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本篇原刊于2015年版《百年莲花池》,经政协浔阳区文史委授权转发。
叶恭绰先生(1881-1968年),字玉虎,又作誉虎、誉书,号遐庵,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少时曾从文廷式学习,以禀贡生用为训导,后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毕业后曾任湖北农业学院、方言学堂、西路高等小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教习。
图源:维基百科
1906年,报捐以通判用。历任邮传部总务股帮稿、铁路总局建设科总科员、路政司郎中、副厅长、厅长,铁路总局提调,代铁路总局长等。曾督办芦汉铁路(即京汉铁路)。
辛亥革命时,任内阁议和处参议。1912年,任总统府财政委员会委员,交通部办事专员,交通部路政司长兼铁路总局长,交通部次长,劝办全国实业专使,交通总长,交通银行总经理,董事长等。1915年,曾赞助袁世凯称帝,任大典筹办处委员,洪宪帝制失败被免职,后任冯国璋秘书。1917年7月,张勋复时,他在马厂办理军事运输事务,出任段祺瑞“讨逆军”总司令部交通处长,1918年,赴欧洲考察,归国后数任北京政府交通总长。1920年至1922年,连任靳云鹏、梁士诒、颜惠庆内阁的交通总长,为北洋政府内旧交通系首领之,后一度去职闲居日本。
图源:维基百科
1923年5月 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兼广东财政厅长。7月任统一财政委员。曾制订《广东造币余利凭券条例》、《大本营财政部有利支付券条例》等章程。11月,奉孙中山命令到东北联络张作霖。12月,任财政委员会委员。1924年9-10月,去财政部长本兼各职,再次北上联络皖、奉和接济北伐军晌。年底,出任段祺瑞临时执政府交通总长,至天津迎接孙中山 去职后便移居天津。
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 任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委员国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理事。1928年元月,任张作霖“安国军”财政讨论会副会长。1931年,曾出任南京国民党政府铁路部长。1933年,被举荐为中山文化教育馆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并倡建上海博物馆。抗日战争期间,居住于上海,以诗画自娱。
叶恭绰书法
新中国成立后,从香港回到北京,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北京书画院院长。1968年8月6日病逝于北京。
平生著有《遐庵汇稿》、《遐庵清秘录》、《历代藏经考略》等,编有《广东文献丛编》、《全清词钞》。
【编后记】
在编者转发的政协浔阳区文史委出版物中,这篇很难让人看懂,通篇来自网络或某本书籍中对人物生平简介的复制,最令人困惑的是,全文竟然没有任何与九江相关的内容。唯一与标题“岭南会馆”有所关联的线索,是九江的岭南会馆(又称广东会馆),位于莲花池附近。
叶恭绰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故事当然非常值得介绍;叶恭绰与九江当然有很深的关系——他的哥哥叶道绳曾任九江府同知,按照上一篇文章(《九江文史 | 启蒙孝子坊》)介绍,叶恭绰在九江与同乡创办了广东会馆。叶道绳去世后,其子叶公超到了北京,由叶恭绰抚养长大。叶公超后来成为著名学者与外交家,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叶恭绰是如何创建的广东会馆?他在九江住了多少年?这两篇文章都没有任何交待。
如果编者日后有时间,挺想写写叶公超父子与九江的故事。相比之下,他们与这座城市的联系,比叶恭绰要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