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李克农42毛泽东说:“我点了你的将,要你去坐镇开城”

大肥肥文史说 2024-11-06 21:17:23

作者:李力

抱病投身朝鲜停战谈判

1950年初,父亲听从中央安排到苏联休养治病,其实,也有一些业务方面的 活动。

周恩来总理5月14日写了一份报告:

毛、刘、朱、聂、杨:

李克农的病状书,现由杨尚昆译出送阅。今晚已照主席指 示,立即停止工作入院治疗。战略情报会议,由邹大鹏主持。关于经常工作,分别向聂、杨请示,重要的可与我接洽。

周恩来

5.1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正值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同心协力,医 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建设;同时准备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时刻;却 在6月25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朝鲜战争。这时父亲已从苏联回国。

不久,周恩来总理召集父亲等人开会,研究对朝鲜战争的看法。

父亲发言 说:“如果就单打李伪军来说,人民军没有问题。但现在美国插手了,制空权和 制海权美军有绝对优势,朝鲜战争恐怕不会这样简单结束。”

果然,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通过决议,9月15日,美国纠集15个国家出 兵,组成“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情况急剧变化,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 胁祖国安全。

父亲领导的情报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分析研究,了解美军动向。美国中央 情报局长艾伦 ·杜勒斯、“联合国军”统帅麦克阿瑟都判断:“共产党中国干预朝 鲜战争的可能性有,但不干预的可能性更大”,或者说干预的“可能性很小”。

毛泽东主席欣赏这些情报,经过慎重考虑,集体讨论,最终决策:中国人民 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邀请,派出由彭德怀司令员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并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

在朝鲜战场,双方交战一年左右,战况相持不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 人民军配合作战,先后发动五次战役,歼灭了大量敌军,把作战地域稳定在“三 八线”附近。

毛泽东说:“我点了你的将,要你去坐镇开城”

1951年5月31日,美国国务院顾问凯南到纽约,以“朋友”身份,拜访苏联 驻联合国首席代表马立克,明确提出“美国准备在联合国或在任何一个委员会、 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人会面,讨论结束朝鲜战争问题”。

马立克问 到条件时,凯南表示“各自回到(朝鲜)战争前的位置”。还说“立即(从朝鲜)撤 退一切外国军队的问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但将来可以进行逐步从朝鲜撤退外 国军队问题的讨论”。

这样,经过多次磋商,朝、中为一方,美国盗用的所谓“联合 国军”为一方,达成协议,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在朝鲜开城举行停战谈判。

7月初,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见李克农,说:“我点了你的将,要 你去坐镇开城。”并让父亲立即组织班子,同时点名,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兼国际新闻局局长乔冠华也去,军队系统与外交部都派人参加。父亲考虑自己 身体不好,哮喘病复发,担心病重误事,当面提出“是不是不要我去,派伍修权或 姬鹏飞去”。

毛主席思考一会儿,肯定地对父亲说:“还是你去吧。”

于是,父亲明 确表示:“我马上准备出发”。

7月5日下午,父亲与乔冠华等从北京前门火车站出发。因为时间匆促,代 表团所要的电台与人员来不及配备,人员提前电请志愿军总部就地抽调,电台 设备是王诤部长当天上午吩咐我,我立即到北小街仓库挑选配齐,中午亲自送 到前门火车站父亲乘坐的专用车厢。这时父亲已在车上等待,我将电台的箱子 送上车,说了几句话,便目送父亲离开了北京。原来设想谈判不会很久,便未带 父亲御寒的衣物。谁想谈判一谈就花了两年多时光。

7月6日,火车到达边境城市——丹东(原名安东),接着,换乘吉普车过鸭 绿江进入朝鲜。因为李克农是中共中央与中国政府的特派代表,双方同意的朝 中代表团的内部负责人。

7月4日,毛泽东主席又把他们的行程电告朝鲜最高 领导。所以到达当天,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在平壤附近的作战指挥所,接见了父亲与乔冠华,及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政务参赞柴成文等,并就谈判问题进行 了研究。

李克农与乔冠华(后排中)、邓华(后排左)、解方(后排右)合影

中朝双方研究确定,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组成谈判代表团, 首席代表是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中将、解方少 将,人民军李相朝少将为代表。

