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还是“每逢嘉节”?

大林品诗词 2024-03-30 00:34:1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嘉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古籍版本中,这首诗的题下都有一个小注“时年十七”,意为这首诗是王维17岁的时候写的。在唐诗系年中,这是最早的记录之一。李白、杜甫的诗作都没有这样的记录,后人的研究中一般也都认为现存的李杜诗歌没有25岁之前的作品。这位17岁的少年,应该也没有想到,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今人说唐诗,张口李白,闭口杜甫,其实在大唐盛世的当时,大约与李白同年生同年终的王维才是“天字一号”的顶流。

不过,王维的这首经典之作,也被后人改了一个字。当今流传的教科书以及各种唐诗版本中,第二句均为“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在现存最古的王维诗集中,第二句为“每逢嘉节倍思亲”。比如,北宋版《王摩诘文集》,南宋版《王右丞文集》,元代版《王右丞集》。

“佳”和“嘉”是涵义非常接近的近义词,但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说文》:“佳,善也。”“嘉,美也。”《说文解字注》:“佳,善也。《广韵》曰:‘佳,善也。’又曰:‘好也。’又曰:‘大也。’”“嘉,美也。见《释诂》。又曰:‘嘉,善也。’《周礼》:‘以嘉礼亲万民。’郑曰:‘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者而为之制。按,誩部曰:‘善,吉也。’羊部曰:‘美与善同意。’”相比之下,“嘉”的涵义比“佳”更丰富,吉祥的含量也更多。流行于港澳地区的喜庆活动都叫“嘉年华”,而不称“佳年华”,是有道理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版本中。明初高棅的《唐诗品汇》可能是始作俑者。高棅特别喜欢窜改前人的文字,这一点以后我会经常提到。

不管“佳”和“嘉”异同多少,孰优孰劣,窜改都是对先贤的不敬。在即将出版的《唐诗三百首校注》中,我把此句回改为“每逢嘉节倍思亲”,您没有意见吧?

【另】《说文解字注》关于“佳”的解释引用了《老子》中的一句话:“佳兵者不祥”。依照此解,佳含有不祥之意,这就与“美”“善”之义完全相悖了,殊为违拗。“佳兵者不祥”在《老子》中的原句是:“夫佳兵者,不祥之器”,这句话也很难理解。有人认为,此句中的“佳”应为“隹(同惟)”字之讹。“夫惟兵者,不祥之器”,意思是兵器都是不祥的东西。

0 阅读:0

大林品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