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宸芫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3.4%。”
“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增长46.7%。”
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1~5年工作和成就时,数次提及汽车。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疫情防控优化调整之后,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奋进之年。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汽车被赋予重任。
如何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总理提出扩内需、促消费。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与此同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是重要抓手。
汽车行业产出规模大,产业链带动效应广,就业岗位的需求高,提振汽车消费,对国家扩内需促消费、快速实现经济复苏、促进生产和就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则需要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做保障。在今年两会上,多位汽车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汽车产业链体系发展建言献策,涉及加强汽车安全体系管理,推动新能源汽车补能、芯片、自动驾驶等多方面。
01.
促进汽车消费
历经3年新冠疫情冲击,全力推动经济复苏是第一要务,此中,消费要挑大梁。
3年来,消费市场受疫情冲击较大,居民消费意愿明显下降。今年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风险,如成本价格上涨未完全结束,持续影响经济走向和消费信心。
在汽车行业,消费力度同样不足。进入2023年以来,我国汽车消费整体疲软,补贴及减税政策大面积退坡,消费者对大宗商品的消费欲望尚未恢复。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月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此前,1月亦不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这把促进汽车消费摆在了重要位置,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建议,国补政策向需求侧战略转型,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直接将优惠补贴给消费者,并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同时,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并加快推动二手车市场走向成熟,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汽车循环流通。
汽车产业中,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是重中之重。
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提出,延续并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针对农村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予以补贴支持,促进城乡新能源汽车消费,优化汽车消费市场结构;营造良好的农村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农村地区也应当参考当前部分城市的政策,更好地鼓励居民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在上牌、购置税、停车等方面,予以新能源汽车倾斜支持。
02.
完善安全体系
汽车产业的发展、转型,必须在安全保护网内进行。中国品牌乘用车自2016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后,年年高速增长。这对车辆安全性能及用车安全等方面都提出了极大要求,迫切需要统一规范汽车安全标准。
在此方面,国际上有R155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车辆认证统一规定的新法规,但国内暂未有相关条令。“汽车技术、信息安全防护市场规模很低,几乎没有主机厂在对其做建设。”有行业相关人士表示。
针对信息安全,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认为,行业存在五大问题,包括汽车数据法规尚需进一步完善;缺少数据分类、分级标准,不支撑车辆数据共享;严格审批监管与快速更新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重复采集造成国家层面的资源浪费;数据质量未达到让车辆数据共享的程度。
他提出了5点建议:其一,建立、健全汽车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其二,建立汽车数据采集统一方案、数据统一标准。其三,完善高精度地图数据策略与管理机制。其四,培育3~5家国资为主的国家级地图公司。其五,建立汽车数据质量国家过检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和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提出相似观点。
在技术安全方面,尹同跃还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工信部牵头完善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对严重影响用车安全的指标,建议使用强制标准,如操纵稳定性强制标准、车辆装配远近光自动切换或智能远光灯(ADB)的强制标准;二是工信部整合C-NCAP评价体系和保险指数CIASI评价体系,制定出符合中国交通特点的评价体系,缩减主机厂开发成本和时间周期。
03.
加快补能体系建设
加快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不能忽视与产业关联的基础设施,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呼声较高的充电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但“补电难”的短板始终难以缓解。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25.6%,但充电桩数量少、功率低、充电耗时长等补能焦虑仍然存在,这对新能源汽车规模扩增形成掣肘。
冯兴亚希望大力推广省时省力的换电模式。他建议,加快全国换电模式推广的整体布局;研究出台支持换电模式的扶持政策;扶持奖励汽车企业推出换电车型、加大车电分离政策鼓励;在国家取消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后,针对换电车型免征电池部分的购置税。
同时,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或行业协会加速统一电池标准,并同步开展公共领域车辆换电试点,在电池规格与换电站标准上统一先行先试,推动汽车电池全面标准化快速落地。
作为补能领域的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十分期待换电市场迎来发展。在她看来,推广科学高效的充换电模式,可以优先发展“企事业单位有序充电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工作地充电模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迅速布局充电设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设施建设。
至于充电领域,邵丹薇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全国统一的充电监控平台,挖掘大数据价值,集成接入各类充电设施和新能源企业运营平台数据,发挥数据赋能作用,为充电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支撑。同时,引导企业合作,实现各类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提高用户充电体验。
尹同跃认为,充电难题还对新能源汽车出海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国内电动车使用的充电标准,最高电压与电流分别为950V、250A,最高充电功率不到240kW,被国际充电标准排除在外,影响整车出口。
他建议相关部门牵头,尽快统一并升级下一代电动车充电标准,并与国际标准互通,让国内车企、充电设施及第三方运营企业在统一标准的保驾护航下,升级整车技术,为车主提供更好的充电体验,实现新能源整车规模突破,加速国家电动化和清洁能源战略的进程。
04.
