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电影情节不讲法律,尤其是一些犯罪片,经常展现犯罪分子的犯罪过程,而不会过分展现警察抓捕罪犯的过程。甚至有的电影从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开始追溯,整部电影都在演他如何犯罪,而警察出现的时候,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最终抓获了罪犯。为什么这样的电影情节不讲法律,或者说法律缺席?
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往往后发制人。当犯罪分子作案的时候,法律往往并不起任何效用,因为没人报警,也没人发现他们犯罪,那么他们的犯罪就是偷偷摸摸的行为。即便他们心中有法律的律令,也不一定能约束他们的行为。他们突破了法律的约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却可以产生很多刺激人的故事。倘若他们刚犯罪,警察就到了现场,立刻将他们抓捕,影片就没有什么好的情节让人们观看了,也不会产生一些刺激人的因素。警察遇见犯罪分子作案的几率非常小,几乎没有。大多数犯罪分子作案的时候都要躲开警察,躲开其他的执法人员,偷偷摸摸进行。甚至有的犯罪分子要搞团伙作案,早就策划了很久,不是抢枪械就是抢银行,做了惊天大案。这种策划的过程以及作案的过程会产生很多刺激人的情节,而这样的情节正是编剧和导演用力打造的情节。香港电影经常有这样的情节,抢枪、抢银行、贩毒等等。什么刺激就演什么,而现实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犯罪案例可供参考。并不是犯罪分子不懂法律,而是明明懂得法律还要去做违法的事,因为做违法的事可以让他们获得巨大的收益。就像马克思论述的那样,倘若资本能够带来300%的收益,那么资本家就可以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犯罪分子也是这样考虑的,为了巨大的利益可以铤而走险。法律只是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掉下,却并不一定真的掉下。因为犯罪分子藏匿得比较深,在犯罪的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太大的干扰,甚至不会被警察发现。犯罪分子会单独作案,也会团伙作案。仅仅依靠自己做案的人很容易被警察抓获,但他成为流窜犯就不容易被抓获,因为抓获他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倘若他没有犯了人命案,这种抓获就变得可有可无。倘若他犯了这个命案,没有杀了特别重要的人,只是杀了普通人,这种抓获也不是太给力。倘若他们杀了官员或者富商,这种抓获就变成必须的了。抢劫犯抢了一个妇女的包包,包里面有几万块钱,警察可能抓不住这个抢劫犯。抢劫犯抢了银行,抢走了几百万,警察就一定会抓到他们,即便动用庞大的警力资源,也仍然要把他们绳之以法。那么抢妇女的包包和抢银行哪个更容易成为电影的素材呢?当然是抢银行了,里面有团伙作案的可能,有各种策划,有各种惊险打造的情节等等,全凭编剧和导演想象。
法律只是公之于众的东西,执行起来如山倒,但没有执行或者没有执法人员发现犯罪分子作案的过程,没有找到他们作案的证据,就不能给他们定罪。犯罪分子在作案的时候,法律其实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即便受害人懂法,也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除非在犯罪分子逃之夭夭之后,他们可以把犯罪分子告上法庭,这时候法律才起了一定的效果,而在他们的利益受到犯罪分子侵害的时候,他们却不能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越讲法律越容易被犯罪分子谋害。电影着力展现犯罪分子犯罪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诸多刺激人的情节。越是这样,法律距离片中的人物越遥远,而法律执行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效力了。
犯罪片就是要展现犯罪的过程,让人们看到罪犯是如何精心谋划,又是如何走向覆灭的。倘若犯罪片平铺直叙,或者罪犯刚一出现就被警察抓捕,也没有什么悬念,这样的片子就成了纪录片,没什么意思了。犯罪片就在于情节的惊险刺激,在于法律没有及时出现,没有及时应用。犯罪分子如何凶狂,如何暴富等等,让人们看到太多的刺激人的信息,甚至很多人都产生了投机主义思想。法律不是万能的,也不一定是公平公正的,甚至很多犯罪分子在犯了罪之后轻易逃脱,至今逍遥法外。看看那些外逃的贪官就知道了,很多贪污几亿,却没有被追回。还有贪污几十亿的,至今逍遥法外。倘若编剧和导演着力打造这样的故事,就会挖掘出很多刺激人的信息,也会让人们知道投机主义思想有多么严重。老老实实做人并不能暴富,而像贪官一样投机取巧,却可以暴得财富,但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倘若法律没有及时追究,或者法律不能追究,那么贪官就算占了大便宜,实现了人生的辉煌。
法律总是后发制人,有时候会缺席,也不是公平公正的。在犯罪片中充分展现犯罪的过程,可以让很多情节刺激人,但法律缺席了,和现实差不多,等于充分反映了现实。编剧和导演专注打造不讲法律的电影情节,用来吸引人们的眼光。电影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但在不讲法律的情节方面,却和现实惊人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