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线编辑 十七)
东洋软木工业公司
马自达,一个从葡萄酒木塞发家的汽车制造厂,从1920年松田重次郎在广岛县安艺郡创立公司,之后的七年,公司都以东洋软木工业公司自立,也就是说,创立之初的马自达其实是做木塞的。
工厂失火
然而这个软木塞制造厂的生命并没有延续多久,1925年,一场大火将这家软木公司的厂房烧了个一干二净。松田重次郎先生意识到,重建工厂可能是不太现实的事情,索性直接转型,开始生产商用的三轮卡车。也就是说,直到1927年,马自达才算真正开始涉及汽车制造行业。
从三轮车开始的旅程
可以说,松田先生之所以涉及汽车制造业,和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那时候的道路修建并没有那么的坚固,地震之后严重损坏,在各地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变得异常的急迫时,松田先生毅然决然的投身轻型机动车制造行业,为各地提供交通工具。四年之后,松田工业开始计划量产实用性极强的三轮车,从此马自达传奇的造车之路便踏上了征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8月6日,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上方轰然爆炸,它几乎摧毁了广岛的一切,当然,马自达的工厂也未能幸免。遭到重创后的广岛立刻陷入了混乱,而松田先生往往可以在大灾大难之后挺身而出。同年12月,松田先生便凭借其惊人的毅力以及决心,迅速的恢复了战后的生产,马自达也自此为日本汽车工业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松田恒次
1951年,年迈的松田先生退位让贤,将马自达交给了下一任社长,也就是松田先生的儿子——松田恒次。恒次上任之后,紧随父亲的思想,他坚持着马自达自身文化不许改变的理念,做出了许多当时在日本风靡一时的车型,例如R360 coupe,首款四门轿车Carol,包括豪华车型Cappella等等。这使得马自达品牌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形象与产品力日益增长。
山本健一
马自达R360 coupe首次面向世人是1960年,当时负责设计它的就是山本健一,它的出现标志着马自达开始进军乘用车市场。这个排量356cc,仅仅拥有16匹马力的车型以低廉的售价为马自达吸引了不少的眼球。仅30万日元的售价令它迅速风靡全国。但因其只能乘坐两名成年人,实用性不佳,紧接着马自达便开发出了一款四门微型轿车——Carol。排量共两种分别为358cc和586cc,动力与实用性都得到了提升。
汪克尔发动机
要说马自达与转子发动机的相遇,那还真是要感谢日本政府制定的规则。1961年,日本政府推出了让大公司吞并小公司提高竞争力以应对欧美系国家汽车的强烈攻势,这让处在发展时期的马自达不可避免的要被大公司合并掉,但是只要小公司拥有独家的专利技术,问题便迎刃而解。
于是,山本耕平(马自达第四任社长)与松田恒次力排众议,出国考察,与Rotary发动机的发明者汪克尔博士签下转子发动机的技术,生产使用权。从此,马自达便成为了转子发动机的代名词,由于转子发动机的发明者就是汪克尔博士,所以转子发动机又叫汪克尔发动机。
转子47壮士
万事开头难,汪克尔博士提供的原型转子发动机在运行没过多久便寿终正寝了,为了尽快将转子发动机投入研究生产线,山本健一先生挑选了公司内47名高精尖的技术人员,开始投身于转子发动机的研发,依靠汪克尔先生提供的图纸以及言传身教,很快马自达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转子发动机10A便问世了。同年搭载这款发动机的跑车Cosmo sport也一并出现在世人的眼前。由于这47名技术人员对于马自达转子发动机的贡献,车迷亲切的称呼他们为“转子47壮士”。
Cosmo sport
在松田耕平与山本建一的带领之下,1967马自达推出了首款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车型——Cosmo sport,以2*491cc的转子的发动机作为动力,这个排量仅仅不到1公升的小家伙可以爆发出惊人的110匹马力,极速可达185km/h,这在上个世纪60年代来说已经是非常优秀的水平了。这款引擎在山本健一的团队精心调校,改良,磨合之下,性能远超汪克尔博士提供的原型机。
石油危机的冲击
1973年,马自达受石油危机的影响,油耗惊人的转子发动机计划宣布流产。汽油供应全面紧缩,这对马自达的影响是致命的。四年后,马自达便陷入了经济危机,马自达第四任社长松田耕平也随即宣布退位,好在下一任社长山崎芳树迅速寻找银行作为合作机构,在银行的帮助下,马自达的生命得以延续。而松田耕平的卸任,也标志着松田家族时代完结。
逆世而生的转子女神