毛泽东主席指定柴成文参赞以中校名义担任志 愿军联络官,金日成主席指定人民军少将金昌满以上校名义担任朝中方面首席 联络官,金一波为中校联络官。

代表团内部,则是中国派遣的李克农、乔冠华幕后主持谈判的重大事宜,向中国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朝鲜金日成、志愿军彭 德怀请示报告。为了保密,对外称李克农“李队长”,乔冠华为“乔指导员”。

7月7日,父亲一行与朝鲜南日大将等到达开城,进行筹备。因为谈判会场 选在开城西北郊的“来凤庄”,属于朝中控制区。所以会场准备、双方代表团的 驻地、休息、安全、警卫等事项都要安排妥当。

7月9日晚10点,父亲把朝中代表团的全体人员召集开会,就谈判问题发 表讲话。

他说:“我们准备提出三条原则,作为解决朝鲜问题的第一个步骤。

这 三条原则是:

1.停火休战。2.双方撤离三八线,建立非军事区。3.外国军队撤 出朝鲜全境”。

接着逐条分析三条原则,与达成协议的可能。

他强调指出:“同 美帝国主义打交道,总不可能设想得那么容易,要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这就 需要中、朝同志们在毛泽东主席、金日成首相的领导下,紧密团结,群策群力,去 努力争取。”

在朝鲜板 门店,中朝 联合代表团成员合 影。左三为李克农

关于谈判工作,父亲提出四点意见与要求,他说:

“我们准备提出的三条原 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武器。代表们在会场上不要纠缠于枝节问题。首要的是 争取把我们的主张打出去,使它成为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口号,全世界人民 一起来争取和平。”

其次,安全是个大问题。开城地区的志愿军与人民军,要保 证在安全方面不出问题。请有关领导同志认真检查一下,慎之又慎,不可大意。

第三,政治上高屋建瓴,具体问题后发制人。事关大局,对外表态要特别慎重。 有些话宁可晚说一天,不要抢先一分,要尽量使用已经准备好的稿子,还可准备 一些小稿子备用。

又说:“会场的情况同战场一样,一旦打响,就会千变万化。 作为谈判代表,你们中途回来不方便,请柴成文同志随时回来通通气。没有把 握的时候,宁肯休会商量一下也不要急。”

第四,“停战谈判,一刻也脱离不开战 场情况的变化。”请解方副司令注意掌握战场情况,及时告诉我们。

最后,父亲 特别提醒大家:“对我们的同志,我不担心哪位同志会在谈判中丧失立场。担心 的是多数同志年轻气盛,经不起人家的挑逗而冲动。同美国人打交道,多数同 志没有经验,所以参加会议的同志都要注意观察会场上的每一个细节,察言观 色,争取较快地摸透对方的脾气。”实践证明,父亲提出的这些原则与要求,颇有 预见,十分重要,通过谈判实践,大家加深了认识。

7月10日上午10时,双方代表团进入“来凤庄”会场。

互阅证书之后,美方 首席代表、远东海军司令特纳 ·乔埃中将抢先发言,提出:“我们谈判所讨论的 范围仅仅限于有关韩境纯粹的军事问题”。而且要朝中代表就此签字,作为谈 判达成的第一个协议。态度傲慢,盛气凌人。

朝中代表不予理睬,按照预定方案,主动打出谈判的三项原则。

南日将军提出:

第一,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双 方同时下令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第二,确定“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同时 撤离“三八线”10公里,限期完成非军事地带,恢复到1950年6月25日前的原 状。

第三,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撤退一切外国军队。

邓华将军接着发言,完 全支持南日将军所提建议。

乔埃对朝中代表团的意见没法反对,便提出首先确定谈判议程。

他提出了 九项:

1.通过议程,2.俘虏营地点,3.只讨论有关韩境纯粹的军事问题,

4.停止 韩境武装部队的敌对行动,5.议定非武装区域,6.停战监督委员会之组织、权 力,

7.设立军事观察小组之原则,8.以上小组之组织及职司,9.战俘之处理。

内 容琐碎重复,含义不清,但回避了军事分界线与撤出外国军队等要害问题。

朝 中代表团表示:美方提出谈判要有个议程,我方同意,但对美方所提的议程内容 难以接受,就在下午提出五项议程的对案:

