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书研。
运动比学习更重要家长群里在开公交证明,我问儿子要不开一个?
他回答我说不用,他每天走路去学校,这样还可以锻炼下身体。
我这么一问,他如此一回,立马就露陷了,我反问道:“你不是说要每天跑步上学吗?”
儿子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笑了笑说:“我有时跑,有时没跑,我走路时基本都是快走,同学都说我走路太快了”。
“你走路确实很快,每次和你出去我都跟不上你步伐。但是,你正在长个,运动是每天的必需”,我嘱咐他道。
儿子立马答应道:“我会的,你放心吧”。
儿子现在已经进入青春期了,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够长个、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健脑。
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普遍不好,老师也多次说到他们班级里的同学体质都比较弱,有的站上半小时都差点晕倒。
坚持运动,多多锻炼身体,我觉得是现在的孩子特别需要去做的一件事,甚至比学习还重要。
《运动改造大脑》一书里这样说道:
“运动不仅可以健身,更可以健脑。运动让孩子更聪明”。
运动是如何让孩子更聪明的呢?运动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在芝加哥内珀维尔中央高中,有一位叫尼尔·邓肯的体育老师,他每天给学生布置早跑任务,监督学生们完成1600米跑,平均心率达到185次以上。
这项任务被称为“零点体育课”,也叫“学习准备型体育课”。
意为一种通过运动提高学生意识状态,为一天学习做好准备的新型体育课。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专业测试与研究后发现:
“参与这项体育课的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了17%;与之相比,喜欢睡觉以及那些参加标准体育课的学生们,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了10.7%”。
为什么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呢?
大脑与运动关系领域世界一流专家约翰·瑞迪说:
“运动给身体提供了某种独一无二的刺激,而这种刺激胃了,大脑创建了一种环境,这种环境是大脑能够做好准备,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学习 ”。
同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加州教育部的调研结果也表明,体能成绩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也同样好。因为体育活动对记忆力、注意力和课堂行为都有积极的作用。
现在,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将体育分值拉高,把体育课提升为主要学科之一,这都是一个特别好的举措。
以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衡水等一些名校每天早上起来要学生跑操,现在看来这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通过跑步运动来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
运动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
常言道,大脑越用越灵活,不用就生锈。
大脑就跟肌肉的反应、意志力的强弱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
精神医学领域、大脑与运动关系领域专家约翰·瑞迪说道:
“人类大脑的运转取决于连接神经元的神经化学物质和生长因子之间是否有一种适当的平衡”。
研究也证明,运动对这些基本组成要素有着显著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运动可以锻炼大脑。
在写作一事上,很多的名作家也都有运动的习惯。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就曾说:
“我把跑步当成像刷牙一样的必做之事来每天坚持。因为跑步让我的工作很顺利,也使我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
作家韩寒也是,他曾在微博分享了自己跑步5000米的记录。
跑步于他而言,也是跟吃饭、写作一样自然。
此外,还有写下名著《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也是跑步爱好者。
她曾一直认为自己以前一定是一只鹿或一匹马,因为跑步对她来说是一种乐趣。
罗曼·罗兰说:
“运动的好处除了强身之外,更是使一个人精神保持清新的最佳途径”。
一个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锻炼了大脑。
运动可以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
运动可以激发人的巨大潜能,让身心合一
生命在于运动。
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几乎已经不运动了。
出行有车,工作久坐,在家就躺,这种生活方式虽然安逸舒服,但同时也是在消耗和破坏身体。
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陡增,人们的身体素质下降,患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其实跟人的不运动有一定关系。
《运动改造大脑》中提到,运动能够减轻并预防一系列认知障碍。这些认知障碍包括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病、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注意力缺陷障碍、成瘾行为(包括游戏成瘾)等等 。
此外,运动还能够治疗儿童及成年人的自闭症障碍以及各类学习问题。
曾经的奥运冠军邓亚萍在《人生开学季》节目中谈到运动(打乒乓球)带给她的重大影响时是这样说的:
“付出别人所不能付出的,坚持别人所不能坚持的,承受别人所不能承受的,你就能得到全部的世界”。
打乒乓球磨练了邓亚萍的意志力,虽然她因为身高的问题屡次被国家队拒绝,可是她凭借自己不服输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韧劲,终于还是站到了体育的最高领奖台上。
运动不仅开发了她小小身体里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塑造了她的生命品质。
借用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那句“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运动照样拥有改变个体的力量。
因此,带着孩子多多运动吧!学习很重要,但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