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李克农52完杨尚昆说:我已经给你们老李家当了三次孝子了!

大肥肥文史说 2024-11-06 21:17:26

作者:李力

历史的结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政治空气不再凝重,社会生活比较宽松。许多老同 志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老同志撰写回忆录,留给后代一些宝贵教材。

不少 老同志都说父亲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为党做过许多工作,贡献甚大,而且他很有 个性,说话幽默,爱好文艺,给同志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建议我们当子女的好好 写点东西,既是纪念老人,也可教育后人。

我们听到他们讲的一些故事很感兴 趣,也受教益。但是父母亲生前从不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即便我们问 及,也不肯说。所以我们凑在一起,想来想去,除了家庭生活琐事外,父母亲事 业上的事实在没有办法写。

最后,我们五个子女便在1987 年12月23日,给杨 尚昆老前辈写了一个报告,请求将编写李克农传记纳入国家安全部和总参谋部 的党史资料征集计划。

杨尚昆副主席12月28日批示:

“贾春旺同志(注:时任国家安全部长):关 于李克农同志的生平,应设法组织一些同志,写点东西。现将克农同志子女给 我的信转上,安全部是否能负责组织此事,请酌处”。

贾春旺部长接到批文后, 1988年1月3日,签署意见,转请有关领导组织办理。

他写道:“李部长是情报 战线的老前辈,领导人,开拓人之一。我部应组织干部照尚昆同志批示,把这件 事情抓紧,办好”。

与此同时,我们也写了一分报告呈送总参谋部,商调解放军 报社记者简妮参加编写工作,此信也得到迟浩田总参谋长的批复“同意”。

1988年7月5日至9日,在铁狮子胡同招待所,国家安全部与总参谋部共 同召开“回忆李克农同志生平事迹座谈会”。除国家安全部、总参谋部外,公安 部、外交部等有关领导与老同志也应邀参加会议。

贾部长致辞讲到,李克农几 十年如一日,为党,为人民,为党的情报、保卫,统一战线和外交事业建立了不朽 的功勋。他的一生有许多传奇式的经历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征集他的革命历 史资料,编写有关他的传记和作品,不仅对于教育干部,启迪后人有重要的意 义,而且对和平时期的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战线的建设,也都有着重要的现实 意义。

他宣布经总参谋部领导派人与国家安全部共同研究,计划开展四项活 动:

一,写一篇纪念李克农的文章,次年9月李克农90周年诞辰时,在《人民日 报》发表。

二,编印一本李克农生平事迹的纪念册。

三,撰写一篇纪念李克农的 传记文学。

四,拍一部有关李克农事迹的电视剧。情报保卫战线的老前辈、老 领导,伍修权、孔原(李强因去香港未能出席)、陈养山、罗青长、童小鹏、彭富九、李金德、申光、戴镜元、柴成文、王涛江、杜长天、李士英、林枫、王永潜、毛 诚、徐淡庐、王炎堂、刘志汉、潘芳等,皆在会上踊跃发言,结合亲身经历,谈出许 多事例和感受。我们听了这么多精彩的讲话,确实既感到新鲜、好奇,又很受 教益。

1989年9月15日,为纪念李克农诞辰90周年,由国家安全部牵头,和总参 谋部,外交部,公安部等联合在“京西宾馆”举办座谈会。

杨尚昆出席并做了重 要讲话。伍修权、夏衍等老前辈,还有总参、公安、外交、安全等部门的领导与老 同志,以及父亲的生前友好、家属等参加,会后大家合影留念。

杨尚昆开玩笑地 对我们几个子女说:“你们要记住,我已经给你们老李家当了三次孝子了!”(指 祖母、祖父和母亲的三次丧事,他都亲自操办)。

对于这位前辈的恩情,我们永 远铭记在心。座谈会后,《纪念李克农文集》在内部出版。这是介绍李克农的第 一本书,其中有二十多篇文章,还有父亲写的几封书信与部分手迹,加上照片等 等,内容丰富。

1997年6月26日上午九时,国家安全部举办了《李克农 中共隐蔽战线 的卓越领导人》一书的首发式。贾春旺部长、罗青长,作者刘开宸,及机关青年 代表王勇武先后讲话。我作为家属子女代表也发了言。