1.通过议程,2.以“三八线”为停战 的军事分界线,并设一非军事区,

3.撤退一切外国军队,4.实现停战的具体安 排,5.战俘安排。

两个议程,分歧明显,特别是撤退外国军队问题,乔埃避而不 谈。

7月11日,继续争论,美方又提出,从12日起,朝中方面容许美方20名记 者来开城进行采访。

12日至14日,美方宣布中断谈判三天。

15日复会后,争 吵一个星期,仍然没有结果,我方提出休会三天。

板门店谈 判会场

父亲与同志们分析情况,研究对策:为了取得谈判的主动地位,扫清一些枝 节问题,可以基本同意对方提出的“记者采访会议”与“建立中立区问题”(以开 城为圆心,半径五英里,划一圆形中立区,双方代表团前往会场所经的公路,不 驻扎武装人员)两项建议。

同时把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的议程;变更为“向双方有 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报经中共中央批准后,在7月25日复会时提出讨论。

26日,双方就议程问题达成协议,为下一步谈判扫清了障碍。

五项议程是:

1.通 过议程;2.确定双方军事分界线,建立非军事区;

3.实现停火的具体安排,包括 监督停火的组织措施;4.战俘安排;

5.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

简单的议程安排,折腾了半个月。停战谈判进入实质性问题时,更是一场 艰难、曲折、复杂的长期斗争。特别是建立军事分界线、停战安排与监督、交换 战俘等问题,争论尤其激烈。

7月26日,朝中代表团就第二项议程,先提出建议:

以“三八线”为军事分 界线,双方各自后退5公里,建立非军事区。

当时双方军队实际接触线与“三八 线”比较近似,而且美国政府此前曾明确表示,愿意在恢复战前状态下停火休 战。所以建议合情合理,对方应能接受。

却不料,第二天美方竟提出一个反建议。要把军事分界线划在双方实际接 触线以北,深入朝中方面20至60公里不等的地区,企图不战而获12000多平方 公里的土地。于是双方各持己见,激烈争论。

美方的理由十分荒诞,一点是“海 空优势补偿论”。

乔埃说:陆地上有战线,空中、海上也有战线。美方在空中可 以到鸭绿江,海上可以到朝鲜北部的东西海岸。他们在空中与海上停火,至少 抵得上朝中军队在地面上一场大规模向北撤退,所以应该相应补偿。

另一点, 是所谓“防御阵地与部队安全论”。

乔埃说:“三八线”只是一个纬度线,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以此为界,不利于他们构筑防御阵地与部队安全。

8月10日,朝中代表团南日大将批驳对方说:“军事力量是各种力量的总和,任何一个兵种所取得的战果,必 然依靠其他兵种的配合。陆上战线 集中反映了你们海陆空军全部的军 事效能,假如没有你们这种狂轰滥炸 的掩护和支持,你们的地面部队早就 不知撤到什么地方去了”。

南日还 说:战争爆发之前,朝鲜南北双方都 已在“三八线”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 事。因此,美方没有理由拒绝以“三 八线”为军事分界线。

美方代表乔埃讲不出更多理由,便在会外采取轰炸的办法,进行威 吓。

8月22日,美军飞机在中立区 附近投弹扫射,直接威胁朝中代表团 的人身安全。

9月1日,美军飞机再 到开城上空轰炸扫射,两枚炸弹落在 南日将军住处仅500米。

面对美方 挑衅,朝中代表团立即提出抗议,并 向全世界公开揭露,要求组织联合调 查。并宣布从8月23日停会,等待美方处理结果。同时在内部组织军 事训练,修建防空设备,应付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双方谈判僵持不下,美方会场上丢脸,便宣告休会,并蛮横地说:“那就让飞机大炮去辩论吧!”

很快,他们在八九月间向朝鲜人民军发动“夏季攻势”,9月 29日,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秋季攻势”。又以大批飞机在朝鲜北部进行“绞 杀战”,平均每天5批100余架,轰炸朝中军队的后方设施与交通运输线。

朝中 军队不畏强暴,奋勇应战,击落击伤敌机多架,保护了重要目标,掩护了钢铁运 输线畅通无阻。美军的攻势失败后,他们报纸透露“美国谈判代表越来越明白, 联合国军真的不能再用继续作战的办法来获得进一步的利益了”,于是,美方同 意复会。

双方代表团10月25日到新的会址——板门店,继续谈判。

为使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父亲与有关同志商量,又组织参谋人员对比测 算,再报告毛泽东、金日成批准,提出了新的主张。放弃“三八线”为军事分界 线,改为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基础,略加调整,作为军事分界线。这样互有进退, 地域大体相当。