1977-1984年马自达第五任社长山崎芳树在任期间并没有改变松田家对马自达一贯的理念,他将公司架构做了整改,在马自达最困难的时候,拯救了全公司。而山崎芳树并没有放弃对转子发动机的追求,依照马自达的造车理念,转子发动机这种动辄万转且重量体积较小的特性非常的适合GT车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型性能车,次年马自达便推出了Savanna RX-7第一代,也就是著名动画《头文字D》中,高桥凉介座驾FC的初代版本(SA22)。马自达为RX-7搭载了一台代号12A的双转子引擎,排量为2*573cc,较10A车型马力提升10匹左右。
二次进化的转子发动机
在第二代RX-7登场时,马自达12A和13B引擎同台亮相,13B较12A引擎马力提升15匹。到了1983年,供油系统由化油器变为喷射方式之后,13B马力直接被提到了160匹。不过,这对于二代的RX-7来说还是不够,聪明的马自达人为这台猛兽加装了涡轮,在加装初期RX-7的马力便可达到185匹,经过改款之后的RX-7将这个数值提升至205匹,在第三代RX-7 13B-REW发动机上,马自达又为其增加了一颗涡轮,马力由205匹提升至惊人的255匹,而这颗发动机,让马自达著名的787B车型以碾压第二名两圈的优势获得冠军,并因为性能过于强大惨遭禁赛!为此,搭载双涡轮增压的13B-REW的RX-7当之无愧的成为了马自达的当家跑车。
从化油器到喷射,从自然吸气到涡轮增压,转子发动机的研发被马自达推向了高潮,上世纪90年代的转子发动机可以说让马自达出尽了风头。
史上最强转子
1991年,马自达推出了旗下顶级双门跑车Eunos Cosmo,为了体现顶级跑车的身份,马自达为其搭载了一颗由排量为2.0的双涡轮三转子发动机,只不过受制于政策法规,其最大马力被限制在了280匹。
转子的绝唱
从RX-2到RX-8,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为旗下车型带来了生命与活力。体积小,转速高,马力大的特性决定了RX系列车型的性能,相较于四冲程活塞发动机每转两圈才做工一次的特点,转子发动机曲轴每旋转一圈就要做工三次,这让转子发动机随随便便即可突破万转。但转子发动机的缺点也是相当的明显,由于缸体内不完全燃烧导致的高污染,高油耗,以及因转子做工偏磨的特性,发动机寿命一般不会超过6W公里。这也注定了马自达RX系列车型必然成为小众,其销量在世界各地始终没有什么起色。2010年,马自达RX-8的排放标准因没有达到欧5导致销量锐减。在2012年7月2日,马自达RX-8正式停产,马自达转子发动机的故事告一段落。
创驰蓝天
眼看着转子发动机热潮退去,马自达并没有停止对技术的追求。为打破转子发动机小众缺乏“盈利性”的僵局,马自达开始着手研发油耗低且兼顾动力性能的发动机技术,即超高压缩比的汽油发动机与变速箱底盘相配合,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马自达亲切的讲这种对环境友好的技术称作Skyactiv technology,创驰蓝天科技。高压缩比,多孔喷射装置等多种方法结合,使其燃烧效率理论上提升10%左右。
精益求精
发动机部分,马自达通过改善气门传动结构,减小活塞环张力,将发动机的机械阻力整体降低了30%,使用轻量化的活塞、连杆、曲轴等发动机主要配重部分,以降低发动机的运动惯量。每一处微小的改变看似冰山一角,但将这些细节整合之后,优势立刻就凸显出来了。而马自达为提升效能做出的改变远不止这些,轻量化的变速箱,更加合理的换挡逻辑,优化车身,底盘结构,包括全新的机电一体的控制模块,这都是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为节能所作出的改变。
创驰蓝天的进化
由于各大车企在第二个“五年”中陷入了内燃机的环保法规越发严格,现行政策仅咬不放的窘境,导致一些所谓“环保”的新能源车型铺天盖地的袭来。当别人都在研究电动车的时候,马自达却开始埋头设想如何更加省油。而这个想法的突破点,却是让汽油机像柴油机一样工作,从而让其可以像汽油机一样大马力高转速,也可以像柴油机一样大扭矩,低油耗。
火花塞与喷油嘴
最左边的为汽油机工作的方式——将混合气体喷入气缸用火花塞点燃混合气做工。而最右边的为柴油机的工作方式——混合气由喷油嘴直接喷入缸体,通过压缩使气体温度上升并燃烧做工。而中间部分就是马自达所提及的创驰蓝天2.0所采用的的做工方式——将火花塞与喷油嘴集成在一个气缸中,汽油压燃为主,火花塞点燃为辅,在汽油无法压燃时,火花塞点火辅助燃烧,通过精密的发动机行车电脑随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工,这也是马自达创驰蓝天2.0科技的惊人之处。
马自达对科技不断追求的精神是值得任何车企学习与推行的,对性能与科技近乎苛刻的要求是马自达多年以来经久不衰的造车理念,在各大车企纷纷开始介绍一些花枝招展的行车辅助系统时,像马自达这样不忘初心埋头于发动机核心技术的企业,真的不多了。
总结
松田重次郎就曾经对每一位员工强调,一个产品的好坏关乎每一个零件,对细节的追求使马自达旗下的车型经久不衰,而这样的精神依然延续到了现在。
细数马自达的历史当中确实有着不少的机缘巧合,是一把大火,让松田重次郎决心造车。是一纸法规,让马自达玩透了转子。而一项环保,竟逼的马自达把喷油嘴都装进汽油机里了,而在汽车的下一个十年当中,又有什么政策让马自达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