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董翳随大将章邯屡败反秦义军,为何没能力挽狂澜拯救秦朝

船长趣谈 2023-05-15 20:20:33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骊山宫阙九天高,六处孱王走衔璧。不信诗书信法家,关东半被鱼书惑。尽卷图籍亦大好,五十年凶都一埽。章邯董翳举如毛,沐猴冠委金陵道。(金·麻九畴)

董翳(yi)是秦末时期的枭雄之一,曾随章邯多次击败反秦的六国军队,一度使得秦朝转危为安。然而秦军在巨鹿之战失利,董翳便随章邯降楚,得以获封翟王。为何董翳没能挽救秦朝而选择投降了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辅佐章邯

董翳家世不详,不过从他担任秦朝的高级武官都尉来看,他应当是关中之地的老秦人,所以才会被秦二世委以重任,辅佐章邯对付反秦的诸侯联军。

秦二世二年冬(前209年底),楚王陈胜派遣周文带领的反秦义军逼近咸阳,都尉董翳和长史司马欣便随将军章邯迎击楚军。然后章邯就在董翳的辅助下大败周文,杀死陈胜,使得局势对秦朝大为好转。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巨鹿。(史记·秦始皇本纪)

然后董翳随章邯杀齐王田儋、灭魏王魏咎,斩楚将项梁,围赵王赵歇,连败魏齐楚赵四国,使得秦朝一度有了中兴之象,似乎秦朝马上就能恢复对关东的统治,再现秦始皇消灭六国的辉煌。

二,背秦降楚

然而楚将项羽硬是凭借千古无二的神勇在巨鹿之战屡败秦军,使得局势再度对秦朝极为不利。章邯无奈,只得派司马欣到咸阳求援。然而权臣赵高忌惮章邯功高震主,不仅不见司马欣,还想将其杀掉。司马欣对此大为惊恐,便劝章邯投降,但章邯没有同意。司马欣见章邯犹豫不决,便去劝说董翳。而董翳也知道项羽难以战胜,秦朝大势已去,便欣然同意。

然后董翳和司马欣一起去劝章邯说:“奸贼赵高权倾朝野,嫉贤妒能,将军在他的手下很难有所作为。如果我军获胜,那赵高一定会忌惮将军功高震主而必欲除之。如果我军战败,那也不免一死。不如投降项羽,那还有一条生路。”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

章邯听了有理,便派人向项羽请降。然后双方在洹水结盟,约定共同攻秦,在灭秦之后瓜分秦地称王。然后董翳就和章邯、司马欣随项羽一同进入关中,可二十多万秦军降卒却被项羽屠杀殆尽。虽然史书没有记载董翳对此事的态度,但他与那些士卒作战多年,肯定是有些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三,获封翟王

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邱。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史记·项羽本纪)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在戏亭分封诸侯,董翳因劝章邯投降而获封翟王。他的封地为上郡,都城为高奴。然而很快汉王刘邦就东出攻打三秦,而董翳与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因为坑死二十万秦军而遭秦地百姓痛恨,所以很快就被刘邦击败。

董翳与司马欣选择投降刘邦,跟他东进攻打项羽;章邯则选择抵抗到底,最后为汉军斩杀。然而刘邦很快就因为轻敌大意而在彭城之战惨败,差点被项羽杀掉。董翳与司马欣再一次见证了项羽的神勇无敌,认为刘邦不是项羽的对手,更怨恨刘邦夺走他们的封地,便立即转投项羽。

四,楚汉战争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史记·项羽本纪)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汉将韩信已连破魏赵齐三国并使燕国归附,使得黄河以北及山东半岛尽属刘邦,导致形势对项羽大为不利。同时汉将彭越不断在楚地后方袭扰楚军,断绝楚军粮道,严重影响项羽对刘邦作战。

然后项羽为了对付韩信、彭越,便让大司马曹咎留守成皋,还派董翳与司马欣从旁辅助。项羽知道成皋对楚军的重要性,便嘱咐曹咎坚守城池就行,绝对不要出战。但曹咎却中了刘邦的激将法,带兵渡过汜水攻打汉军。结果楚军在成皋之战惨败,董翳与曹咎、司马欣自知难逃一死,便都自刎而死。

0 阅读:9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