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航母情结可以说是每个军迷心中永远的梦,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建造航母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海外关于中国建造航母的推测也是层出不穷……时至今日,网络上被炒得最火爆的海军帖子依旧围绕着航母的话题。
图1:围绕航母的话题,1980年代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
航母情结可以说是每个军迷心中永远的梦,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建造航母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海外关于中国建造航母的推测也是层出不穷……时至今日,网络上被炒得最火爆的海军帖子依旧围绕着航母的话题。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现代海军最有威力的舰种,以舰载机为主要攻击手段,具有攻击距离远,活动范围大,机动能力强等特点,能够遂行多种作战使命,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和威慑力,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的代表。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发展成名副其实的海上霸王,至20世纪末,拥有航母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阿根廷、西班牙、印度、泰国等十国,航母总数约30艘,其中美国现役航母就多达11艘,而且清一色是十万吨排水量的核动力航母。
回顾1980年代人民海军内部关于要不要建造航母的讨论,似乎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从中国的国际地位来看,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惟一没有航母的国家,从与大国地位来对称的角度来看,航母自然是必需品,就如同1960年代的核武器那样,是需要当了裤子都要搞的国家核心战略工程。
从中国的海洋周边环境来看,钓鱼岛有日本虎视眈眈,黄岩岛有菲律宾觊觎已久,南沙群岛更是让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甚至文莱等国都是垂涎三尺,南沙的32个主要岛礁中,只有主岛太平岛由台湾国军驻守,其余31个都被别国占据!每年有300万吨水产品和5000万吨海底石油被异国所掠夺!为了维护海洋权益,航母自然是少不了的。
图2: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航母自然是少不了的
从历史上来看,1840年至1949年一百多年间,由于没有强大的海军,列强从海上入侵多达五百余次,其中大规模的入侵就达55次!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记述的欺凌和屈辱,为了历史不再重演,需要航母作为民族的钢铁脊梁!
从地理上来看,中国拥有18400公里海岸线,6500余个大小岛屿,36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如此浩瀚的领海,怎么能没有航母呢?在亚洲,印度有2艘航母,连小小的泰国都有1艘航母,难道中国不更应该有航母吗?
而要建航母的更大压力来自于民间,随着20多年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增强,渴求更上一层楼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很自然地便成为很多人,特别是一些被称为“愤青”的少壮派人士的急切心理,而建造航母,则正是这种心理最理想的现实表现。于是在这种“大国崛起”的梦想推动下,民间建造航母的舆情一波高过一波,甚至多次出现了民间捐款的情况。这些民间的压力自然会给军方乃至最高决策层带来不小的压力。
但是任何事情都会有正反两面,还是有些人对建造航母持反对意见。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两条,一是政治影响,从某种角度看,建造航母和当年发展原子弹,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意。不过当年发展核武器时,中国完全是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既与美国为敌,又与苏联交恶,自己又提出了“不欠一分钱外债”的口号,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外人的看法,自然是不足为虑的。而且更需要搞出原子弹来为自己争得一份尊严。但是现在此一时,彼一时了,自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后,与外界的交往日渐密切——2004年出口总额5934亿美元,进口总额5640亿美元;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890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03亿美元(不含外商投资银行、证券和保险类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已超过28万家,上缴税收占全部税收的20.72%!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建造航母,绝对会引起美国、日本以及东盟各国的不安和惊惧,授人以柄,成为“中国威胁论”最好的论据。而这些国家的不安和惊惧会引起政治经济上的什么具体反应,谁也不得而知。
图3:1980年代,航母对于中国海军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二是航母并不适合中国的核心战略。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军事问题,毫无疑问就是台湾问题,如果对台作战,航母并不是必须的,何况单单1艘航母根本形不成战斗力,必须配备一整支舰队,这样一支航母舰队的费用可是相当惊人。花费如此巨额的钱,去建造一支并不是必需的航母舰队,还不如将这些钱花在飞机和导弹等更适于对台作战的武器上。
争吵归争吵,实际上人民海军发展航母的历程早就已经开始了,时间之早,甚至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1958年6月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就提出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并更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核潜艇、航母的具体设想。此后在大跃进的年代里,远洋海军的宏伟计划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其中的第二步计划就是建造航母(第一步计划的核心就是核潜艇,当时毛泽东曾有云“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然而由于1960年代与苏联关系破裂,船舶工业建设因此大受打击,海军建设被迫进行了调整,1961年起主要保证导弹快艇与鱼雷潜艇,核潜艇计划被暂停。直到1962年核潜艇计划才被恢复,而航母计划更是被无限期搁置。中国第一次航母计划就此中止,毛泽东时代的航母之梦终未能圆。
老周“冰血战火”志愿军系列音频节目,包括长津湖、上甘岭、砥坪里等重大战役,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有兴趣的朋友点击二维码免费收听
1974年的南海西沙之战对人民海军是一个很大的刺激,面对南海越来越严峻的局面,解放军第一次痛感没有大型水面舰队的缺陷简直是致命的。但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风雷激荡,大陆的国民经济已经不堪重负,军事建设因此受到了大规模的紧缩,但是海军计划仍然得以保留。文革结束后,短暂的华国锋时代,人民海军的航母计划第一次有了初步的雏形,这次是以购买为主,卖家便是1970年代后与中国关系日益密切的英国。这个已经进入实质化阶段的航母计划,是1艘排水量1.5-1.8万吨级直升机航母,搭载英国最著名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海鹞”与“大山猫”、“超黄蜂”直升机,同时还计划引进42级驱逐舰,组成航母舰队。