在此前后,安徽人民出 版社于1989年9月,出版了姚永森撰写的《中共秘密战线首脑 李克农传 奇》。

成都出版社于1996年1月,出版了由乔军编著的《红色特工王李克农将 军传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6年10月,出版了由方可、单木编著的 《中共情报首脑李克农》。

安徽人民出版社于1996年8月,出版了由徐林祥、朱 玉合写的《传奇将军李克农》,再版时,书名改为《李克农传》。

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于2000年1月,出版了由殷云写的《红色情报王李克农》。

北京时事出版 社于2000年5月,又出版了由朱正明写的《在李克农身边的日子》。

其他书籍 报刊上,还有不少文章介绍李克农的事迹。台湾、香港有些关于中国情报战线 的书籍中,也多处对李克农做了介绍。

1997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安全部共同筹划摄制《李克农》电视 连续剧。组成了强有力的队伍:余放副部长、赵化勇副台长担任总监制;陆天明 担任编剧。为了审定电视剧本,有关领导、老同志,包括管理档案工作的负责 人,开过好几次会。

一来这是反映我们党隐蔽战线情况的电视剧,哪些内容可 以公开,哪些内容暂时不好公开,必须慎重把关;

二来这是写李克农的电视剧, 既要有传奇色彩,又必须符合史实,不能随意编造;

三来整个剧情,还要照顾各 方面影响,注意加强团结。

这些原则要求,难免束缚编剧的手脚。更何况隐蔽斗争许多事单线联系,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每个经办人分工一段,未必知道事 情的全局。如果平铺直叙,完全按照历史事实表现,可能事情分散,人员分散, 观众很难看得明白。对敌斗争中,这样做对保密、安全有益;舞台上这样做,肯 定效果不好。

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大家同意采取折中办法。主要人物、主要情 节必须真实,不能夸大缩小,更不能随便编造。为了便于观众看懂,减少演员交 叉,剧中也安排了一个虚构的人物,提高演出效果。这个角色名叫陶绒,戏中扮 演李克农、赵瑛的女儿。

电视剧播出后,许多老同志给我们打来电话询问:“怎 么以前没有见过你们这个妹妹呀?她现在怎么样了?”我们只好如实相告,同志 们听后也觉得开心有趣。

剧本通过之后,1998年10月25日,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 国家安全部(即原中调部)领导罗青长、王炎堂、余放、孙家诚,中央电视台台长 杨伟光、副台长赵化勇、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胡恩、国安影视中心负责人李首 仓、全国文联副主席李凖、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仲呈祥等,及首都二十余 家新闻单位出席。

会后演职人员到各地区投入紧张的实拍活动。扮演李克农 的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张晓林,扮演赵瑛的是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杨 静。扮演毛泽东、周恩来的,则是名演员古月、刘劲,他们已在多部影视作品中 扮演领袖人物。

1999年3月21日,举行封镜仪式,转为后期加工制作。1999年5月5日, 在北京密云山庄举行《李克农》电视剧的审片会。

讨论中,大家认为这部电视 剧,介绍了我党隐蔽战线的重大业绩,说明了情报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反映了老 一代革命家的生动形象,具有真实性与教育性,是一部高素质的好片子。

同时, 也提出不少改进的意见,如严肃有余,艺术性不足;叙述较多,戏剧冲突不足;有 些人物如:祖父李哲卿,母亲赵瑛的形象与实际出入较大,需要改进等等。但是 电视剧计划七月份播出,没有时间大改,除了压缩为十九集外,其他只好带“病” 上演。

1999年7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举行电视连续剧 《李克农》首 映式。到会200余人,除了国家安全部、公安部、外交部、总参谋部的负责人,如 傅全有总参谋长、熊光楷副总参谋长,国家安全部(即原中调部)领导罗青长、王 炎堂、刘志汉、余放等外,隐蔽战线的几位英雄人物,如:熊向晖、陈忠经、谢和赓 等,还有全体演职人员及家属亲友等也出席了首映式。我与李伦参加仪式,并 向有关方面表示感谢。

