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会珍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清明前,中国新闻网推出旅游打卡指南:“3月29日,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永裕陵周围的油菜花迎风绽放,给皇陵增添了一抹春意,吸引游客前来欣赏打卡”。有同事兴致勃勃地指着网上石翁仲图片,找我要我拍的石翁仲照片,想看看哪个田野中的宋陵拍出来更出片,“要那种四周绿油油把石像围起来的!”,“只要好看有趣的石像,皇帝是谁不重要……”
图源:中国新闻网
我翻着手机照片,告诉他们其实也可以不舍近求远。如果只是想看北宋石翁仲绽放在春花里,我们家乡就有,就在德安的北宋王韶家族墓前。区别是,德安的石翁仲小一些。如果非要去巩义,我建议他们一定要去中新网推荐的永裕陵看神宗赵顼,看看这个支持我们江州猛将“熙河开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总设计师,看看他陵前的石翁仲,再看看陵前代表吐蕃使节的石翁仲——那可是他派遣江州名将王韶“熙河战役”胜利的象征。同事们惊讶又好奇:“德安也有?”
是的,就在德安乡间。2021年10月我去看了巩义七陵后,12月便去了德安望夫山,对比了同样伫立在墓前的北宋石翁仲。德安的石翁仲是1972年12月在望夫山(博阳山)南麓的北宋枢密副使王韶家族墓群中,其妻杨氏墓前发现的,有石翁仲两尊、石虎两只,对峙排列,造型精美。杨氏墓志上写道:杨氏去世后“始葬于德安县之敷里,后改葬于敷阳山之侧”(《宋故华原郡夫人杨氏墓志铭》)。“敷里”即王韶家乡,位于九江市德安县。
下图分别为我于2021年10月拍摄的巩义皇陵文官翁仲与12月拍摄的德安王韶家族墓前文官翁仲。可以看出,王韶墓前的文官翁仲,其神态与巩义皇陵中者十分神似。
作者2021年10月摄于巩义
石翁仲的来源可追溯至秦始皇时镇守临洮关的阮翁仲,其英勇善战,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翁仲去世后,秦始皇在咸阳宫司马门外铸造铜像纪念。匈奴再次进犯咸阳时,远远望见高大的铜像,以为翁仲再世,惊恐不前。自此之后,历代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皆建铜人或石人守护,不论文武皆称“翁仲”。北宋九帝中,除徽宗、钦宗被金兵掳走葬地不明外,其余七帝皆葬于河南巩义,加上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永安陵,合称“七帝八陵”。
北宋皇陵多散布于村落与田野之间,被现代人戏称为“麦田的守望者”。每逢清明时节,春花绽放,油菜花海环绕石像,确有一种穿越历史之感,吸引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国人前来打卡留影。
作者2021年10月摄于巩义
王韶出生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27岁时自江州赴京参加科举,中进士,与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程颢、程颐兄弟、曾巩、曾布兄弟等同登“科举千年第一榜”。熙宁元年(1068年)上书《平戎策》,得到神宗与宰相王安石支持。
熙宁五年(1072年),王韶率军出征西夏,深入茫茫大漠,转战1800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宕、亹六州,拓边2000余里,形成对西夏的合围之势,取得北宋最辉煌的胜利。神宗将其收复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称为“熙河路”,后人称此役为“熙河开边”或“熙河之役”。熙宁七年(1074年),神宗对王韶予以极高嘉奖,“官其兄弟及两子,前后赐绢八千匹”,“召为枢密副使”(《宋史》)。
作者2021年12月26日摄于德安
北宋王朝自赵匡胤起长期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文人士大夫是王朝的支柱。王韶在这一书生执政、纸上谈兵的时代,成为真正实现战场建功的书生将军,不仅源于其军事才干与政治远见,更因其遇上锐意进取的神宗与变法图强的王安石,才有了熙河大捷的基础。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韶作为坚定支持者遭贬。元丰四年(1081年)病逝,终年52岁,谥号“襄敏”,后追赠太尉、司空、燕国公。正因其王侯将相之荣,才有今日德安望夫山的北宋石翁仲守墓。
神宗时期的“熙河大捷”,一扫北宋建国以来的割据困局,成为整个宋朝最辉煌的军事胜利。《续资治通鉴》评价:“韶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
作者2021年12月26日摄于德安
多年后,神宗仍深刻记得王韶的印象:“以文学知名,素怀忠义,沉毅慷慨,富于机略。”如今清明时节,回望这对曾书写大捷的君臣,他们在中州与江州的田野中静静守护故土。石翁仲默然伫立,一个在巩义,一个在德安,隔山遥望,春色千年不语。
附记:
1. 笔者2021年10月前往巩义北宋皇陵时,正值秋收,永裕陵(神宗)石像散落于玉米地,破损严重,许多石像头部已失。
2. 笔者2021年12月探访德安王韶家族墓时,沿当时吉鸿矿业旧路前行,沿途矿坑正在回填。王韶墓前石翁仲一尊完好,一尊头部断裂。
初稿:2021年12月
小修:2025年清明前
【作者简介】
辛会珍,1969年11月出生,山西临汾人。九江某央企从事管理工作30多年,研究员。业余喜宋史研究。
【编后记】
王韶(1030年—1081年),字子纯,号敷阳子,江州德安县人,北宋军事家、政治家,官至枢密副使。足智多谋,富于韬略,熙宁年间经略熙河,主导熙河之役,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
王韶本是科举出身的文臣,却成为北宋开疆拓土的第一功臣。五年收复六州,拓地两千里,史书评价:“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
作为九江的历史名人,王韶的功绩和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