华国锋之所以如此支持海军,因为当时海军在政治上最为支持华国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但是这个航母计划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而告夭折,内部原因是邓小平掌权后,清醒地意识到庞大的军备竞赛,将拖垮大陆脆弱的国民经济,于是便以壮士断腕的决绝暂停了一大批不切实际的国防建设,转而注重经济建设。庞大的航母计划自然被取消了,不过购买42级驱逐舰依然在进行之中。外部原因则是由于英国的“鹰派”人物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英国逐渐拉开与中国的距离,购买42级驱逐舰最终在1981年完全流产,华国锋的航母计划最后也是以彻底夭折而告终。
1979年起,解放军军方人员有机会相继登上了美军“突击者”号、“小鹰”号航母。而人民海军在南海遭遇苏联海军的“明斯克”号航母,所受的欺凌,成为人民海军心中永远的伤痛。
图4: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在访问美国时登上“突击者”号航母参观
1982年的马岛海战,1988年的南海之战,更是进一步使人民海军明白,没有航母的海军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现代化海军!在这一连串的刺激下,1980年代开始,中国再次开始酝酿起了航母计划。根据解放军前海军司令员刘华清回忆录所披露的,航母总是要造的,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搞型号,而是先搞预研(即预先研究,或者说就是论证),因此1986年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开始了航母论证。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接连以各种名义先后购买了4艘国外的退役航母,这些购舰举措,如果没有军方的支持,显然这些单纯从经济上看绝对是亏本的买卖,是不会有商家一掷万金的。因此这些也被看作是大陆正在积极发展航母计划的重要步骤。
随着1980年代以后几艘退役航母陆续落户中国,航母热也风声水起,1989年中国海军公开宣布了在2000年以后的海军发展重点是航母建设。1992年,海外媒体对中国航母计划的报道层出不穷。1993年全国人大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了一项10亿元拨款的海军舰艇建设计划,计划在2005年以前建成2艘48000吨级航母。但在1995年,全国人大否决了一项建造3万吨级中型航母的计划。
世界著名的军事刊物简氏年鉴1995年报道,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曾向中国提供两种轻航母设计方案,一是搭载轻型战斗机的SAC200方案和搭载重型战斗机的SAC220方案,巴赞造船公司表示如采用军用与商业混合规格标准建造,造价能压低在4亿美元之内,并在五年内交船,同时愿意提供设计图纸。不过这一谈判最后也是无果而终,为此支付了300万美元的咨询费。
图5:西班牙的轻型航母方案
由于台海形势恶化,1997年全国人大讨论了32000吨中型航母的计划,但最好还是因为政治考虑而停止。1999年8月《美国情报》杂志认为中国已经正式启动航母计划,再次将中国建造航母的议论浪潮推向高潮。
直到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1999年出版《中国未来的海军建设与海军战略》才使有关大陆航母计划的议论尘埃落定,这篇被认为是中国海军未来发展蓝图的报告中明确提出:2000-2010年,主要是发展近海作战能力,发展大型海上平台。2010-2020年,发展大、中型作战平台,控制第一岛链内的区域。2020年以后,发展以航母为核心的区域性海军,海军力量到达第二岛链。这一报告明白无误地说明,中国发展航母计划已经被大大后延,至少在十年内不会开工建造航母。
上述很多消息,或者可以说是传闻,因为毕竟航母计划当时是中国的最高机密,航母计划究竟怎样,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清,但在1980、90年代期间,还是有很多确切的事情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大陆对于航母魂牵梦萦的不懈追求。
其实,要不要航母的讨论,根本是没有必要的。作为一个大国,只要国力允许,从“绿水海军”(即近海海军)到“蓝水海军”(即远洋海军)是再自然不过的必然之路,拥有航母,也是一个曾经饱受列强从海上入侵的大国重新崛起的象征,尤其对于一个东方民族,个中的感受,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述。因此笔者以为,大陆发展航母,是绝对必然的道路,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980年代人民海军内部关于航母的大讨论,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钱!这个年代国家总体方针是以经济建设为主,军队的发展只能“忍让”,让步于经济建设。军费几乎是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军费要不要发展航母才是最本质的问题。如果发展航母,必然会大大影响其他方面的军队建设;而如果不发展航母,又将错过发展的黄金时期,进一步拉大与世界先进国家航母发展的距离。
这绝对是个两难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会在海军内部产生如此激烈的争议。这时,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
图6:刘华清于1982年起担任海军司令员
刘华清,1916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1927年黄麻暴动后,贫农出身的刘华清就成为村里的儿童团长。1931年,十六岁的刘华清就参加了红军。1934年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科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战役和长征,后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科长、红三十一军军部科长等职。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部秘书主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1年后任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第6旅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后任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西南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第十军副政治委员,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等职。
1954年7月至1958年进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历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文革以后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
1982年任海军司令员,1987年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9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图7:刘华清被誉为“中国航母之父”
在刘华清担任海军司令员、军委副秘书长、副主席期间,非常重视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对航母的建设更是倾注了很大心血,正是在他的力主下,开办了“飞行舰长班”,引进了多艘国外的退役航母,为航母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因此被誉为“中国航母之父”。
2012年9月23日,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服役,加入人民海军的作战序列。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刘华清在2011年1月去世,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天。
正是在刘华清等有识之士的努力,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在1980年代真正开始起步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