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今天,中国互联网30周年!

大林品诗词 2024-04-20 08:40:16

【按】今天,是中国互联网30周年。1994年4月20日,中国全功能连接国际互联网。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有意义的一天。值此30周年之际,特别转载本人编著《中国互联网之最》中的一篇——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天”

1994年4月20日,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日子,可以算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天”。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被中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尽管只有64K的速度,但从此拥有了国际专线。这条国际专线是通过北京三元桥的国际通信局租用卫星,直通美国洛杉矶,然后通过电缆连到斯坦福大学的SLAC计算中心。为了争取到这条专线,中国的互联网先驱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中国的科学家以及有关部门在技术及硬件上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之前对其最早的应用,可以上溯到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出。1986年8月2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吴为民在北京710所的一台IBM-PC机上,通过卫星链接,远程登录到日内瓦CERN一台机器VXCRNA上的王淑琴账户上,向位于日内瓦的Steinberger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1987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Karlsruhe University)维纳·措恩(Werner Zorn)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的帮助下,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等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ICA)建成了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随后,中国的计算机网络首先在科研、教育领域发展起来。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IHEP)网络和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实施示范网络”(NCFC)。IHEP网于1988年初步建成,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当年便实现了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并于1991年3月实现了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实验室(SLAC)计算机网络的连接,1993年3月又实现了与美国能源科学网(Esnet)的连接。NCFC于1990年4月由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在北京中关村地区开始建立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包括一个主干网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3个院校网,总投资7000万元人民币,1993年12月骨干网开通。

1993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专线开通后,美国政府以Internet上有许多科技信息和其他各种资源,不能让社会主义国家接入为由,只允许这条专线进入美国能源网而不能连接到其他地方。尽管如此,这条专线仍是中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之后,国家基金委大力配合并投资30万元,使各个学科的重大课题负责人能够拨号连入高能所的这根专线,几百名科学家得以在国内使用电子邮件。

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了中国接入Internet的要求,且就此问题与国际Internet界人士进行商议。INET'93会议后,钱华林研究员参加了CCIRN(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会议,其中有一项议程专门讨论中国连入Internet的问题,获得大部分到会人员的支持。这次会议对中国能够最终真正连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NCFC管理委员会主任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了接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了NSF主席尼尔·莱恩的同意。

4月19日夜,时任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的李俊坐在机房里的电脑前反复调试,试图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的64K国际专线与国际互联网建立连接。大约在22点至23点之间,突然就接通了。他马上找来一些网址,并登录了美国一家大学图书馆的网站。“我是中国第一个在中国土地上通过互联网到国外转了一圈的人!”2014年,中国互联网二十周年之际,李俊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的感受和心情,仍然眉飞色舞。20日,他把这一喜讯报告了领导。于是,1994年4月20日,就被确定为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日子。

中国全功能连接互联网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了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中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图文并茂的信息。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也是这一年的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了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BBS站。同时,中国互联网的基础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最重要的一项是“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建设开始启动。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部委、各省市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金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994>18号)》。

现代化的关键在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互联网。中国是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农业大国,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化浪潮,只有抓住时机迎头赶上,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这一步是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同频的。改革开放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与市场环境,而互联网又不断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自身也将迅速成长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在推进国家信息化的进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由于接入互联网,中国也才更紧密地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网络传播的力量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将产生重大而长远的影响,使亿万中国人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交往、娱乐的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

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31.63万亿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网络零售大国。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互联网大国。20多年来,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全方位渗透中国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为中国社会建设注入了新活力,迅速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钱华林:《中国的互联网络》,北京:《中国科技信息》,1997年第21期。

2.中国互联网协会:《回眸历史,迈向未来——纪念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北京:《互联网天地》,2014年第4期。

3.中国互联网协会:《鲲鹏击水,浩荡乾坤——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周年》,北京:《互联网天地》,2019年第4期。

4.闵大洪,1994年中国互联网“开天辟地”,人民网,2014年4月15日。

5.纪录片《网络中国》,2014年,中国科普博览。

0 阅读:0

大林品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