电视连续剧 《李克农》,很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反映甚佳。

此后不久,中央电视台又播出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这是 我国著名剧作家王朝柱继《周恩来在上海》之后的又一部剧作。它以解放战争 后期到新中国成立这个阶段为背景,描写了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 导下取得全国性胜利的一系列故事。其中许多情节也反映了我们党隐蔽战线 的功绩,反映了党中央领导对李克农的高度信赖。这两部电视剧播出之后,李 克农逐渐被人们了解,有些报刊也对我们进行了专门采访。

2003年9月15日,李克农、赵瑛骨灰合葬仪式留影

1999年9月15日,父亲诞辰一百周年。在父亲故乡 安徽省巢湖市举 行《纪念李克农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协、省军区,国家安 全部及巢湖地区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中华民族向来有忠孝仁爱的传统美德,从幼儿时起,我们就受到这方面的 教育。祖父李哲卿在家中言传身带,为人处事,给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祖母 詹红贞1876年出生,1946年12月11日,解放战争年代病故于山西兴县。祖父 1874年出生,1952年8月26日,建国初期在北京病逝,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两位老人毕生辛劳,逝世后半个多世纪,坟墓还是天各一方,我们总觉不安。经 过多方努力,四处探访寻找,终将已经拆迁并移动地方的祖母遗骸运回北京,与 祖父合壕。

接着,我们子女们怀着强烈心愿,希望将父母亲的骨灰盒放在一起,让两位老人九泉之下,相依相伴。经过努力,在有关部门帮助下,2003年9月15日,我 们李家后人聚会在父母亲墓前,举行了合葬仪式,缅怀两位老人的革命精神与 高尚品格。这也正应了父亲70多年前在上海写的两句话:“似此墓穴已安,人 子之心可告无愧矣”。

前前后后几十年的期盼,祖父母合塚的事办成了,父母亲骨灰合穴安葬的 事也办成了。我们几个子女尽了一份孝心,感到慰藉。我们为有这样的前辈感 到骄傲,为有这样的家庭感到温暖,同时由衷希望我们的后代,继承发扬,与时 俱进,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父母亲的年代已经过去,我们兄弟姐妹的年代也将成为历史。为了表达对 老一代革命家们的怀念,我从一个側面,写了这本往事记述。

中国革命道路源远流长,情况复杂,无数英雄奋不顾身,亿万人民参加斗 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我所写的故事,只是与家父李克农有关的一部分,即便如 此,因为隐蔽战线的保密原因,有些事情目前还不能和盘托出。

我们对隐蔽战线的了解有限,很多英烈人物与可歌可泣的事迹,书中虽未 提及,但他(她)们对革命事业的奉献精神,同样闪耀光芒。

例如:活跃在国民党 最机密、最严格的军统特务首脑机关的“七人小组”,由中共秘密党员张露萍、冯 传庆、张蔚林、赵力耕、杨光、陈国柱、王锡珍等组成,直接与中共南方局军事组 联系,受叶剑英领导。该小组于1939年11月成立,为党做过许多贡献。

1940 年夏季,特务头子戴笠亲自与胡宗南密商,派遣一个三人特务小组混进陕甘宁 边区,结果刚进边区,就被全部抓获,气得戴笠暴跳如雷,捶桌子、踢板凳。这就 是“七人小组”的功绩。后来,小组成员不慎暴露,七人全部被捕,1945年7月 14日,在贵州息烽集中营英勇就义。

再如,曾是张学良将军机要秘书的丛德滋,东北大学毕业,西安事变后,秘 密转移到甘肃兰州,由谢觉哉同志直接领导,并在1938年秋,中共中央批准为 中共特别党员,在甘肃从事隐蔽斗争。他打入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担任曾 扩情主任的秘书。

1941年1月20日,敌人将丛德滋秘密逮捕,他备受虐待,生 病高烧时,给他灌了一碗下了毒的污水,他不治身亡。牺牲时年仅32岁,女儿 丛丹才3岁。

全国解放后,中央军委有关部门,将其遗骨移葬兰州市华林山烈 士陵园,并对其遗属给予照顾。1950年,谢觉哉把这一情况报告毛泽东主席,毛 主席说西安事变时,他就知道丛德滋,于是亲笔为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00001号烈属证。

类似这样的英烈人物,隐蔽战线还有许多。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