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状元扇:古今书法大对决,谁能笑傲书坛?

独行剑客 2025-01-23 20:36:50

古代状元与现今的书法大师究竟谁的书法水平更高呢?要说有机会能瞧见古代状元们所写书法的模样,那大概率得是苏州博物馆所藏的七十二状元扇了。

从隋唐一直到晚清时期,苏州凭借一个郡的地域,变成了“状元的聚集地”。就拿清朝来说,全国的状元有112人,而苏州府就有26人,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一。

从顺治三年骑毛驴上朝的清代首位状元傅以渐开始,到铁骨铮铮拒绝充当伪满汉奸的晚清末代状元刘春霖结束,这 72 把由状元所写的扇面涵盖了这段历史。这两位状元,一个在开头,一个在末尾,他们登科的时间相隔了两个半世纪。

在长达1300多年的中国科举历史中,连中三元且有明确记载的仅仅有14人,而在七十二状元扇当中,有两个人位列其中,那就是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的状元钱棨以及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的状元陈继昌。

更为传奇的是一家出了两个状元,这事儿极其少见。状元可不是轻易就能决出的,多少年才出一位,天底下又有无数的家庭。这一家能出两位状元,就算不说祖坟冒青烟了,那也跟中彩票头奖的几率差不多。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的状元是陆肯堂,他的玄孙是同治十三年甲戌科状元、声名远扬的东阁大学士陆润庠。这祖孙俩夺得状元的时间相隔了 189 年,如此一来,陆家着实称得上是书香世家、礼仪传家。

还有一家,康熙丙辰科的状元是彭定求,他的长孙彭启丰是雍正丁未科的状元,还担任过兵部尚书。这两人夺得状元的时间相隔了 51 年。

不仅有祖孙状元,连叔侄状元也存在呢:咸丰六年丙辰科的状元是翁同龢,他是光绪和同治两代皇帝的老师。而他的侄子翁曾源是同治二年癸亥科的状元。这叔侄俩分别夺得状元,中间只相隔了7年。

那这世间少有的七十二状元扇到底有着啥特别的来历呢?按照熵增原理来讲,这么多贵重的宝贝是不可能自己轻轻松松就聚集到一块儿的。

实际上,这是著名画家、收藏家兼鉴赏家吴湖帆的一个了不起的举动。据说家族留给吴湖帆的遗产中正好有18把状元扇,可能是因为对艺术珍宝的喜爱与执着,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吴湖帆竭尽全力、不惜一切地去收集状元扇,最后总共弄到了68位清代各个朝代状元所写的扇面。

上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吴湖帆将七十二状元扇捐赠给了苏州文管会。这就使得七十二状元扇从曾经的梅影书屋来到了现在的苏州博物馆。

虽说吴湖帆当初捐赠时曾表达过一个殷切期望,盼着苏州文管会能尽力将这清代状元扇全部集齐,可过了好几十年,却连一件都没多。毕竟状元扇不是那么容易碰到的,起码像这种高规格、大规模的扇面征集和收藏,其难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当下的你觉得古代的状元跟现今的书法大师相比,谁的书法造诣更高呢?

这儿肯定会有那种好像很专业的言论讲道:状元就是科举制度弄出来的,书法也就是为了能把试卷写得工整些才练的那种所谓横竖都很规整的“馆阁体”,说到底状元顶多算是个会移动的打字机器罢了,跟书法艺术还差得远着呢。

然而我实在不能认同这种看法。状元大多在当时那个时代是诗文书画的行家,特别是从“乾嘉”时期开始,金石学蓬勃发展,不少状元凭借扎实的书法功力展现出了个人的风格特色,所以将状元书法单纯地看作馆阁体、学生字,这种说法是非常轻率的。

关于古代状元和现今书法大师谁的书法水平更高这事儿,那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想必各位看客心里都有各自的看法,欢迎大伙踊跃留言展开探讨。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