先撰写。
拜谒朱子龙烈士。王志铭摄
祝长华先生告诉我们,他曾多次拜谒朱子龙墓,对周边环境非常熟悉,这次拜谒,大家与朱子龙后裔、曾孙朱举富见面,进行了深入交谈,并得到了他们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祝先生和荆州文保社会组织团队同仁告诉我们,他们今年将大力宣传朱子龙烈士的革命经历,并协助政府进一步保护好朱子龙墓,清理修整墓园环境,充分利用好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激励青年学生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信念,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多做贡献!
在沙市区中山路“扫街”留影
参观“活力二八”工业遗产展示区
参观荆州市非遗传习所
参观荆州博物馆
这次荆汉文化交流之旅,是一次互鉴之旅。从荆州市文保社会组织同仁的身上,“人文武汉”团队学到了许多先进经验,他们克勤克俭、坚持不懈、殚精竭虑保护和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武汉”这次文化之旅的宝贵收获,大家将把这种精神铭记于心,付诸行动!
摄影:昌庆旭 邓伟明
欢迎关注本号并在最下方留言!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1876年的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