美方在东部“三八线”以北占的地方多一些,但皆是山区,人口 少,耕地不多,交通不便;朝中军队在西部“三八线”以南占的地方面积虽少一 点,但多是平原、产粮区、人口多、交通比较发达,而且古都开城也在其中。无论 从面积、经济、人口及政治上比较,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划分,对朝中方 面并无不利。

11月21日,朝中代表团在会上提出新的方案。经过几次讨论,美方原则上 接受以现有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修正案。11月27日,双方对上述内容达成 协议,解决了第一个实质性问题。

随后,双方谈判进入停战安排与监督问题的讨论。斗争焦点是,美国想借 停战监督的机会,干涉朝鲜北方的内政。他们提出:

1.停战后,双方均不得增加 军事力量,供应装备与设备;

2.禁止朝鲜境内飞机场和航空设备的恢复、扩充与 修建;

3.双方成立的联合军事停战委员会,在执行监督的同时,得自由出入朝鲜 的一切部分。

朝中代表团研究了这个方案,对第一点表示同意。因为它限制了美国自 己,既然不能增加供应,他们的军队与物资,就不好再从外边进入朝鲜。他们发 觉不妥后,不好改口,就在会上软磨耍赖。

我方态度实事求是,照顾对方困难, 同意在原提案“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协议签字后,不从朝鲜境外进入任何军事部 队、军事人员、战争装备和弹药”之后,加上“军事人员可以轮换、军事装备可以 替换”的解说,美方高兴地表示同意。

第二点,关于朝鲜恢复修建机场问题,纯粹属于朝鲜内部事务,外国无权干 涉,我方完全拒绝美方提议。美方承认这是朝鲜内政,却发表怪论说:内政可以干涉,现在世界上已没有完整的主权,希望朝中“方面”对此不必计较。朝中代 表严正反驳了这种谬论,双方争争吵吵,直到1952年4月28日,美方被迫放弃 这一提议。

第三点,朝中代表提出,把停战监督分为两部分,非军事区以内的监督由停 战委员会直接负责;非军事区以外的后方监督,由中立国监督机构负责。美方 不甘心失去直接监督朝鲜北方的机会,又拿不出相应的方案,就把这个问题转 到双方小组会上去争。

拖了九天,最后不得不同意由中立国视察后方口岸,并 规定后方口岸每方各有五处。但在中立国提名问题上,双方再度争执,朝中方 面提名苏联,美方说不出理由,就是不同意。直到1952年5月2日,朝中方面提 出双方同意的四个国家:波兰、捷克、瑞典、瑞士。美方只好接受。

在讨论战俘问题前,父亲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与安排,1951年11月,从志 愿军部队抽调了一批干部到开城,并请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杜平负责战俘问题 的准备工作。原先认为,交换战俘既是人道主义的举措,又有公认的国际准则, 达成协议不应有多少困难。谁知它却成为谈判以来拖延最久、争吵最凶的最大 难题。

1951年12月11日,双方开始小组讨论战俘问题。朝中方面提出:遵照国 际惯例,停战以后,双方迅速遣返全部战俘。美方代表拒不表态,拖到1952年1 月2日,美方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力图扣留朝中方面的被俘人员。而 且,在他们的战俘集中营进行所谓“甄别”,用恶劣手段,强迫朝中被俘人员写血 书、胳膊上刺字等办法,“拒绝遣返”,制造舆论。

同时,他们还把大批朝鲜人民 军被俘人员改作“平民”身份,移交给南朝鲜。这种倒行逆施,当然遭到朝中代 表团的强烈抗议。当谈判处于僵局。拖到1952年10月8日,美方代表团宣告 无限期休会。

美国侵略军自以为兵力强大,当谈判桌上压不倒对方时,便在战场上再次 发动进攻,施加压力。10月14日,美军在金化以北的上甘岭地区发动了“金化 攻势”,规模很大;中国人民志愿军称之为“上甘岭战役”。

进攻的“联合国军” 约60000人,坦克176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不足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美 军投弹5000多枚、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把山头削平了约两公尺。

中国人民志 愿军的英雄们,坚守阵地,顽强拼搏,利用坑道掩护,奋战43昼夜,毙伤敌军 25000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大炮61门、坦克14辆,在11月25日,彻 底粉碎美军“金化攻势”,赢得了重大胜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