推动国产芯片替代
汽车产业要健康稳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只是其中一步,更重要的是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芯片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和产业生态创新重构的核心。
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让单车芯片用量继续上升,平均每辆新能源汽车需要1500颗芯片,未来到自动驾驶阶段将超过3000颗芯片。有机构估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产业芯片需求量将超过1000亿颗/年。
虽然车规级芯片产业前景可观,但仍有多重因素制约着中国芯片制造商和与中国车企的发展。芯片制造商方面,发展高制成芯片受到材料和设备等多方面的限制;车企方面,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仍未超过10%。
冯兴亚认为,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支持下,芯片短缺情况有所缓解,但算力和稳定性高的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率仍较低,芯片产业链发展结构失衡,国产化应用体量不足、拉动效应不高,国产芯片的整体配套保障仍有待提升,标准体系仍需完善。
他建议大力提高国产芯片的应用率。一是从政策层面加快引导产业转型,推动“卡脖子”及高端芯片的研发及应用,并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在芯片的研发端、应用端以及汽车消费端等多方面,研究和出台针对国产芯片全产业链条的鼓励措施。二是加速完善汽车芯片的配套措施,健全汽车芯片应用保障机制、完善细分领域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
核心技术方面,朱华荣建议基于市场化机制,完善科研成果到商业化落地的全流程支持政策,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速推动下一代电池和车规级芯片等“卡脖子”技术,确保新汽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05.
自动驾驶立法加速
随着产业向前推进,与自动驾驶的关联性也越来越强。2022年起,我国自动驾驶技术落地速度加快,测试范围和应用场景不断地扩大。
2022年下半年,深圳成为国内第一个落地L3级自动驾驶的城市,上海、广州和深圳也开放了高精地图的许可,一部分车型可以在城市内实现高阶辅助驾驶。
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发展速度受到不少来自国外的夸赞。据外媒报道,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大陆集团认为,就在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而言,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但也应看到,国内自动驾驶发展过程并不完美。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系统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产品准入标准等问题并未完善。在辅助驾驶方面,甚至引发了不少原则性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连玉明认为,我国自动驾驶已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应立足中国实际,充分鉴别和借鉴国外自动驾驶立法经验,尽快推动自动驾驶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针对自动驾驶,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提出3点建议:
一是推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相关立法工作,建议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加快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落地。
二是探索建立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汽车保险产品体系,建议制定自动驾驶汽车保险纲领性规划,鼓励部分地区开展自动驾驶保险创新先行先试,鼓励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参与保险产品创新。
三是推动加快城市高精度地图审核流程,建议允许地图增量更新集中审核,建立线上备案流程和先用后审机制,允许和鼓励众源方式更新地图。
冯兴亚则建议,将自动驾驶汽车立法纳入下一个五年立法规划,并尽快成立专项立法工作组,探索制定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专项法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涉及汽车产业方面,今年的两会提案议案与去年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更耐人寻味。
相同的是,代表们去年也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车规级芯片、充换电等方面。今年,这些相同方面迎来新机遇,也带来新难题。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汽车产业较高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两会代表委员都对行业难题抱着持之以恒攻克的信念。
2023年,汽车行业要继续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